商洛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关工委建设的《通知》

2024-09-11 22:55:20  来源:陕西关工委微信公众号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若干措施》(陕办发〔2022〕11号)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意见>的通知》(陕教工〔2021〕250号)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若干措施》(陕办发〔2022〕11号)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意见>的通知》(陕教工〔2021〕250号)精神。9月5日,商洛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关工委建设的《通知》。

  《通知》指出,进一步提高对新时代教育关工委建设的思想认识。建立关工委组织是党和国家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重视发挥老同志特殊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各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高度重视关工委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切实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总体格局,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纳入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责任范围,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分管领导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关心支持到位;要发挥教育系统“五老”的优势,鼓励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通知》明确了新时代教育关工委的工作定位、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工作定位:教育关工委是在同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指导教育系统广大“五老”,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群众性工作组织。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提出工作任务;以老同志为主体,开展工作。工作方针:围绕中心、配合补充,主动作为、协同创新,立足基层、注重实效。主要任务:聚焦铸魂育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现实需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全面发展;进军“三个战场”,促进和助力家校社协同共育。

  《通知》要求,全面推进新时代关工委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各县(区)教体局、各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关工委组织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县(区)、镇(街道)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建设成果,大力推进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幼儿园建立关工委组织,实现各级教育部门、各镇(街道)关工委组织建设全覆盖。各县(区)教体局、市直及县(区)直学校、镇(街道)中心校已建立教育关工委组织的要随人事变化等及时调整,没有建立教育关工委组织的要在2024年9月底前完成教育关工委组建工作。各县(区)关工委要支持学校组建关工委组织,实现活动联办、资源联用、协调发展。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县(区)教体局关工委原则上设主任1名(退休的局领导担任或退居二线领导兼任)、副主任1名(在职班子成员兼任或“五老”代表担任)、成员1-3人(局相关人员担任),并确定其中1名在职人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直及县(区)直学校、镇(街道)中心校关工委原则上设主任1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副主任1名(退休或退居二线的校领导、中层干部担任),成员1-3人(“五老”、在职干部等相关人员担任),并确定其中1名在职人员兼任办公室主任。三是加强班子建设。精心挑选从同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奉献精神、热心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充实到领导班子中,特别要重视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精心选准理想信念坚定、奉献精神好、群众威望高、热心教育事业、身体健康的老同志担任关工委主任。领导班子成员由同级党组织发文任命。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因工作变动、身体、年龄等原因缺位的,要及时补充到位,做到班子结构合理、有出有进、进出有序,形成正常的交替制度。四是加强办事机构建设。县(区)教体局要确保有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日常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年度考核制度。各学校要明确相对固定的兼职人员负责学校关工委日常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合理计算工作量。要推动学校关工委与学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加强联合,各尽其责、协同配合;要进一步健全相应的工作会议、学习培训、请示汇报、信息简报、宣传交流、档案管理、总结奖励等规章制度,提高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通知》还对加强党对关工委的领导、保障必要的办公条件、实行报备审查制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来源:商洛市关工委)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商洛市 教育局 关工委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