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将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外贸运行持续向好;暑期文旅热度不减,新模式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西安“智”造勇立潮头,西延高铁等多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过去一周,西安多领域释放强劲动能,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外贸运行持续向好
8月27日,新华社、人民网、环球网、中国网等央媒发布消息:财政部等五部门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在西安等8个城市,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人民日报报道说。
当日,中国商报网报道《今年前7个月西安外贸进出口持续向好》表示,据关中海关统计,1-7月西安市进出口贸易总值2374.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增长高出全国进出口增速9.2个百分点。
近年来,地处西北内陆的陕西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新闻网稿件《巴基斯坦媒体人在陕西:见证中巴合作开启新篇章》,报道了巴基斯坦媒体及智库人士参访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等地,亲身感受在上合组织以及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巴间交流合作的成果。
新华社稿件《三秦大地充满新机遇——外资企业“陕西行”见闻》,则关注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国30多家外国贸促机构、在华商会及外资企业的50余位代表走访工厂、园区、企业,期盼在陕西寻找合作新机遇。
如今,西安成为不少留学生的第二故乡。9月1日,央视网报道《非洲“老陕”架起民心相通的“文化桥梁”》,讲述了自称“老陕”的非洲人英勇,来西安十多年,说着一口流利的陕西方言。从体验到传播,热爱中国文化的英勇,还把方言融入自创歌曲,希望能把在中国的所见所学,分享到自己国家。
暑期文旅热度不减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火了我国入境游市场。
8月28日,新华社视频报道《西安144小时》中,来自俄罗斯的安娜身着汉服,行走在西安钟楼下、漫步在大唐不夜城,沉浸式体验千年古都的深厚文脉。
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关注西安文博游热度不减。“在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暑期累计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景区采取提前开放、延迟闭馆的方式,增加游客参观时间,并依托大数据平台,及时调控入园人数。”
央视网报道《夜游西安博物院 在文物中“游历”古长安》,带领广大网友解锁夜游博物馆的新玩法。
央广网稿件《西安:文物活化 地铁变身文化长廊》,介绍西安精心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博物馆资源,把微缩博物馆搬进地铁车站,将古代社会风貌与现代城市场景巧妙融合,为过往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8月30日,新华社再次刊文聚焦西安。《新场景、新玩法释放暑期消费市场新活力》文章中说:“面对日益多元的文旅消费需求,大唐不夜城从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创新养分,在不变的建筑景观中搭建互动式、沉浸式场景,一处处设计精巧的街区元素在潜移默化地满足着游客‘做一回唐人’的期待。”
多领域好消息频出
西安“智”造勇立潮头。
8月27日,科技日报5版刊文《“空中之眼”让甲烷无处遁形》,介绍了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颗F-P体制点源甲烷监测卫星——XIGUANG-004卫星,填补了国内商业化双碳监测卫星的空白。据环球网报道,该卫星将于年内择期发射。
当日,光明日报文章《首套车云场一体化自动驾驶虚实融合测试系统发布》,报道了由长安大学教授赵祥模团队主持研发的“Pioneer车云场一体化自动驾驶虚实融合测试系统”正式发布。该测试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利用“虚拟的场景”和“加速的测试方法”对真实自动驾驶车辆进行高可信的测试评价。
上周,人民网、央视网、光明网、国际在线等央媒发文关注西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进度刷新!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泾河管桥顺利合龙》《西(安)延(安)高铁两座重难点隧道相继贯通》《西安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车站封顶》……
与此同时,西安选手董飞霞巴黎残奥会摘银、“新舟”60灭火飞机正式交付等消息在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媒体平台持续推送。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