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白小芳 记者 贺鹏飞) 5月6日,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延安市委网信办、各县(市、区)网信办、西部决策网、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追赶超越谱新篇 增光添彩向未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志丹县。
因地制宜 “硕果”累累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志丹县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破解乡村振兴难题,把苹果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主要抓手,持续把山地苹果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把志丹山地苹果这一“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抓成最有奔头的产业。
志丹县坚持以“十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认真落实“五方”包抓责任,积极开展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不断优化果园管理、保障肥力投入、做好技术普及、提高果品质量,普及推广富硒苹果,努力做强高产园、提升一般园、改造残次园。截至2023年底,全县苹果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9.8万亩,产量23.06万吨,产值突破13亿元。搭建销售平台,优化信息服务,强化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志丹苹果的知名度和附加值。通过赛园赛果品评、邀请果商考察、外出宣传推介、线上线下促销和建立合作机制等形式,推动了全县苹果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拓展延伸,全县建成苹果集散地3个、销售集散点24个,建立苹果出口基地3万亩,“志丹苹果”连续两年走出国门。
一园三区 工业强县
志丹工业园区是按照“双强县、三基地”目标和“工业转型强县”战略,集农产品加工园、精细化工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大板块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截至目前,入驻企业33家。2023年实现产值65.83亿元,营业收入67.6亿元,税金2.61亿元。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着力打造陕北LNG生产龙头和全系碳产业园区,力争“十四五”末产值突破100亿元,使志丹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
革命红都 将军故里
“保安军与诸堡寨存则延州保,延州保则关中安,关中安则天下安也”,古记载中的“保安”即永宁山。永宁山,逶迤洛河,被誉为“洛上奇峰”,是集人文历史文化、军事边塞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于一体,共有43个崖窑的雄伟坚固山寨。其是刘志丹将军创建的第一个党支部,更是三条长征路线的交汇处。
抹黄涂绿 点绿成金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过去植被稀疏,林草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生态脆弱、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志丹县抢抓历史机遇,不断在“增绿、扩绿、护绿”上下功夫,让昔日的黄土高原重新披上了绿色新装。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完成退化林修复治理、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项目。
“储备林项目等不得、慢不得,要加快项目推进速度,解决长期困扰我县的森林质量不高、商品林利用率低、森林经营滞后等突出问题。”志丹县委、县政府这样要求。志丹县国家储备林基地是大径级用材林为主的集用材,防护、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森林,规划完成造林面积总面积63525.30亩,造林可作业面积54679.65亩,总投资50773.00万元。
据记者了解,该基地还布设林下经济1500亩,设计有芍药、金银花、苜蓿、地椒、林禽养殖等,志丹林业努力打造国家储备林陕北样板、延安路径、志丹模式,从而成为国家储备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实验基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红星小学是一所拥有约2000名学生的新建公办小学,占地约61亩,总建筑面积四万多平米,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报告厅、师生食堂、体育馆及操场。
“近年来,志丹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全校师生始终践行‘笃行厚德、崇善尚美’的校训,塑校风抓教风练学风,重视差异化培养,家校协同,积极参加县上各项赛事,成绩骄人,家长好评如潮。我校78名教师,1336名学生,现正群情激昂,奋勇当先,朝着县域一流小学迈进!”该校老师刘江满怀信心地说道。
据悉,随着历年来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县已建成中小学、幼儿园51所,在校学生和在园幼儿共28749人,一线在编在岗教师2016人,全县教育呈现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传播新思想 引领新风尚
志丹是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联系县之一,自开展以来,全县建成“1个县中心、13个镇(办)实践所、119个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设立6大服务平台,打造515个实践点,挂牌成立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志丹基地。
志丹,这座屹立于陕西延安丘陵沟壑区的中国“红都”,在全体志丹人不懈的奋斗中,正以昂首的姿态、矫健的步伐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