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塑造科技新城新形象

2023-12-01 16:47:51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两年前,丝路软件城,这个陕西省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还只是一幅美好的蓝图。如今,它已经以一个开拓者的姿态,在西部大地上描绘出一座智慧产业与幸福生活相融合的科技新城。...

  两年前,丝路软件城,这个陕西省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还只是一幅美好的蓝图。如今,它已经以一个开拓者的姿态,在西部大地上描绘出一座智慧产业与幸福生活相融合的科技新城。

  两年来,丝路软件城以产业发展为主轴,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构筑区域发展脉络。通过构建“2+5+N”完备的产业体系,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数据显示,两年来,西安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530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654.1亿元,增量达到124亿元。软件行业增加值占高新区GDP的比重由17.8%提高到19.3%,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21年的24.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8.9亿元;软件企业数从4100余家增长到目前的43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从197家增长到252家,亿元以上企业由61家增长到81家,研发机构从150余家增长到180余家。

  聚焦研发及区域总部、金融机构、科技园区,丝路软件园大力抓招商促项目,两年共引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光伏储能、智能终端等行业企业(项目)超过62个,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引进22个。尤其是国内手机巨头vivo、OPPO研发中心先后落户,推动区域智能终端研发能力跃升新台阶。

  围绕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建设,丝路软件城不断优化创新孵化生态,持续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具有软件产业特色的“西软众创”孵化品牌。

  目前,园区汇聚双创载体17家,其中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13家(国家级4家),在孵中小微企业850家,当年毕业企业255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0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3041家;实现技术交易合同额480亿元,有效知识产权拥有量12184件。

  与此同时,丝路软件城还积极搭建线上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2022年共指导521家企业申报各级项目和政策共计2.19亿元,对接促进企业完成贷款79家,获取贷款金融5.7亿元;信用+园区平台企业200余家,累计服务企业80余家,40余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6000多万元,推动易点天下、荣信教育、天润科技等一批企业接连上市。

  完备的产业体系、优质的产业生态,推动一系列硬科技创新成果接连涌现——诺瓦星云为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现场独家提供视频显控全链路解决方案;紫光国芯研发的SeDRAM(异质集成嵌入式动态随机存储器)技术和平台,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北极雄芯自主研发的首个基于国内《芯粒互联接口标准》的Chiplet互联接口PBLink回片测试成功;讯飞超脑信息攻关的AIoT芯片级降噪解决方案、近场定向拾音降噪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

  以城促产 产城融合赋能发展

  两年来,丝路软件城以产业为引领,以城促产激发区域发展活力。随着产业的加速聚集,丝路软件城居住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对“医、住、学、游、行”等城市配套需求也更加迫切。

  在11月27日举办的丝路软件城重点项目投用仪式上,22个社会民生和公共配套项目集中投用,丝路软件城产城融合发展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其中,已开诊运营的西安启迪儿童医院围绕儿童健康提供儿童全科医疗服务,有效增加了儿童医疗资源供给,补充了区域儿童卫生服务能力,让区域居民病有所医。

  丝路软件城区域内成熟的高品质住宅已有10余个,西派国樾、云水天境等20多个项目也将陆续交付。除软件公寓3121套保障性安居住房,未来,还有科创公寓、科荟公寓、睿杰公寓3个人才公寓将建成,届时,丝路软件城将可容纳超过45万人居住其中。让产业人才住有所居。

  其他配套方面,丝路软件城已建成中小学19所,另外还规划建设新学校20所,全部采用“名校+”;建设人才公园、沣惠绿道、皂河生态公园等多个综合公园和20多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化61.64万平方米;先后打通48.7 公里道路,贯通80公里道路,完善30余公里城市路网,开通社区巴士S10、“西安捷巴士”等公交路线,有轨电车已全线轨通。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在产业发展的引领下,丝路软件城在高端配套、品质住宅、人才公寓、教育设施、文化公园等方面不断加速建设,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孕育出丝路软件城精彩“蝶变”的强劲动力,一座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形象已显。

  未来,奋进中的西安高新区将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进丝路软件城建设,稳扎稳打建设“智慧产业新高地,幸福生活新家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高新贡献。(张楚翌 高新融媒记者 于秋瑾)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产城融合 科技新城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