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张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常住人口中,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811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581万人,呈现出老龄化进程加快、高龄老人增多等特点。
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如何建设新型的照护型社会,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安全、安心、安享社会发展成果?面对照护社会大趋势之下,如何行动、如何先行?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展现华夏始祖福地文化优势与资源禀赋,10月22日,2023黄陵重阳节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在黄陵县中华始祖堂召开。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此,多位国内知名学者、企业家和社会实践等领域人士聚集一堂,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老龄社会的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精神关怀等问题,碰撞思想火花,为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汇聚行业智慧。
人口负增长时代如何应对人口的变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陆杰华从人口结构、总量变化趋势、老龄化和城镇化、人力资本等角度分析了我国新时代人口新国情的八个特征,提出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和负增长相伴而行,需要挖掘人口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能,提升人口素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老龄化,中老年人消费需求和供给在上升,两者共同构成了长寿经济,老龄文化产业成为长寿经济中的顶端产业。
“经济下行周期其实潜藏机遇,多地经济转型在发展银发产业时也要将中年人的需求纳入考量,扩展视野发展好老龄经济和老龄产业。”关于打造健康长寿的县域老龄经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龄科学研究》杂志主编党俊武建议,要扎实做好现有服务本地中老年人的老龄事业和产业,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老龄产业战略的中长期规划。
在现代化进程中养老服务需要转型升级,如何全面提升我国基本养老制度的现代化水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朱耀垠提出,要切实增强养老服务制度的普惠性、公平性和系统性,应加快养老服务法治化进程,同时也要推进养老服务标准现代化。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吴必虎分享了开展文旅养老产业的资源要素要求和政策供给环境,着重分享了环景区、进乡村、康养型、文化型等文旅养老模型。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变期,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只有在正确认识新时代人口新国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
“共享养老是数字化、老龄化与高质量发展三期叠加自然耦合的必然产物,也是养老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模式,也是老龄生活的新方式。”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认为,现有的养老困境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思维打破,基于互联网平台化的方式实现养老资源使用权的分享和海量的供需自如对接,盘活全社会养老资源,搭伴养老、共享家庭养老院等模式已经出现。
条条建议,句句肺腑。“照护社会,康养先行”圆桌对话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中交交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分会副会长张福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曾红颖分别从区分助老服务与养老服务、以运营思维替代开发思维、聚焦产业链条做突破、重点关注康复产业与健康旅游产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当前中国老龄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三化并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区分照护和养老的概念,尤其是涉及助老服务和养老服务更要做好区分。”原新介绍,从“三化并存”角度来看,康养领域与医养领域机会与挑战并存。
张福伟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表示康养产业要和其他产业相融合,以运营思维替代开发思维,优先重视基础设施配套,要坚持以长期主义贯穿项目的开发与运营。
高帅以投资人视角分析道,养老产业在宏观上需要政策先行、制度保障与规范体系,中观上要在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同时,拥抱高新技术与绿色低碳,微观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资源要素集成的行业,需要充分结合政策、金融、区位、自然等多方面因素。
曾红颖对康养产业与健康产业做了概念区分,并期望相关从业人员据此明确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倡导大家重点关注康复和健康旅游这两个细分产业。
人口发展,国之大事。照护社会、康养先行,黄陵快行。
共创老龄文化、共建照护型社会、共享康养服务,推动构建多元包容、全龄友好、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时不我待。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老龄社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