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把合作交流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 民心相通 天涯也可是故乡

2023-10-20 06:58:28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从欧亚经济论坛到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从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合作与发展的国际潮流中,西安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外籍友人与“不倒翁小姐姐”“李白”在西安城市观光车前合影留念。(记者 雷伟东 摄 资料图片)

外国留学生展示“中国功夫”。(记者 杨力 摄 资料图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各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加强友好往来,为共融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西安,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民心相通为坐标系,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以坦诚相待为聚合力,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康庄大道上,把合作交流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从欧亚经济论坛到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从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合作与发展的国际潮流中,西安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走出去”“请进来”,西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有许多看似平常的“民心相通”故事却感人至深,它们也见证了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创新发展之路。

  新秦商叙事:

  当代的“丝路开拓者”

  从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和走西口,秦商曾在中国商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以智求财、深谋远虑是秦商的传统;货真价实、信誉卓著是秦商的信念。

  而今天活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商圈里的新秦商们,其成功之处依然与秦商文化不谋而合。这绝非一种巧合,而是得益于西安这座千年古城传承至今的人文精神与商业理念。

  2023年4月21日,国航首趟西安-阿斯塔纳航班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5个多小时后成功降落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在63名旅客中就有西安商人吉延伟。吉延伟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1992年前往吉尔吉斯斯坦留学,之后的30多年里,她从学生到商人,再到商会组织者,为促进西安与中亚的经贸交流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她的青春就绽放在陕西与中亚的交流之路上。

  吉延伟初到中亚耕耘时,由于人文环境的差异,并不顺利。但她很快意识到只有用心相处、以诚相待、建立信任,才能谈得上合作。就这样,她真诚与当地人交朋友,主动融入当地社交圈,互信为本,终于成就了她的商业开拓之路。2012年12月,吉延伟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成立了中亚陕西商会。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吉延伟更加坚定了当好“丝路牵线人”的决心和信心。10年来,她参与推动了爱菊集团、陕建、陕煤、陕汽等20多家国内企业走进中亚。

  如果说吉延伟是用陕西人的诚心打开了交流之门,那么西安市侨联海外委员何诚,则是以“抢先干”的开拓精神而闻名。

  何诚曾在莫斯科大学留学8年,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2003年,他成为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主席捷列先科的特别助理,之后又担任该基金会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他积极牵线搭桥,对接中方企业和哈方资源,帮助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建成水泥厂,也帮助哈萨克斯坦引入中国技术,实施多个生产制造项目。

  2017年他注册成立了陕西陕哈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商贸信息、落实合作项目,先后建成了水电站、食品加工厂、砖机厂、设施大棚等,探索出陕哈经贸合作的新模式。

  像吉延伟、何诚这样的当代“丝路开拓者”还有很多,从非洲到东南亚,从日韩到欧美,从中亚到东欧,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当代秦商的“驼队”与“航船”更加壮观。昔有张骞通西域,今看秦商谱新篇。走出去,一方面彰显了新秦商的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展示出西安历史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老西安”新篇:

  “这里也是我的家”

  在西安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有很多。说起对西安的看法,不少人表示这里不会拿你当外人。千百年来,西安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世界,热情好客、海纳百川的城市气度绵延至今。无论国籍与文化,无论地域与民族,来到西安、热爱西安、服务西安,就是西安人。在西安工作生活久了,你就能深切体会到一种家庭般的温暖。

  46岁的印度商人德福在中国生活了18年。2012年,他来到西安创业。从2013年起,德福抓住西安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10年间在古城开设多家印度餐厅,有的餐厅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是西安给了我发展的机遇!”如今,德福一家四口幸福地定居西安,两个孩子都在西安上小学。德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别看我是印度人,但我是一个老西安”。

  如果说印度人德福在西安出名属于“实力使然”,那么加拿大人皮特在西安走红则带有“偶发性质”。皮特多年前第一次来西安旅游,就被本地美食羊肉泡馍“征服”,于是到处探寻西安美食,拍摄短视频与网友分享,很快走红网络。

  在探寻美食的过程中,他又被西安的城市魅力深深吸引。他穿上明代官员的服装,走遍西安明城墙18个城门;他手持文创冰淇淋,参观西影博物馆;他走进陕西茶馆,学习中国茶文化……“在西安,我感觉到了一种新的归属感。”已经定居西安的皮特说。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与德福、皮特的经历不同,西安还生活着不少“洋女婿”,比如德国人竹山、法国人菲利浦等。竹山与陕西妻子相识、相恋于德国,两人婚后回西安定居。他们的日常生活别有意趣:或在绿植丛中饮茶,或弹起吉他吟唱德语歌曲,或坐在沙发上用汉语聊天。时常有人问竹山会想家吗?竹山这样回答:我的家就在西安。

  帅气的菲利浦来自法国波城,已定居西安十多年。现在的他,热衷于向法国、向欧洲、向世界传播和推广中医药文化。他的妻子是一位漂亮的西安女子,两人在西安相识、相恋。说起自己对西安的感觉,菲利普表示,“西安就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亲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籍朋友选择在西安留学、创业、生活,为西安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注入新鲜活力,而西安也给予了他们家庭般的温暖,让他们有了归属感,不少外国朋友说:“我们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受益者。”

  交融的心声:

  携手发展续写华章

  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包容体现在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西安人既走出国门开拓创业,也以包容之心、坦诚之意传播着“西安情怀”。

  从永兴坊到大唐不夜城,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到丝路欢乐世界,西安众多知名景区经常迎来大量外籍游客,其中还有多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员。记者了解到,位于西咸新区、以丝路文化为背景建成的丝路欢乐世界,刚开始营业几个月,就已陆续接待了马达加斯加、阿尔巴尼亚、摩洛哥、埃塞俄比亚等11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老挝政府代表团等外国嘉宾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放包容的丝路文化是景区的品牌特征,也生动展示着西安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所以深受各国嘉宾的喜爱。

  在西安,文化交融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初举办的“丝路欢歌”——中外友人喜迎元宵节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传统佳节的欢乐气氛洋溢在一家印度餐厅里,让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多位中外友人感受到温暖。

  “一日看尽长安花”国际友人西安城市观光车“穿越之旅”活动,则让来自法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国际友人,乘坐西安城市观光车打卡古城文博景点,邂逅文化与诗意。

  “长安有故里——外籍友人博物馆奇妙之旅”活动,吸引了来自中亚五国以及德国、法国、韩国、越南等十多个国家的30多位外国朋友,他们沉浸式体验大唐盛世的风土人情和繁华景象,以“外眼”视角彰显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文化交融也促成了跨国爱情结出甜蜜的果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提速发展,开通了国际经贸合作的“幸福路”。在西安上学的哈萨克斯坦女孩阿妮塔邂逅在西安工作的中国小伙元朝辉,从此开启了幸福的人生,他们借助中欧班列长安号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把自己创办的企业搞得风生水起,有效促进了西安与中亚的贸易往来,也书写着自己的“一带一路”爱情故事。在社交平台上,元朝辉经常分享一家三口在各地打卡的照片。照片里有哈萨克斯坦的雪山、绿地,也有西安的大雁塔、大唐芙蓉园。他们表示:“无论在西安还是在哈萨克斯坦,都有我们的家。”

  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和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西安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也积极培植壮大民心相通的文化、政策环境。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以交流促进信任,以信任共谋发展,西安这座城市正沿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绘就的蓝图奔向新的目标。相信下一个10年,西安必将续写出更加精彩的华章。(记者 肖海波)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对外 合作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