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9月份健康提示,这些疾病要注意

2023-09-03 00:13:10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9月份健康提示,注意预防新冠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食源性疾病,关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暑去秋来,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开始变大,又正值开学季,人群流动和聚集性将大幅增加,9月1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9月份健康提示,注意预防新冠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食源性疾病,关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注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全省新冠疫情平稳,XBB谱系变异株仍然是我省主要流行株,EG.5变异株在全省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现有病例流调信息显示,其与其他XBB亚分支感染者的临床分型无明显差异,暂未发现致病力有明显变化,建议群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建议符合接种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现阶段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为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17岁未感染且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还包括,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

  群众应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清洁卫生。

  群众应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市民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关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月,全国大中小学学生返校开学,学校内人员密度大,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内,人多、地狭、通风差,一旦遇到传染性细菌、病毒等,更加容易扩散,应警惕学校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学校应按规定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登记、病因追踪、病愈返校和卫生消毒等制度,密切留意学生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着重防范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

  学校可以结合各类传染病疫情特点,有针对性地适时对学生、教职工和家长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针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流腮、水痘、出血热等,应按国家接种要求程序自愿接种疫苗。

  学校应注意饮水安全,在开学前对供水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检查,对水质进行采样送检,经正规机构检测合格方可饮用;注意食品安全,在开学前对食堂等关键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安全隐患。

  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应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室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尽量避免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观察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孩子所在幼托机构,以便幼托机构及时消毒、处理。同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常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每年的7月至9月是全省乙脑主要的流行季节。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的主要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鉴于当前成人乙脑高发的情况。推荐来陕的大一新生以及前来务工或旅游者在“知情、自费、自愿”原则下接种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或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

  日常生活中,家居环境中应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防蚊,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用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注意家庭和畜(禽)舍卫生,清除可能蓄积有蚊幼虫孳生的各种水体,及时清理花盆的托盘积水;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场所逗留,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市民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预防食源性疾病

  夏秋季是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地等集体用餐场所,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环境清洁,注意手卫生,交替处理生、熟食品过程中和餐前便后要洗手;盛放食物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烹饪食物时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需彻底加热;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在外就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食品从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制度,注意个人卫生,保证食品安全。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的人员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一旦发现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张家祯)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疾控中心 健康 提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