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接汇流 文学“拥抱”影视 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在西安成立

2023-08-25 07:00:38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由西影联合西部十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三家文学刊物共同成立,彼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常态化深度推动文学的影视改编与转化...

西影联合西部十三家文学刊物共同成立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 (受访单位供图)

  上世纪80年代,“文学陕军”与“影视陕军”成为享誉全国的两股文艺力量,它们从彼此遥望到合作共生,碰撞飞溅出别样的火花。

  当40余载光阴过去,在西影建厂65周年系列活动中,一场特殊的“文学+影视”大会,再度聚焦起众人视线。8月23日,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成立仪式暨大师对谈活动在西影电影园区举行,“影视陕军”与西部文学力量搭建起深度对接汇流的新平台,正蕴积并将释放出更为巨大的创作潜能。

  应时代之声 西部文学影视双向融合有了新平台

  追溯中国百余年电影史,可谓文学与电影相互缠绕、相互影响的文艺史——当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相互成就,它们在双向奔赴和双向驱动中,深刻记录着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作为中国西部电影的策源地和引力场,在西影65年的创作历程中,出产的大量影视作品都来自文学——1982年,路遥小说《人生》横空出世,吴天明导演随即将其搬上银幕,成为西部电影里程碑之作;根据贾平凹的小说《鸡窝洼人家》改编的电影《野山》,荣获1986年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多项大奖;1988年,张艺谋执导《红高粱》一举夺得中国第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此外,根据张贤亮《浪漫的黑炮》改编的电影《黑炮事件》,根据王朔《浮出海面》改编的电影《轮回》,根据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五魁》,根据冯骥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炮打双兵》,根据阿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孩子王》……都可谓西影文学改编影视的时代记忆之作。

  “文学是众多艺术的母本。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时代文学与影视互动发展的新机遇。如何使文学作品更好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如何阐释西部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价值,如何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学和中国影像叙事的新的重大课题。”在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成立仪式上,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认为,此次联盟的建立,能够大容量涵养优化文学和影视转化的生态体系,推动文学的多元传播研究以及跨界、跨形态转化。她说:“希望联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撬动多行业、多领域跨界组合,建设和现代化传播规律相匹配的西部文学融媒传播机制。进一步发掘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激活文学作品的经济价值,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助力新时代西部影视和西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文为“盟” 西部十三家杂志社联动

  以文学涵养电影创作,以电影带动文学传播。

  记者了解到,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由西影联合西部十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三家文学刊物共同成立,彼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常态化深度推动文学的影视改编与转化。联盟将深度融合丰富的作家资源、文化资源,致力于构建常态化文学、影视改编与转化,为西部文学的版权储备开发和改编创作注入双向转化融合的强大动能,成为沟通文学信息、展示文学成就、连接影视创作、加强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打造文影联动共生共荣新生态。

  《延河》《山西文学》《飞天》《西部》《草原》《西藏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红岩》《边疆文学》《山花》《广西文学》《延安文学》……当西部文学生态中的扛鼎力量“抱团”与影视实现联动,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阎安在宣读“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成立倡议书”时表示:“将文学特有的人文阅读属性和影视特有的视听人文属性主动有机融合,推动其一体化发展,产生高纬度、多元化、大范围艺术力量输出效能的实现,让文学和影视更大范围覆盖现代公众文化空间,是我们的目标。打破和文学和影视机缘性、偶发性、不确定性的单向寻望的传统关系,用主动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加速双向奔赴,使优秀的文学作品迸发出更大的力量,让影视更多地、充分地吸纳文学血液,是我们的追求。”

  寻找文学与电影良性互动之“法”

  文学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源泉,岁月长河之中,众多银幕佳作都来自于文学经典。新时代,电影如何从文学中汲取营养?文学与电影应该建立怎样的良性互动?

  新疆《西部》杂志主编张映姝认为,西部文学刊物影视改编联盟的成立,正架设了一个文学与影视相互沟通的桥梁,“在这个桥梁之上,相遇的有古老与新生、厚重与活力、精神坚守与商业收益,会产生1+1>2的效果,会推动文学和影视这两大艺术门类的合作从个体的、自发的、随机的,上升为有组织、有计划、有保障的交流合作,为两种艺术形式、两个产业领域注入活力。”

  而在“大师对谈”环节,著名作家贾平凹,编剧芦苇,导演、监制黄建新等艺术家也共话文学与影视的双向赋能。

  芦苇表示,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和文学密不可分,留名影史的《教父》《现代启示录》等大量电影都是由优秀小说改编,“在我们的创作中,文学改编成电影的核心,就是要找到一个具有永恒价值的主题和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模式。”在芦苇看来,电影的价值观,与文学一脉相承——抓住人性这一主题,也就是电影和文学共同的不朽主题。

  “我们这代人是站在文学的肩膀上起步的,文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的创作宝库,也赋予另外一层更高意义上的理想。”作为我国著名导演,黄建新25岁入职西影时,第一个岗位就是任职文学部,由此对文学与电影的转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虽然电影创作中增加了很多想象,但骨子里的结构是文学赋予的,这是一个电影作品能经得起年代考验的重要源头之一。”他认为,优秀的电影既来源于文学提供的巨大精神财富,也需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的创作生产技术,“把前端与精神都‘抓住了’,未来,我们能够创造出更新、更了不得的电影!”(记者 孙欢)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文学 刊物 影视 改编 联盟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