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 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06-05 10:23:34  来源:人民日报  


[摘要]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防治荒漠化与干旱十分重要。...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防治荒漠化与干旱十分重要。

  陕西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榆林市荒漠化土地面积为4198万亩,除吴堡县之外的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

  1952年1月开始,榆林市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造林防沙、兴修水利。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榆林人,心怀“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企盼,征沙治土,植树造林,创造了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的生态奇迹。如今,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携手同行,用一株株樟子松、沙地柏等树木,共同描绘更美丽、更动人的“榆林绿”,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经验借鉴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塞上大地,风景如画。

  70多年来,榆林市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模范群体,他们通过治沙、管护、人工造林等方式,帮助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使区域农民生产方式和收入结构改变,驶入良性生态循环发展轨道。

  “南治土、北治沙、全域治水”,经过坚持不懈综合治理,目前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已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0.9%提高到目前的36%,年流入黄河泥沙由5.13亿吨减少到2.1亿吨,实现生态环境由“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为全国防沙治沙、环境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沙漠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在沙漠上建设森林城市,这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今已在榆林成为现实。

  2016年11月榆林市正式提出创建申请,2017年1月,原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榆林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并将榆林市列为国家西部干旱半干旱沙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试点予以示范带动和技术支持。由此开启生态建设的新征程。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榆林市通过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监督,形成高位推动、全面开展、跨部门协作的良好局面。

  2019年11月,榆林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西部干旱半干旱沙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生态建设经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来,榆林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市域森林覆盖率由33%提升到34.8%,城区绿化覆盖率由37.67%提高到40.24%,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坝草沙综合治理,打造了横山哈兔湾、榆阳掌盖界和小纪汗、神木马场梁和圪丑沟等规模在5万至10万亩的大型荒漠化防治示范点,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一体化同步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民植绿推动“浅绿”变“深绿”

  榆林计划到2025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500万亩,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走向“深绿”,全面加快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步伐,奋力谱写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房前屋后绿意盎然,南山前湾绿柳成荫,景区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榆阳区青云镇色草湾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近年来,色草湾村结合村域实际,以实现“区域景观化、山区林果化、乡村宜居化”为目标,通过保护优先、保育结合的方式,把全村生态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分为暖泉山庄、新农村四周、特色林果基地、花卉博览园、色草湾前湾、色草湾中湾、色草湾后湾7个部分,总投资1124.2万元。在树种选择方面,以樟子松、油松、侧柏等树种为主,对全村范围内的荒山荒坡、道路、河流、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同时,通过采摘园建设和鲜食杏低产林改造,促进农林生产和旅游经济等多产融合。

  同色草湾村一样,榆林还有19个行政村目前也建成了生态振兴示范村。今年,全市又计划投入6.7亿元实施生态廊道建设、重点区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等“林业十大工程”,安排项目142个,营造林131.92万亩。其中,市级投资规模、营造林面积持续增加。

  手植一片绿,秀美一座城。如今,越来越多的榆林人主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个人、团体纷纷通过认建、认养、捐资参与义务植树,“家庭林”“亲子林”“纪念林”等层出不穷。围绕“双碳”目标,榆林市深入开展企地合作碳汇林建设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其中,榆阳、横山两区55家企业以社会资本参与形式完成造林86.3万亩,投资12.607亿元。放眼塞上大地,绿色涌动,生机盎然,一幅山水和谐、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榆林 世界荒漠化治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