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蒋维博)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铜川市委会主委、铜川市政协副主席左车宁为家乡发声,呼吁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加大统筹地市之间的基金风险共济性,避免医保基金“穿底”风险。
铜川市作为资源转型城市,城市老龄化问题明显,医保基金连年高风险运行,目前全市老龄化率达16.6%以上,城镇化率达65.9%,退休人员参保比例达53%(高于国家平均水平30%),门诊慢病、大病以及特治特检等诊疗项目基金支出逐年攀升,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随着异地就医人次大量增加,报销费用逐年大幅增大,给原本体量就小的基金造成新的支出压力。2018年以来,年统筹基金支出达到收入的160%以上,统筹基金连续亏损。
此外,原铜川矿务局系统职工医保负担重,矿务局系统5.3万职工于2022年7月正式移交地方管理,截至2021年底其中退休职工占参保职工的70.1%。2021年,铜川矿务局职工医保基金支出直接亏损达1.18亿元,双基数缴费约8000余万元,年亏实际损失约2.2亿元以上,为铜川高风险运行的基金带来更大冲击。
为此,铜川市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缓解基金运行压力。从2017年开始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使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出降低了25%,居民收入降低了26.6%。2019年,启动实施按疾病相关分组(DRGs)支付方式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医保基金亏损问题,基金结构性“穿底”风险持续增大。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收支平衡机制,健全基金运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鼓励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共担、统筹调剂、预算考核的思路,推进省级统筹。
我省也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陕西省“十四五”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促进基本医疗保险的可持续运行作出安排,提出从建立调剂金制度入手,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基于此,左车宁建议: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参考宁夏、青海等省级统筹做法,加快推动实现我省职工医保基金省级统筹,加大我省统筹地市之间的基金风险共济性。同时,建立省级基金调剂和风险平衡机制,在省级统筹未实现前,可通过建立调剂金等办法,给予因历史及客观原因导致基金风险逐年增高的地市一定的风险调剂补偿,从而平衡地区间医疗风险差异,降低地区间医疗待遇不公平性,推动医保制度的稳定保障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