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抓实人居环境整治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11-09 17:17:37  来源:群众新闻  


[摘要]一条条道路硬化整洁,一排排民居粉饰一新,村民在村头闲唠家常……深秋时节,漫步在宜君乡间路上,恬静的农家生活让人不禁驻足流连。...

  一条条道路硬化整洁,一排排民居粉饰一新,村民在村头闲唠家常……深秋时节,漫步在宜君乡间路上,恬静的农家生活让人不禁驻足流连。

  近年来,铜川市宜君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美丽经济”,以产业基础夯实,乡村治理完善,发展环境优化,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五治并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如今,散乱的菜园子没有了,乱搭乱建的棚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花坛,还装上了小栅栏,非常规整!”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点赞。

  如何“内外兼修”扮靓乡村,将倡导文明新风与摒弃陈规陋习相结合?宜君县把“五治”作为突破口,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中来,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美环境的浓厚氛围。

  宜君县在县城推行“缸体式、现浇式、湿地式”和“单户单体+人工湿地、多户连片+人工湿地”改厕模式,全面完成简易棚厕所动态清零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提升。

  同时,探索推广“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建立多个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基本建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全面开展农村住房排查摸底,通过翻新、配套功能等方式完善特色民居居住条件,有序拆除农村废弃杂屋。广泛开展清沟渠、清塘坝、清溪河、建小型人工湿地行动,大力治理农村黑污水体,通过快板、顺口溜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文明新风,探索推广积分制管理、道德银行等新机制,在潜移默化中推进移风易俗。

  创新治理方式 助力乡村产业提升农户幸福感

  宜君县建立分管领导牵头调度的联席会议制度,一月一调度项目库建设,实行清单制、任务交办项目建设制、后续维护闭环管理销号制,有力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随着乡村环境不断改善,旅游事业越来越好,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年也返乡创办起农村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带动了乡村游、周边游、生态游和文化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正成为宜君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环境美化与产业发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形成。

  “我们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顺势而为,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前乱搭乱建堆放杂物,你瞧,现在整个村子整齐、漂亮得很。”宜君县黄埔寨村党支部书记姜超恒笑着说道。

  宜君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挖掘发展特色产业。建立“三社合一”APP平台,采取“互联网+农产品”方式,强化生产、供销、信用一体化服务。全县70%以上的行政村因地制宜采取村庄整体开发、土地流转服务等八种新模式,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

  “微改造”提升“高颜值”

  “现在我们村环境好、空气好,一点不比城里差,我们住着心情自然舒畅。”说起人居环境的改变,73岁的五里镇星星坡村村民张建国非常自豪。沿着平坦的硬化公路,走进五里镇的乡村,目之所及都是装点着绿树红花的村庄,浓郁乡村风情的院墙,小菜园、小花园整齐划一,整个村庄呈现一派娴静舒适的景象,一张新农村美丽画卷铺展开来。

  “小投入也能办好事。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我们结合乡情实际和农居生活特点,用‘微改造’行动扮靓乡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度拆、精致改、全面美’的原则,突出村口、路边、屋边、水边、园边、田边、山边等节点区域,因地制宜对农村道路、沟渠、墙垛、栅栏及其他空间进行改造,布局建设一批小广场、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池塘、小码头、小墙绘等微景观。”宜君县五里镇人民政府干部刘洋说。

  据了解,宜君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挖掘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乡村更具人气,让农民的口袋更鼓。(记者杨鹏 通讯员 王歆浩)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宜君县 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