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韩璋 记者 樊星)“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渭南市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走进蒲城县。近年来,蒲城县文旅局以“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和“建设区域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依托蒲城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项目带动,打造龙头。2021年完成项目建设总额1.4421亿元,其中唐桥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李仪祉故居陈列展示项目、刘吉尧故居布展项目已实施完成。槐院里历史街区项目、时间博物馆室外工程、王鼎相国府廉政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杨虎城甘北故居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蒲城明清古貌图绘制完成并在清代考院博物馆进行展出;《包森传奇》广播连续剧完成录制。
着眼短板,提高硬件。完成了全县47个行政村、24个社区文化阵地提升改造工作;在城区建成30个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实施了“陕西公共数字文化墙”项目,为293个村(社区)以及4个移民搬迁点安装313块文化墙;实施了“点亮乡村 光彩惠民”公益工程,为17个镇(街道)、34个村(社区)文化广场捐赠安装太阳能投光灯600台;建成紫荆公园城市书房、椿林镇图书馆分馆等两个分馆。
市场运营,加强服务。现有对外开放景区(点)17处,其4A级景区1处(桥陵);3A级景区7处(清代考院博物馆、王鼎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惠陵、巴厘岛温泉、林则徐纪念馆、重泉古城)。全县文化企业共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家),旅行社、旅行社分社、旅行社营业网点共36家,星级饭店3个,规模以上宾馆饭店40余家。2022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2.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88亿元。我县文保单位(景区)委托华蒲公司正式运营。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向全县文旅行业百余家单位发放了渭南市文旅惠民大礼包2516万元。假期在各高速路口及景区设立“小红帽志愿者服务岗”,并在城区主要景区周边增设临时停车场。
非遗传承,全民共享。积极申报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纪录片;打造非遗传承基地;推出蒲城非遗美食小吃宴;组织麦秆画、土织布、阿坡酱油、石羊道情、核雕等非遗项目参加丝博会、北京非遗国际交流周等宣传活动;对蒲城面花等非遗传承项目进行了线上展示和教学活动;常态化做好非遗红拳进景区展演活动。拥有国家级项目名录1项(蒲城杆火技艺),省级以上项目名录13项(尧山圣母庙会、蒲城血故事特技、蒲城石羊道情等),市级以上项目名录35项,县级以上项目名录135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3人。省级非遗就业工坊2个(蒲城县玉女土布专业合作社,陕西蒲城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县级非遗就业工坊2个(蒲城杆火技艺工坊,蒲城酱酿技艺梨花里工坊)。
文物保护,合理利用。成立了蒲城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通过人技结合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技术;完成了蒲城文庙保护维修、“重泉忆古—蒲城县历史文化陈列展”布展工作和王振东故居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明城墙遗址抢救性保护、文昌阁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实施了包森故居、李仪祉故居、刘吉尧故居等名人故居维修布展项目,开启了民间资本助力文物保护之先河。
节会活动,塑造品牌。举办了“春风来 梨花开”—华彩渭南·蒲城第四届梨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邀请中央电视台来我县录制《喜上加喜》《乡村大舞台》等节目;成功举办了“北京时间发出地·蒲城研学邀天下”2021蒲城(西安)推介会。
文旅产品,实现引流。结合渭南市“一轴四点”廉政教育工程和我县地域特色策划了“将相故里 廉脉千秋——爱国主义廉政文化教育精品路线”,全年共接待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各地党员干部、群团组织、青少年等参观人员达到200余批次,共计3万余人次;推出“北京时间发出地,蒲城研学邀天下”研学主题活动,接待研学师生52批次,共计15000余人。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