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2-06-28 15:27:5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6月28日上午,铜川市“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三)——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新区图书馆召开。...

  各界新闻网讯 6月28日上午,铜川市“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三)——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新区图书馆召开。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刘群利致发布辞。

  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市容卫生持续向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秩序逐步规范、城市品质日益提高,在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巩固提升中积极发挥了“排头兵”“主力军”作用。

  “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把关注民生作为城市综合治理的“切口”,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刘群利在介绍提升城市形象工作中说:经过全市环卫保洁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城市管理执法效能全面提高、城市服务全面提升、“创文保卫”全面保障四个方面的优化提升,铜川城市形象焕然一新。目前,全市实施环卫绿化保洁作业一体化改革,引入绩效竞争机制,采取“机扫+人保”、洗洒冲结合、日常保洁和应急机动结合作业模式,进行“本色化”深度保洁;推出城市管理领域疫情防控期间助力经济发展9条举措,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铜川已高质量完成“十四运会”、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座谈会等重大活动的环境保障任务,为铜川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了坚实基础。

  “实施城市供水体质改造工程,改扩建城市供水管网22.73公里,实行城市生活饮用水‘三级检测’,水质合格率达到99以上,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3.5万吨……”在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城市运行保障方面,刘群利介绍说,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新建与改造并举,进一步加大城市设施运行维护力度。目前,“气化铜川”实现城市及重点乡镇全覆盖。新增天然气用户6万户,全市11个独立工矿区天然气官网全面贯通;新增城市绿地4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9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8平方米,2018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2019年创建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先后改造提升大同路、健康路、鸿基路、正大路、长青南路等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公厕128座,建设环卫工人爱心驿站38座,新增停车位2.5万个,完成王益区、新区路灯控制系统智能化改造,正大路智能路灯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市政集中供热实现“零突破”,2017年开始实施华能照金电厂市政集中供热项目,南市区建设市政供热管网78公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12.5万平方米。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坚持以治水优生态,全力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幸福城市美丽形象的发力点。深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完成建成区排水管网检测192.8公里,改造排水管网34.96公里,雨污分流改造13.18公里;完成漆水河污水收集主管网改造54.9公里;完成南、北市区两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万立方米/天,出水水质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A标准,有力保障铜川市石川河岔口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同时,加大再生水利用,建设再生水管网35.1公里,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

  2020年,全市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先后出台了《铜川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公共机构分类投放设施配置标准及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市、区两级1200余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员、督导员、志愿者三支队伍,510家市、区两级公共机构和480个居住小区具备生活垃圾四分类条件,小区覆盖率达到83%;更换主次干道4500个三分类果皮箱,建成11座街道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和20座垃圾中转站,全市配套120辆分类运输车辆实行分收分运,印台环保产业园1万平方米的“两中心一暂点”建成投用,铜川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21年10月22日并网发电,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建成区餐厨垃圾统收统运覆盖率达到91%,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日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铜川模式”初见成效。

  刘群利表示,下一步,在“十四五”期间,他们将全面落实打造“一示范四高地”,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的战略目标和使命任务,奋力抢抓“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转型、城市品质提升”三个窗口期,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不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孟星辰)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城市 管理 发展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