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关系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宜居感,是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但老旧小区究竟要“改什么、怎么改”,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使民生工程得民心?丹凤县给出的答案是人民至上,问需于民、由表及里。
人民至上 把理念融入改造全过程
夕阳余晖下,在西苑小区居民楼下小广场里,住户们坐在休闲长椅上闲聊着,声声笑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住户周淑宁说:“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小区改造后,就跟搬了新家一样,生活更便利了,住得更安心了,心情更舒畅了。”
“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民生福祉,是民生根本,更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缩影。”丹凤县政协副主席、老旧小区改造包抓项目负责人石磊反复强调,要问需于民,坚持把“人民至上”理念融入、落实到改造工作全过程,以实实在在的改造成效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9年丹凤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坚持让住户参与规划设计、政策宣传和监督改造工程,结合深化设计方案,开展意见征求座谈会,落实“四问四权”,找准住户最关心、最关注的痛点和难点,经过多轮优化,形成“10+5”改造内容,用实际举措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相关问题。
此外,县委宣传部及时宣传引导和政策解释;县房产管理中心通过周例会和现场检查,跟踪调度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县城管执法部门加大拆违力度,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县电力局、通信四大运营商、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等部门积极协调解决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让住户少花钱而享受最好和最优质的居住环境。
问需于民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走进西苑小区,路面平整干净,充电车棚、立体停车位、健身小广场一应俱全。“环境改善了,设施齐全了,咱们住着更舒心!”对于小区的改变,居民十分满意。
丹凤县西苑小区位于丹凤县委西侧,区域面积59896.5平方米,共有15栋楼住户361户,是丹凤县老居小区改造的试点项目,小区内设施老化、功能不全、管理滞后,改造量大,情况复杂。
为做好小区改造工作,丹凤县房产管理中心成立了有住户代表参与的改造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邀请业主代表、党员代表等参与改造前期讨论,收集汇总居民意见建议,共同谋划改造提升事项。
县房产管理中心主任吴德军表示,老旧小区改得好不好,群众满意度是“标尺”,只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实行“一区一策”的精准改造,才能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管理中心坚持让住户参与规划设计,参与政策宣传,监督改造工程,激发群众支持改造、参与改造的热情,营造参与氛围,畅通参与渠道。改造前,充分考虑老旧小区居民诉求,问需于民,坚持从实际出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制作发了征求意见表,安排专人上门征求居民意见。在设计完成后,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将最终的整治方案和设计进行公示,通过高起点规划和让住户参与,为小区改造奠定了基础。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程序、进度、材料等加强把关,确保质量,真正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由表及里 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面子,还要顾里子,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提高了外在“颜值”,“内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西苑小区改造主要是楼体和配套基础设施的改造,曾经居民反响最大的小区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消防车无法进入,消防设施不健全,墙体斑驳等糟心事儿、烦心事儿得到彻底解决。现在的西苑小区,柏油路宽阔平坦,一堵堵围墙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居民楼,路灯、绿化、消防、健身器材、天然气、公厕等配套齐全,管线布置齐整……
与西苑小区一样,全县老旧小区的改造,都本着“穿衣戴帽、内外兼顾”的原则,从楼外到室内,从地下到地上全方位提升品质:地下部分改造了污水、雨水管网和一楼室内排水管;地上部分进行了小区道路改造、方砖改造、绿化提升、安装路灯,增设健身器材和社区服务设施。
“以前下雨出门遍地水坑,每次都得‘跳着走’,现在好了,小区里铺上步道砖,路好走了,环境美了,居民心气顺了,小区人气也旺了。”提起改造后的变化,小区住户赞不绝口。
改造完成后如何“留住”这些成果,也是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难题。丹凤县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灵活采取社区管理、聘请物业服务企业、业主自治管理等模式,成立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引进物业实施规范管理、网格管理员,义务监督员,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后续管理,共建共享共治,着力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确保实现改造、治理双提升。
丹凤县西苑老旧小区改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县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探索了可复制、可总结和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下一步,丹凤县将继续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努力打造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县,让老百姓的生活更舒心,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多。(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