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岳成浩 记者 满淑涵)4月23日,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主办,张凤阳教授名家工作室、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单位(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筹)协办的“公共管理助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康作了题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功能转型与乡村建设”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应该把促进融合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把促进转型作为乡村建设的重点,把强化功能作为乡村建设的目标。
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永秀智库理事长白永秀作了“在乡村振兴中盘活脱贫攻坚形成的公益性资产”的主旨报告,提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问题,如山区无人化趋势、如何提高基础教育和医疗条件的质量以留住劳动力、如何改变“重投资轻经营”的现象,并以陕西丰富多样的乡村振兴实践为例,为盘活脱贫攻坚形成的公益性资产提出了建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赵晓峰作了“超级村庄变迁与农村自发城镇化”的主旨报告。他指出,超级村庄自发城镇化的基础是乡镇工业的平稳运营和含自然城镇化的乡村工业化,突破了“城—镇—村”的传统发展模式。同时,以“主体性-开放性-人民性”的内源式发展框架为分析视角,阐明农村自发城镇化转型的组织载体、行动路径及基本目标指向的问题,有利于更好理解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转型。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院长雷晓康作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缘起、关系辨析与统筹思路”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农业农村发展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长期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贯穿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视野中,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并且以县域为基点,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翟绍果作了“天下大同与全民共富:从乡村振兴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的报告。他指出,共同富裕的历史渊源是从“天下大同”到“天下共富”,理论演进是从“个体独享”到“社会共享”,实践探索是以“先富后富”实现“逐步共富”, 战略推进是从“消除贫困”到“美好生活”,未来展望是从“小康社会”走向“共富社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教授杨九龙作了“数字乡村文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数字乡村文化是数字乡村的有机组成,发展数字乡村文化、增强服务可及性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选择,是实现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岳成浩作了“乡村振兴的公共管理逻辑与政府角色选择:助推、链接、引领抑或整合?”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影响乡村自主性的重要因素是乡村的资源禀赋和其资源再造能力。乡村自主性和乡村环境共同决定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选择,环境好-弱自主,政府起引领作用;环境好-强自主,政府起助推作用;环境差-强自主,政府起链接作用;环境差-弱自主,政府起整合作用。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系主任何君安作了“市场与国家关系的微调整:突破乡村衰败的中国经验”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乡村市场是不充分的、分散的,弱势的,并且具有依附性、保障性和独特的文化属性,我们已经具备突破乡村衰败、促进乡村发展的条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博作了“乡村振兴中的经营型治理——发展型村庄的一种理论解释”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乡村振兴阶段,乡村经济发展成为振兴的核心,经济型事务的实力,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村庄在单独自治组织的基础上逐渐演化为兼具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双重功能的治理单元,是乡村振兴阶段村庄变革的重要方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录见副教授对此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说,各位学者深入交流,激荡思想,分享了新颖独到的观点,以理论思考和知识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了新思想、新途径和新机制。期望大家以后多关注、多支持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的发展。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