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第一书记的“春天里”

2022-04-22 15:59:1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春风拂过沉睡了一季的桃林,吹得枝丫哗哗作响,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春潮涌动。这个毛主席转战陕北东渡黄河的地方,深耕产业沃土,在绿水青山间释放出无限活力,讲述着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春天故事”。...

  春风拂过沉睡了一季的桃林,吹得枝丫哗哗作响,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春潮涌动。这个毛主席转战陕北东渡黄河的地方,深耕产业沃土,在绿水青山间释放出无限活力,讲述着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春天故事”。

  “薛叔,西瓜苗要抓紧栽了。”4月22日,在川口村蔬菜大棚里,第一书记李意章关切地询问村民薛海尚,并反复叮嘱他做好防疫。

  55岁的脱贫户薛海尚患有慢性病多年,手脚勤快的他是村里的种植大户,被李意章“相中”,在家门口当上了大棚“管家”,村里和他约定,只要田里的西瓜产量品质达到正常年景的水平,保证他一年的收入超过5万元。

  “为了充分挖掘村里的河滩耕地资源,我们今年早早筹划,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与村内的2名种植能手签订种植经营合同,明确采取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种植经营20顶大棚、10亩滩地西瓜。”李意章介绍说。

  2021年7月,吴堡县委组织部对脱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进行全盘摸底,精准掌握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向66个已脱贫村、2个乡村振兴任务较重的村和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选派了“能打”的驻村第一书记70名、驻村队员143名。吴堡县委巡察办副主任李意章就是其中一员。

  从事过5年县委办“笔杆子”工作的李意章,炼就了能思善谋的好习惯。驻村伊始,面对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托管经营,管理粗放、人工成本控制不力的现状,他在闲暇时间着了魔似的反复琢磨问题背后的症结所在。

  经过书本取经、多方考察、听取意见,他终于找到了破解之道。“我们建立起了西瓜产量与收入挂钩机制,每生产1斤西瓜,农户从中分红0.6元。”李意章说,村集体收入不可“一分了之”,“股份经营、规范种植、统一销售、利益挂钩、让利于民、风险防范”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种植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水长流”。

  由此,川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实现了从粗放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

  村集体生钱,是为了让村民“沾光”,李意章深谙这个道理。为此,他和村“两委”干部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联村共建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户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以及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在他的沟通协商下,从村内保洁、护路、管水,到村内实施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都有脱贫户的身影。

  川口村幸福院服务30多名留守老人,一次,他在院落旁的闲置空地附近散步,看到那里野草杂生、杂物堆放、蚊虫遍地,突然灵机一动:为啥不把这里改造一下、有效利用呢?于是,他采取“幸福食堂+爱心菜园”模式,打造“党员孝亲敬老先锋岗”,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发动党员带头种植时令蔬菜,让老人们吃上了天然美味。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联系联通公司,探索创建“系统+终端+老人+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通过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服务紧急救助等功能服务,为老年人就近打造“幸福巢”。

  连日来,每天吃完晚饭,村民们稍事休息,便穿上鲜艳的服装,扭起了陕北秧歌。在乡村振兴的“奋进曲”中,李意章和村党支部书记任彦荣早已做好了下一步规划:“我们将整治撂荒耕地100亩,全力完成‘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管好联村共建的光伏、湖羊养殖等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家底’,让群众稳稳地增收。”

  为了确保帮扶干部沉得下身子、干得有劲头,吴堡县成立驻村队伍管理办公室,出台驻村队伍“433”管理考核办法,完善教育培训、季度述职、考核奖惩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在选拔任用干部继续突出“重基层、重一线、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健全驻村干部生活补贴、通讯补助、集中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待遇保障机制。

  当春寒料峭的时节还未真正远去,乡村振兴的热潮已在黄土地上持续升起。(通讯员 辛亚娥)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吴堡县 第一书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