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机关党员服务群众“连心桥” ——-南郑“群众呼叫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志愿服务试点工作纪实

2021-08-12 13:59:2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今年以来,汉中市南郑区直机关工委联合汉山街道党工委开展了“群众呼叫、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志愿服务试点工作, 架起了机关党员直接服务社区群众的桥梁,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的线上线下良性双循环。...

  “以前老百姓的问题,主要靠我们社区的干部和党员来解决,咱们社区的人员也比较少,有些也不是我们社区能解决的,通过‘志愿云呼叫’咱们街道办的党员干部包括全区的党员干部都撬动起来,包括一些社会组织都撬动起来,共同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和最愁心的问题,给我们社区也减轻了负担。”提起党员志愿服务这一话题,南郑城东社区党委书记张建清深有感触地道出了心里话。

  今年以来,汉中市南郑区直机关工委联合汉山街道党工委开展了“群众呼叫、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志愿服务试点工作, 架起了机关党员直接服务社区群众的桥梁,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的线上线下良性双循环。目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注册志愿者达4500名,成立党员服务队12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80次,参与活动近9000人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近600件。

  此项活动先后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社《城市党建》周刊、《陕西新闻联播》、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陕西日报》头版、《当代陕西》等中省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也赢得了省市区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已在南郑全面推广。

  区直机关党员如何直接服务群众?政府职能以外的群众合理诉求怎样?应该由谁托底?针对社区群众的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南郑区直机关工委与汉山街道党工委从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激发党员队伍动能需要出发,结合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活动,通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精心设计,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深层破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一难题。今年年初,他们在汉山街道4个社区试点推出“南郑党员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设置理论宣讲、青少年教育、文化文艺、科技科普、健康医疗、环境美化、法律惠民、公益爱心及其他“8+N”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由谁干、干什么、怎么干”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机制,使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党的政治工作两大优势有机融合。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实名注册志愿者成功后,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在“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自主选择服务项目,根据发布的需求选择性接单,提供服务。“群众呼叫、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志愿服务已成为南郑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对接群众需求,为群众服务,接受群众监督的创新方法。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推行“群众下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无序下单、无人接单、盲目扎堆等问题。社区建立居民基本情况库、群众生活需求库,征集家庭困难居民“微心愿”,按照活动大类进行审核、归集后再进行吹哨派单。区直机关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特长库和服务事项承诺,编制服务项目,制定服务菜单,让党员自主认领,社区与区直机关党组织做好供需对接,提供精细化服务。党员可根据工作和群众需求情况,随时接单提供服务,机关各级党组织可每季度选择半天或一天时间,设立“党员志愿服务日”,结合机关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组织本单位党员到所联系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结合职能特点和优势,组建社区管理、法律维权、健康义诊、科普宣传和企业发展咨询等专业化的党员服务队,利用“党员志愿服务日”到社区,采取线上线下互动、面上活动与到户服务结合等灵活多样形式,为群众提供“菜单化”特色服务,使送政策、送温暖、送技能、送知识、送健康常态化具体化。

  他们将此项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要点、党建责任清单、党组织建设考核及“书记项目”的重要内容,并赋予较高的奖励分值,以此引导和激励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之中。汉山街道办及社区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线上打造“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线下搭建“志愿云呼叫”服务中心,统一制作了志愿者马甲,所属各社区党组织相应建立社区“志愿云呼叫”服务站,为志愿者提供对接需求、操作指引、形象展示、经验交流和积分兑换等各类服务。志愿者在服务活动结束后,结合群众对服务的评价,参照《志愿服务积分细则》,由云平台自动给予服务积分。志愿者可凭借积分到“积分银行”兑换生活日用品,志愿服务年度积分作为党员个人本年度推先评优重要依据。云上记录方便了党员注册志愿者,方便了服务接单,方便了对志愿服务的积分考核,做到了客观公正。“群众呼叫、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志愿服务模式,依托“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平台,通过“社区收集需求——平台发布需求——志愿者对接需求”形成服务闭环,大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科学性、时效性、合理性。

  想帮忙,既没有充足的人,也有没多少可支配的专业资源,成为了摆在基层社区工作者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辖区群众诉求愈发纷杂,基层社区干部除了要处理好社区常规业务工作,还需要常常深入群众家中,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困扰。可面对一些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需求时,基层社区干部往往会出现“有心无力”的无奈。春季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期间,南郑600余名机关企事业党员志愿者通过“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接单后对辖区南郑大道、阳春路等2条市政主干道进行了集中市容环境卫生提质提升系列活动。怎样让留守儿童远离网吧、杜绝下河游泳?怎样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暑假?成了社区不少群众的愁事和烦心事。汉山街道城东社区干部舒建超接到辖区群众的反映以后,就到党员志愿平台上发布了这条消息,立马就有汉山街道办的党员侯瑞和曹谨玺两个党员接单,她们很快就来到社区对他们进行了舞蹈培训, 陪伴陪他们做游戏,使这些儿童感到特别开心。

  群众需求在哪里,党员服务就跟进到哪里。3月10日,汉山街道城东社区在“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发布了一条帮助特殊群众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需求后,区妇联为小杨联系了心理咨询专家王书文,区人民医院党员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珍和秦冬梅两位护士长第二天就来到了小杨家,共同解锁小杨的“心灵密码”。“社区党委给我们购置了学习书籍,可是我们这些‘老帮子’年龄大了,书上的字瞅不清啊,要是有人来给我们讲一讲书上的内容,让我们也能紧跟党组织的步伐就好了。”南郑汉山街道城东社区退休老党员陈志有在参加完社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后随口的一句话,引起了社区党委书记张建清的注意。3月23日,社区党委搭借“志愿云呼叫”小程序发起了“为老党员送学上门”公益爱心志愿服务。需求一经发布,便引起了汉山街道党政办副主任曹谨玺的关注。作为基层街道的年轻党务干部,曹谨玺本身对党务知识就有较深的钻研,加之平日也热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便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今天这场党课有收获!感谢社区党委组织的这场活动,虽然我们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我们仍然是一名共产党员,也要在生活中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向党组织靠拢,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活动结束后,老党员秦玉清拉着曹谨玺的手激动地说了这番话。(通讯员 路汉旭 张敏 李靖)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南郑 党员 服务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