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教育 “三色画笔”助振兴

2021-07-28 17:31:0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为对乡村教育现状有更全面的认知,2021年7月中旬,长安大学“扬帆启航·助力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洋县磨子桥镇中心小学,探访这个位于汉中盆地颇具规模的乡村学校办学现状。...

  ——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为对乡村教育现状有更全面的认知,2021年7月中旬,长安大学“扬帆启航·助力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洋县磨子桥镇中心小学,探访这个位于汉中盆地颇具规模的乡村学校办学现状。

  “强师资”厚植奉献家乡底色

  据了解,多年前磨子桥镇师资力量紧张,当地小学办学规模小、服务能力有限,移民搬迁群众存在“上学难”问题。但近年来,磨子桥镇中心小学多方争取上级支持,争取分配名额,开展城乡交流,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该校下辖的五个完小之间,每年依据考核结果镇域轮岗,打破“一潭死水”,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积极性,推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该校“在乡村”“融乡村”“强乡村”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自主开发了一批地方课程,融入地方特色,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学校借助“双高双普”、义教均衡发展契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学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得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凝聚了一批“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注入了不竭活力。

  “零失学”彰显立德树人基色

  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贫困学生应助尽助,营养餐工程全面覆盖,失学儿童辍学率为“0”。该校校长陈宝民,既是一位倾心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也是一位政协委员。据他介绍,为了解决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学校签订军令状:“一个不能少”。建立领导教师包抓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一对一帮扶,建立台账,实现家庭困难学生管理与资助全覆盖、无死角。该校紧挨洋县最大的移民搬迁点,为解决移民点儿童入学问题,学校争取苏陕协作项目,以最快速度建起一栋设施齐全的教学楼,彻底解决了移民点群众“上学难”的烦心事。学校联系域内两所初级中学无缝对接毕业学生,建立跟踪档案,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营养餐工程,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在家长们看来,农忙时候,孩子有一顿可口营养的饭菜令人放心、省心、舒心。

  “多特长”绘就素质教育亮色

  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打造过硬素质成为该校教育的重要特色。队员们了解到,磨子桥镇中心小学纠正片面的教育方式,不再唯“分数”论英雄,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提升,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班一特色”靓丽品牌。学校开设多个课外社团,如机器人、书画、舞蹈等社团,近年来声名鹊起,在市县比赛中斩获颇丰,获得了当地干群的好评。孩子们的兴趣特长得到了塑造培养,教师舒心,学生喜爱,效果良好,家长欢迎。特别是磨子桥镇中心小学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划班分片,责任到人,学生亲身完成种植、施肥、浇水、除草、捉虫、采摘、分享等劳动全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劳动技能和劳动观念同时得到提高,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欣喜的事情啊。

  冷静与思考

  磨子桥镇中心小学应该是西部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其变化之大,进步之快,设施之优,无不令人振奋侧目。在调研中,队员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基础教育面临着瓶颈性问题,直接制约着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留守儿童队伍日趋扩大,其安全、心理、学业、习惯等重要环节学校难以面面俱到,由此滋生的意外伤害、儿童犯罪等问题时有发生,全社会将如何应对?二是目前乡村教育整体改善,但优秀生源持续流失的趋势短期内仍然难以改观。个别学校就读学生寥寥无几,沦落于倒闭的边缘。三是在部分偏远地区,还面临着缺教师特别是缺“男教师”的问题,社会需要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教育是千秋伟业,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正公平。办好农村教育,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支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安大学“扬帆启航·助力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将通过实践调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三下乡”的要求,深入基层学思践悟,身体力行扎实调研,不断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青年人的贡献。(王作航 陈奎臻)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乡村振兴 教育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