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铜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1-07-06 12:33:3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7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中共铜川市委副书记魏四新,铜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延旗,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晓刚出席,以“勇立潮头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为题介绍有关铜川的发展情况。...

  各界新闻网讯 (实习记者 闫智)7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中共铜川市委副书记魏四新,铜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延旗,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晓刚出席,以“勇立潮头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为题介绍有关铜川的发展情况。

  “2020年铜川市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0个月居全省第一方阵。”铜川市委副书记魏四新介绍,今年一季度,铜川市生产总值增长16%,居全省第三,两年平均增长8.1%,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3.1和3.7个百分点。1-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位居全省第二,两年平均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位居全省第六,两年平均增长8.1%。

  产业提质增效是城市转型发展的硬核

  围绕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抓改造升级,实现提质增效。累计去煤炭产能1188万吨,水泥企业从36家减少到6家,金隅冀东、尧柏先进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建成了陕西建工(铜川)新型材料工业园,传统产业正在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等接续产业,抓延链强链,实现扩量增效。聚焦全省产业大布局,建成了达美轮毂、特比克刹车片等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进一步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守好孙思中医药文化品牌,举办了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引进了方舟制药、天一秦昆等50余户中医药企业及研发机构,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围绕光电子、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抓产业布局,实现无中生有,加快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了隽美经纬电子科技等20余家光电子企业落户,建成航天测运控铜川中心站,落地企业31户,拥有知识产权372项。建成京东智联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耀州大数据产业园,落户数字经济企业600余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蓄积了新动能。

  围绕要素保障、协调服务完善包抓机制,拧紧责任链条,推进产业发展。今年,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实行市级领导挂帅,一个产业链一套推进班子一套支持政策,为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供坚强保障。

  满足幸福期盼是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

  铜川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心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连续三年举办扶贫产品交易会,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暖冬行动”,以“八星励志”等机制促扶贫扶志,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鼓作气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成绩。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211个,推行了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薪绩效改革,激发了办学活力。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取暖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乡镇公办幼儿园、农村中小学安全校车全覆盖,“喝上直饮水、洗上热水澡”也成为了标配。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建成了铜川剧院、体育馆、博物馆、书画公园等公共设施,创建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等3所三甲医院,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了20余万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城市宜居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推进“雪亮工程”,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平安建设持续推进,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7.11%,实现七连升。

  持续擦亮“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城市名片,出合铜川好人、道德模范奖励帮扶《实施办法》、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市民文明素养大幅提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上榜量位列全国前列,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绿色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应有底色

  铜川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围绕蓝天保卫战,实施了91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对全市水泥生产线实行了脱硫脱硝,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实现了超低排放改造,铁腕推进治污降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升,2020年达到286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清平原11个地市前列,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绩效评价获全国优秀成绩。

  聚焦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三年行动,实施漆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对全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和污水主管网改造,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石川河岔口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

  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渭北“旱腰带”治理、崔家沟矿区生态修复,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5%,“铜川籍”朱数量已超过百只。铜川已由过去“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功转型为绿色生态之城,近期又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

  改革开放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铜川积极推进改革试点,探索的党代表任期制为全国提供铜川样板,宜君普惠金融试点入选全省优秀改革案例,被世界银行列为普惠金融全球倡议试点。建成丝路金融科技产业园,搭建经济金融资源互联互通平台,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作出有益尝试。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贸易合作,落实“飞地经济”支持政策,主动承接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设立了铜川口岸办和公用保税仓,铜川新区纳入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居全省前列。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5批次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到50.1%,审批材料压缩60%,审批环节减少50%,审批时间压缩60%,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人文,法治和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2020年底市场主体达到11.16万户,是2018年的2.8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治理效能是城市转型发展的软实力

  铜川以红色基因塑心铸魂,凝聚治理组织保障,坚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照金革命精神,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升各领域党建质量,用好用活“三项机制”,树立了鲜明用人导向,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加快推进街道党建和社区、行业、单位党建融合共促,着力夯实了治理根基以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治理环境,深入开展以案促改,扎实推进土地、工程项目领域等专项治理,探索推进党内同级监督,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制定落实为基层减负25条措施,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以基层党建领航聚力,提升治理温度,推广运用微治理“红旗经验”,“和为贵”调解室做法,将民意征集,事项代办、矛盾化解全部下沉,让群众深切感受到贴心服务,身边平安。探索运用“网上群众工作部”,实现线下问题线上解决,用网路联通心路,特别是通过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线考验,锤炼了干部作风,拉近了干群关系,提升了治理效能

  守正创新突出实效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立足实际,用好红色资源学党史,依托陕甘边照金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精心打造党性教育专题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宣讲图片展,创作红色文艺作品,让红色革命精神绽放时代异彩目前,全市举办专题培训班280余期,参训3万余人次,开展各级各类宣讲活动380余场次。

  推进深学细研悟思想,抓实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学习、专题学习,结合领导干部讲党课,抓宣讲,让党员干部在交流学习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提升领悟力。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专题培训,深化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提升民生福祉办实事聚焦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群众急难愁问题,深入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民生难题“大排查”、服务群众“大提升”活动,制定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任务、责任清单,梳理惠民利民项目821项,已完成339项。

  扭住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开新局,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观摩点评,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天科技等产业,开展精准化招商,一季度,全市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32%,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6%。追赶超越、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铜川将重整行装,勇立潮头,只争朝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更加昂扬的状态,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铜川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

编辑: 郭长财

相关热词: 铜川 发展情况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