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三秦大地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活力。古都西安迎来了由台盟中央主办、台盟陕西省委员会承办的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陕西汉唐文化分营的营员们。
6月10日至16日,来自中华青年交流发展联合会、北京市台协在陆的25名台生、台商齐聚西安,开展了“汉唐文化”交流研习之旅,共同探寻封存在青史诗词中的民族根脉,聆听回荡在久远墙垣间的盛世强音。
“陕西对于台湾朋友来说是一个知名的省份,每当想到古诗词美妙辞藻里说的美好山河与大地,只能在海峡另一端想象着那片文化土地。这一次我们是幸运的,千年古都,我们来了。”开营式上,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秘书长李弘昆作为营员代表发言。
一周的时间里,大家从秦始皇兵马俑的浩大兵阵开始,去感知群雄逐鹿的年代,到汉城湖眺望大风阁若隐若现的城墙和飞檐斗拱,去领略天汉雄风的时光;从探寻法门寺地宫的秘密,一睹大唐稀世珍宝的容颜,到徜徉在西安不夜的街头,追忆盛唐繁华的长安城;从踏入袁家村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街头,品尝特色陕西美食,到触摸华清池的温泉,倾听那个忧伤而又华美的故事。虽舟车劳顿,但收获满满。
古都明珠 华夏宝库 感知精彩陕西
五千多年的历史,十三朝的兴衰荣辱、王朝更替,让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无可比拟的古都。此次研习营的第一站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营员们跟随导游的讲解,透过一件件精美的展品穿越时空隧道,了解汉唐文化的独特魅力。
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70多万件,数量多、种类全,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享誉华夏,唐代壁画举世无双。“印象最深的是唐三彩,他们工艺精湛,神韵独特,展示了盛唐气象、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来自北京大学的台生张心宁说:“透过岁月,我们感受到的是无数的能工巧匠,用他们勤劳和智慧,铸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我文化遗产。”
踏着西安的热浪,研习营来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这里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清华大学的台生庞旭成说:“此行可以亲眼看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等墨迹之刻石,心中真的很有感触,这是我们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最源头,回去真想再练练书法啦!”
来到西安,不得不登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长城。徒步登上青砖城墙,触摸刻在城墙上的历史印记,品读长安古老的人文情怀。临别前,大家按下快门,留下与箭楼的合影。
盱衡历史 鉴往知来 凝聚共同认知
此次研习营,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千人千面”的秦陶兵俑神情坚定而又沉静,塑造艺术之高超令大家不得不感叹秦人祖先的智慧、果敢、善于探索的精神。北京台协的任庭昀表示:“我很满意秦始皇兵马俑的行程,小时候是从课本里认识兵马俑的,记得有一次在台北博物馆展出过复制品,这次有幸在这里看到真品,还有伟大的挖掘工作现场,对我来说是非常震撼的。”
“着汉服,行汉礼,品汉风汉韵汉文化”是此次研习营大家都非常期待的体验项目。在汉城湖,营员们穿汉服、整衣冠、拜先师孔子,乘坐小舟,登阁远望,感受璀璨的汉文化,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那辉煌的大汉王朝。
夜幕降临,营员们置身唐乐宫,再度领略一千多年前唐乐舞艺术的华彩绚丽。《大唐女皇》气势磅礴,场面壮观,乐曲高亢悠扬,服装华丽多彩,一幕幕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清华大学的博士章倩萍表示:“音乐和歌舞,最没有边际 、最能打动人心,盛唐乐舞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震撼和美好享受,更向我们展示出华夏文明的灿烂繁荣。”
华灯初上夜未央,一世繁华入盛唐。从大雁塔北广场进入大唐不夜城,历史和现代交相呼应,文化和潮流完美碰撞,让大家宛如踏入盛唐繁华的都市胜景。
营员们纷纷表示,亲见亲闻便喜欢上了西安的干净整齐、慢活步调。疫情期间,防控管理制度保证了大家可以自由安全的出行,在各景点和公交站都能看到自觉扫码佩戴口罩的景象,如果可以在这边生活感觉很棒。
聆听讲座 热烈讨论 筑牢交流根基
研习营期间,大家还听取了《汉唐文化的魅力》专题讲座,对汉唐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传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会场上时常响起热烈的掌声。营员们表示,讲座精彩,启迪智慧之门,回想研习营这几天的所见所闻,自己仿佛置身于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的那个年代,亲身感受两岸同文同宗的历史渊源和新时代正以崭新奋进的姿态和兼容开放的胸怀展现给世人祖国大陆,大家期望有更多交流了解的机会。
台盟还邀请营员代表召开了面对面交流讨论会,会场气氛热烈,畅所欲言,这不仅给台湾青年学生打开了了解大陆的窗户,还让他们找到了陕西的“朋友圈”。大家表示,一定要把陕西推荐给身边好友,让更多的台湾青年来陕西交流学习游玩。营员们也通过在陕的切身感受提出了建议:“台胞证在部分景点和地铁公交站需要现场重新验证或人工审核才能通行,大家热切的心等待的有些久,希望可以在这方面更包容和高效。”
陕台两地携手开展两岸融合发展交流活动,对于共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意义。研习营虽然落下帷幕,但是两岸之间中华文化的传承将永远不会停歇。临近告别之际,研习营的微信群里更加热络频繁。除了一声声的“感谢”、“难忘”、“不舍”,营员们都不约而同地留下了这样的话语—— “收获满满的行程,期待两岸青年有更多机会相互了解、增进感情,为两岸良性发展筑牢新的基础。”(记者 李昱彤)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