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蒲芳:用初心做好每一盏花灯

2021-05-23 00:18:06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从绑纸绳、绑扎架子到滲染彩纸少则需要30多道工序,多则需要60多道工序,一盏工序复杂的花灯制作完成需要整整一天,如此传统的花灯制作技艺,王蒲芳已坚持了近七十年。...

  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刘凡銆)盆盆灯、莲花灯、狮子绣球灯、花篮灯……5月19日,记者走进76岁的传统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王蒲芳家中,一盏盏色彩斑澜的花灯映入眼帘,竹筐里还装着满满的花灯半成品。这些由她手工制作而成的花灯,从绑纸绳、绑扎架子到滲染彩纸少则需要30多道工序,多则需要60多道工序,一盏工序复杂的花灯制作完成需要整整一天,如此传统的花灯制作技艺,她已坚持了近七十年。

  王蒲芳回忆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还没有琳琅满目的电子灯,传统的手工灯笼在关中地区十分盛行。她所在的西安长安区砲里街道砲里村重视年节习俗,逢年过节少不了猜灯谜、闹花灯的风俗习惯,村民们通过彼此赠送手工灯笼,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是乡亲们热络感情的方式。

  每逢春节,砲里村的家家户户门前都要高挂起大红灯笼,12岁以下的孩子都会收到舅舅送的灯笼,夜晚纷纷打着灯笼走上街头,整个村庄在一盏盏灯笼的照耀之下明亮无比。

  王蒲芳家中的传统花灯制作技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八岁时,在耳濡目染之下,她便学会了做造型多样的灯笼,与家人们靠制作手工灯笼维持生计,一部分灯笼被村民们买去,剩下的灯笼则运送到城里的集市去卖,年前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冬夜里,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手提炉旁,一人负责剪、一人负责粘、一人负责编,一晚上能做四五十盏灯笼,天亮后,将做好的灯笼装进竹筐里,挑着竹竿从村子里走到集市上去卖灯笼。”她说。

  “我不能让祖传的手艺在我这里失传,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欣赏我的灯笼,认识到传统花灯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花灯习俗的人情味。”于王蒲芳而言,制作灯笼已经是她每天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了坚守传统花灯制作技艺,尽管如今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是她仍然日日坚持手工制作灯笼,以微博之力推广传统花灯文化。

  近年来,由王蒲芳制作的花灯挂在西安南门、西安城墙、大唐不夜城等多地展出。2019年,她受邀参加了春节晚会西安分会场的现场录制,让更多观众通过欣赏造型和颜色多姿艳丽的传统灯笼,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她还致力于“非遗进校园”活动,带着自己制作的灯笼走进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为学生们讲解花灯的历史文化,传授花灯的制作技巧。

  “每次在灯展会场,与前来赏灯的人们一起做花灯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王蒲芳说,她将用初心做好每一盏花灯,每一盏花灯都承载着她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她无比期望回到与村民们在灯会中共度佳节的欢乐时光。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赏花灯、话家常,头顶悬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这是她脑海之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于她而言,花灯的魅力不仅在于外形的绮丽,还在于其中蕴含的浓浓人间烟火气。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花灯 制作 技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