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傍晚,位于秦岭深处的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展销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带货员”。直播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对着手机镜头点赞:“小木耳、大产业”。当晚,柞水木耳就火了!
柞水的“小木耳、大产业”如何用文学的方式再现,“文学陕军”怎样描写我省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连日来,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陕西省作协组织作家赴商洛市柞水县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采风团先后深入凤凰镇、小岭镇、朱家湾、西川村、老庵寺村等地,详细调研了解柞水县城乡发展成就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方法措施。
商洛市柞水县曾经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如今,作家们欣喜地看到柞水县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开。
距今1400年的凤凰古镇
作家们来到凤凰镇,就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调研,并分组采访凤凰镇扶贫办主任刘国恩、农家乐模范经营户孟小涛和皂河村村支书郑安魁。
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社川河畔,是全县闻名的商贸古集镇,距今1400年,保存完好,以四合院为主,古建筑大体沿袭徽派建筑风格,具有地方特点。
近年来,凤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了旅游培训、脱贫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三支志愿服务队,吸纳60多名志愿者,为古镇的旅游、脱贫产业提供服务,带动农民增收。
随后,作家们走上街头,走进农户,与村民们进行交谈,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积极寻找创作灵感与素材。
靠“小木耳”摘掉“贫困帽”
“山上有金,地上有米。”金米村的名字中蕴含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期盼。
走进小岭镇金米村,只见青山历历,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小岭镇干部刘璐为作家们详细介绍了“小木耳、大产业”的情况。作家们参观金米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详细了解木耳的品种和种植流程。
作家们一见到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就向他询问村内的情况。通过调研,作家们了解到,金米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前些年先后搞过多种产业,但均以失败告终。后来村里开始种木耳,种植的时候面对面培训,收获以后又推出木耳深加工产品。通过种植小小木耳,金米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作家们采访了第一批靠木耳脱贫的贫困户陈庆海。陈庆海说,回乡种木耳的第一年,他收入3.5万元,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今年还打算通过直播发展线上销售,把金米村的木耳卖到全国各地去。 作家们还深入小岭镇金米村移民安置点,采访苏陕协作项目服装加工厂负责人卢小明,详细了解产品加工销售模式和市场行情。
“升级”农家乐乐了朱家湾
在营盘镇朱家湾村,作家们采访了靠经营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的“陕西好人”李春花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郑家。 朱家湾村位于牛背梁景区脚下,是柞水县第一批整村推进农家乐经营的试点村。2010年开始依托牛背梁景区开办农家乐,2015年,朱家湾统一规划设计,拆除违建、复耕田地,建设以“终南山寨”为代表的特色民宿,“升级”农家乐。
随后,作家们来到位于朱家湾一组西沟峡区域的终南山寨。民宿街里,只见一排排小洋楼错落有致,“梅华堂”“安仁堂”“义寿堂”......这些都是以村民名字命名的民宿客栈。
在这里,创业示范户郑莉介绍自己利用生态优势,开办农家乐,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作家们纷纷感叹朱家湾村发生的巨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朱家湾村不仅实现生态脱贫,还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小康路。
柞水木耳成电商平台“常客”
在西川村木耳小镇主题公园里,传统木头菌棒搭成一座高塔,地上摆放着木耳菌袋。作家们查看食用菌标本,参观木耳博物馆,了解羊肚菌、灵芝繁育技术、市场情况。
下梁镇西川村木耳小镇建设是柞水县实施“特色农业”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2017年开始,柞水县开始把木耳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并制定“1153”(即1万亩土地、1亿袋规模、5千吨产量、3亿元产值)发展计划。
优秀电商代表陕西秦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礼健介绍,目前公司已经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公司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物流平台,让柞水木耳成为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常客”。
听了吴礼健对柞水木耳的介绍,作家们你一袋我两袋,纷纷购买柞水木耳,表示脱贫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消费端,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当地木耳产业发展。
香菇成为老庵村“拳头产品”
最后一站,作家们来到老庵寺村。详细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进度,实地考察当地木耳、香菇等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基地。老庵寺村支书邹志勇说,香菇是老庵寺村的“拳头产品”。
老庵寺村近年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由有种植经验、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群众带头,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香菇,利用技术提高香菇产量,建立香菇产业基地。今年的袋料香菇产量增加到40万袋,菌棒的成本为每袋4-5元,出口国外为每袋15美元,利润可观。
绿水青山终成金山银山。作家们深深地被柞水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所吸引,被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所震撼。大家纷纷表示,将通过手中的笔,把采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学作品,真实记录脱贫攻坚的鲜活故事和小康生活的生动画卷,让更多的人了解柞水、关注柞水。
各界导报记者 张宝勤 通讯员 秦军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