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刚参加工作时,朱瑞锋暗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做最出色的工人”。25年来,他用青春和坚守践行了自己的初衷。
4月27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动员大会。会上,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制造公司装焊车间电焊工、高级技师朱瑞锋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瑞锋
1996年,20岁的朱瑞锋技校毕业后进入化建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此后的20多年中,他刻苦钻研焊接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逐渐成长为延长集团公司首席技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焊接专业高技能人才。
电焊是个熟练工种,技能全凭勤学苦练掌握。为了练好焊接技能,别人焊接时,朱瑞锋常常拿着面罩在一旁仔细观察;工地下班了,他留下来反复琢磨焊接手法;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师傅请教;晚上还经常在走廊灯光下翻阅焊接书籍。2004年,朱瑞锋凭借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技术担当起焊接班组长重任。
此后的岁月里,朱瑞锋总是带领班组在急、难、险、重施工中冲锋在前,为企业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疙瘩”。
2012年6月,公司承担了榆能化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反再框架及三旋框架箱型构件1700余吨的预制工程。为攻克这一技术难关,朱瑞锋早起晚睡,吃饭也不离开现场,通过数百次的实验、分析、总结,最终确定了一组合适的参数,圆满完成预制任务,为化建公司填补了一项工艺空白,他从中总结的“大型箱型梁及其构件制作工法”被评为部级工法。
2019年,他和团队承担了兴化8万吨/年硝酸盐项目2台低压反应水冷器(换热器)的焊接任务,该项内容包含4040个内孔对接焊缝接头。由于焊接电弧处于直径2公分的管子深孔内,焊接过程中看不见焊缝熔池,焊接能否合格完全取决于预先确定的工艺参数。为确保焊接质量,朱瑞锋一马当先,反复调试,掌握了最佳焊接参数,并将焊接参数推广到班组应用,按期完成焊接任务。该工法当年在《中国化工装备》杂志上发表后,受到业内人士广泛好评。
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从2011年至今,朱瑞锋带领开发团队依托“焊接实验室”平台,发挥技术优势,大胆引入自动焊设备和新焊接工艺,推广应用带极堆焊、马鞍型埋弧焊、小管内壁堆焊、换热器内孔焊、熔嘴电渣焊等新型自动焊焊接工艺,焊接质量稳定可靠,效率成倍提高,还多次解决施工中的疑难技术问题;同时完成180余项有色金属等新材料的焊接实验及工艺评定,完成十余项技术革新,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焊接技能人才。2016年,“朱瑞锋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朱瑞锋创新工作室”被省人社厅和财政厅授予“朱瑞锋技能大师工作室”。
成功的光环是为有追求的人准备的。朱瑞锋在搞好日常开发工作的同时,多次被选送参加省、国家各类焊工专业技能竞赛,并取得好名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三秦工匠”“中国建设工程施工优秀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被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推荐为“大国工匠”,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而在工作小有成就、各种光环纷至沓来的时候,他想的最多的事情是感恩企业。“我在化建公司成长起来,没有这个平台,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朱瑞锋感慨地说,他立志要“把自己的焊接实战经验传承下去,为公司培养一批优秀焊接人才。”
目前,他培养的焊工达170人次,部分优秀学员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大赛中获得了荣誉。2012年8月,在陕西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决赛中,他培训的3名焊工包揽了前三名,分别获得“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3年11月,在陕西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决赛中,他的徒弟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陕西省技术状元”称号。2015年5月,在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能竞赛中,他的2名徒弟分别获得铜奖。(各界导报记者 张宝勤)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