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赵坤)渭南市华州区被称为“中国皮影之乡”。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这一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响应文旅融合发展号召,2019年,在省妇联以及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渭南以传承、保护和发展弘扬华州皮影非遗文化为宗旨,建设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目前该基地已荣获“陕西省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渭南市巾帼技能培训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明清时代的华州皮影
4月26日上午,省妇联主办的“黄河女儿行——寻访党史路上的巾帼初心”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现场感受老皮影的新魅力。
“我们华州的皮影采取‘推皮走刀’法独特制作,造型丰富优美、雕刻细腻多变。你们所看到这里的每一件皮影作品都是经过精心雕刻的,里面包含着很多心血。”在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副总经理、国家非遗华州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骞小凤指着一个个皮影成品如数家珍,仔细介绍着皮影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该基地内设皮影剧场、制作工坊、明清皮影博物馆、华州非遗传习馆等多个版块,采取‘基地+皮影传承人+农户’模式,通过进行以女性为主的皮影雕刻、工艺品设计生产、传统皮影戏与创新皮影戏演出、研学旅行、皮影文化传播等多种形式免费开办皮影雕刻培训班,安置残疾人、特困人员,培训农村妇女富余劳力创业就业。
骞小凤介绍,目前,博览园已培养培训了1000多名妇女就业,帮扶带动皮影家庭作坊300多户,形成了华州柳枝镇、莲花寺镇多个皮影产业村,华州地区传统手工皮影产量大增,促进周边妇女脱贫增收。
皮影加工制作
“我家里有孩子本来就不好找工作,博览园的这份工作既在家门口,又能赚到钱,还能学习到一门手艺,是真的很感谢政府提供的这些。” 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员工李香香已经从事皮影染色工作五六年,每月三千左右的收入,让她在家门口的生活越来越好,对未来也充满希望。
白纸作幕,油灯映衬,影窗里人物栩栩如生。皮影作为一项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骞小凤介绍,博览园在传统皮影戏基础上创新现代皮影,排演创新剧目12出,每年演出上百场,观看达5万人次。在2020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研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年可接待中小学生研学10万人次。目前又成立了华州老腔团、碗碗腔皮影团,与张桥3A景区相融合,开发“美丽乡村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骞小凤介绍华州皮影背后的故事
同时,在省妇联、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华州皮影不仅走进了电影、电视,还多次走出国门。非遗传承人骞小凤等人多次随同出访奥地利、新加坡、韩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展示传播华州皮影文化。
骞小凤表示,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将继续坚持传承创新,不断发扬非遗文化传播,拉动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推动“非遗+旅游”发展模式,为渭南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