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50年,流浪老人回到家乡

2020-11-25 17:19:4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11月初,铜川市救助管理站接到群众举报电话,称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有人发现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想让老人到救助站得到妥善安置。...

  记者 蒋维博

  11月初,铜川市救助管理站接到群众举报电话,称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有人发现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没有户口本和身份证,想让老人到救助站得到妥善安置。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立即驱车前往,在小丘一养牛厂,工作人员见到该老人,他正在养牛场附近割草,询问了基本情况后,工作人员问老人是否愿意到救助站,老人犹豫道:“我想回家。”

  “我叫彭发友,小名仓满,今年76岁,七零年出的洛南,当时家里穷,父母走得早,背着几件衣服就出了门。”在回救助站的车上,老人主动说起了自己的情况,“出来50年了,在焦坪下过煤矿,在杨凌、富平都打过零工,谁给一口吃的,我就能干活。”

  为老人寻找家乡

  倦鸟还林,落叶归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心愿。接老人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彭发友安排了食宿后,便开始着手为彭发友老人寻找家乡。

  根据彭发友口述信息,工作人员首先来到派出所进行查询,结果户籍查无此人,也无他所说地名。随后又联系到洛南县民政部门,多次电话沟通,洛南方面确认没有彭发友相关信息,辖区也无该地名。

  因为离开家乡时间较长,担心老人记忆有误差,工作人员便耐心劝说,让老人继续回忆,彭发友笃定就是自己洛南马村人,村长叫啥,同龄人叫啥,他都记得很清楚。

  彭发友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韩延成凭着30多年的救助工作经验判断老人所言不虚,当即表示:要想方设法找到老人的家乡,送老人回家。

  接下来的几天里,市救助管理站继续通过民政部门寻亲 “今日头条”平台,在商洛市和洛南县进行精准推送,又在全国救助信息平台发布彭发友信息,并做了指纹鉴定,通过全国公安系统查找。遗憾的是,均无可用信息反馈。

  寻查就此中断了,考虑到无法证明身份和原籍,彭发友也老无所依,市救助管理站准备给他办理铜川户口,随后送往市社会福利院。这时,洛南县方面有信儿了。

  原来,韩延成前几天在省上参加全省救助管理培训班时,把帮彭发友老人寻家无果的事作为例子在会上做交流发言,同来参训的洛南县民政部门随后要了他的电话,表示回去后进一步核查。经过几天细心摸查,终于有结果了,彭发友老人的家乡找到了。

  送老人回到家乡

  11月19日早上8点钟,在两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彭发友带着三大包救助站提供的衣物,踏上了回家的路。

  经过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车程,彭发友一行顺利到达洛南县救助管理站。办完交接手续后,在洛南县方面的带领下,一行人驱车前往马连滩村(彭发友口中的马村),帮彭发友寻找50年前的记忆。

  车在国道上行驶了30多公里后,又转入蜿蜒的山路颠簸了8公里,才到了马连滩村。由于事先沟通充分,古城镇已在村上为彭发友找了个暂时居住的地方。当地民政部门也正在协助村里加紧办理彭发友的户口、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待户口办下来后,就可以送他去当地的敬老院,得到更好的照顾。

  “那你先在这住一阵子,等户口办下来了,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了,我们过段时间也会过来看你。” 铜川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临别嘱咐道。

  “好,好,谢谢你们,大老远送我回来,也替我谢谢韩站长,你们都是我的恩人。”在彭发友的执意要求下,他亲自送铜川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上了车,并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致谢。

  “时隔50年,彭发友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非常欣慰。我们将继续通过开展应急生活救助和常态化巡查等工作,关注、关爱生活无着的困难群体,做到‘发现一个、劝导一个、救助一个’,切实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的生存权益。”韩延成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铜川市救助管理站累计救助129人,护送返乡43人,帮8名生活无着人员落户铜川。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流浪 老人 铜川 救助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