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任德时:我在朝鲜战场上负过伤流过血

2020-11-04 16:06:22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在铜川市印台区城关街道北街社区,居住着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

  记者 蒋维博

  在铜川市印台区城关街道北街社区,居住着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他叫任德时,生于1932年8月,1948年6月,他从家乡入伍,服役于驻扎在马栏的渭北总队四支队。随后在一野十九兵团警卫团和兵团司令部机要处任通讯员。1950年春节,随部队入朝参战,荣立过三等功。1955年4月,复员返乡后在原红土乡政府工作,1992年3月离休。

  入朝作战时,任德时只有18岁。现在虽然已是88岁高龄,但任德时仍清楚的记得过鸭绿江是在1950年2月。他告诉记者,当时江上的桥已被敌机炸塌,志愿军只能泡在刺骨的江水中临时搭桥,为了不让敌机发现,只能夜晚渡江,人和汽车一边过江,一边还要躲着炮弹。

  由于有敌机疯狂轰炸,志愿军只能晚上行军,白天躲到树林里。夜晚开车不能开灯,驾驶员一边开着车,一边把头伸到窗外看路,稍不留神,车子就会掉下山。即便这样,敌人的飞机仍然会从高空抛下照明弹,把夜晚照的和白昼一样,“只要看到目标,一颗颗炸弹就投下来,炸下来的坑就像农村的涝池那样大,有的志愿军被炸断了肢体,有的……” 说到敌人的凶残,任德时哽咽了。

  “开始时,我们还一口炒面就着一口雪。打到后面,给养已经供不上,没办法,就把草都吃了,大家个个瘦的皮包骨头,大部分人还得了夜盲症,夜间行军只能一个个地拉着走,只要有一个人绊倒,其他人也跟着一起倒。到了春天,不管能不能吃,只要见绿草都吃……” 回忆当时艰苦卓绝的作战条件时,任德时说到。

  艰难困苦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德时是司令部机要处的通讯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时常冒着生命危险,把19兵团司令部的电报传送到63、64、65军、西北第一军和朝鲜人民军。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敌机轰炸的多么疯狂,他都要确保部队的电报第一时间送达。

  有一次,他接到任务已是半夜,车内都坐满人了,他就坐在车顶上。半道上,遇到敌机轰炸,他摔下了车,被车顶上掉下的一个汽油桶砸中,头也磕在山石上,当场昏迷,身上的衣服被鲜血浸透。这时,附近不远处抛下一个照明弹,幸好轰炸的尘土掩盖了大家的行踪,战友及时把他拉到了旁边的树林里隐蔽了起来。

  负伤后,他被送到黑龙江的后方医院,经确诊,断了三根肋骨,神经受损并引发上肢无力。当医院要给他定三级残废时,他急了,因为定了残疾就不能回部队。于是,他给医院领导说:“我一定要重回部队,为国家继续出力。”后经研究决定,让他重回部队带新人,先学了两年文化,后在大连炮师当班长。

  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任德时复原,回乡后,任德时积极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当年在金锁鼓励养猪和乡镇企业办矿的事。

  当时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大部分群众还不能接受养猪致富的理念,作为公社干部的他就家家动员,看别人养的多,国家统购统销不愁销路,收入也很可观,群众的积极性慢慢地提高了。“那些日子,群众都是利用上午到生产队干活前和下午干活回来后的时间打好猪草,一家比一家养的多,金锁乡每年上交1500多头出栏猪。当时,张铁民市长在多场不同会议上点名表扬了金锁。”他说。

  后来到了乡镇企业局,区上提出 “地面地下一齐管,谁有办法谁就办”的口号,乡镇的煤矿办的很红火。在政策的激励下,区上的集体、联营、个体小媒矿很快突破了一百个大关,金锁、焦坪都成了郊区有名的“钱袋子”。经济也是走在全市的最前列。“当时自己感觉,虽然咱不在前线了,在平凡的工作中也应该尽心尽力,工作上一定要争先!”说到这里,任德时老人一脸自豪。

  离休后,任德时听力锐减,但他仍然每天坚持看电视、看报纸,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我是很幸运的,那么多战友一起去的,好多都没回来,那时候条件艰苦的程度,现在的年轻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一定要珍惜当下的好日子!”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任德时 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 朝鲜战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