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10月13日,以慈安便民桥为重点的全省慈善项目观摩推进会在安康石泉县召开。会议梳理了“慈安便民桥”“慈善老年大学”“慈善关爱儿童之家”等项目的阶段性成效,地市慈善协会分享了工作经验,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慈善组织在助力精准扶贫、做好民生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决胜全面小康中的积极作用展开了讨论。
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回顾了慈善项目工作,分享了工作中的经验与启示,还就慈善项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任务和要求。
省慈善协会成立24年来,累计募集款物54.3亿元,实施了1.4万多个慈善项目,帮扶困难群众超过千万人次。从贫困家庭到广大群众,从一次性救助到项目支持,从物质救助到精神帮扶,省慈善协会打造的品牌项目救助领域涉及安老抚孤、支教助学、赈灾救助、扶危济困、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温暖与关爱及时传递给了广大困难群众。
“慈安桥”是连心桥、幸福桥
慈安便民桥项目的实施,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从1997年至2020年6月,省慈善协会共累计募集资金2.75亿元,修建慈安便民桥5544座,受益群众超过258万人。其中,省财政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2.345亿元,建设慈安便民桥4357座;省慈善协会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撬动社会资金4050万元,修建慈安便民桥1187座。
在全省慈安桥项目积极推进下,地市慈善协会涌现出许多创新做法。安康市慈善协会在慈安便民桥建设上采取“冠名融资、爱心捐赠、群众投资(劳)、部门支持”的方式。截至2019年底,安康市慈善协会共筹资2.03亿元,建成慈安便民桥2291座,占全省慈安便民桥建设总练的三分之一,100余万人受益。
慈安桥的修建,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村村通的基础出行难题,是山区最接地气的伟大工程。安康市副市长鲁琦说,安康市慈善协会修建慈安便民桥超2000座,是安康慈善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创新慈善社区项目,打造品牌项目
2016年至今,省慈善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获得省民政厅福彩公益金4500万元,用于支持关爱儿童之家、慈善老年大学等项目的实施。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省慈善协会积极募集社会资金,共建成慈善老年大学153个,2.3万余名老人受益。
“参加慈善老年大学后,学习到新知识,接受了新观念,结交了新朋友,培养了新乐趣,视野宽了,心情好了,生活也丰富多彩了。”一位慈善老年大学学员开心地告诉记者。
以安康市为代表,据了解,全市目前共建立社区慈善老年大学13所,参与学习的老年学员2420人。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慈善老年大学学员在2019年参加的威海国际合唱及舞蹈比赛中双双获得金牌。旬阳县城关镇老城社区慈善老年大学被省慈善老年大学总校授予示范学校。
为了明天,关爱儿童
截至目前,省慈善协会建成慈善关爱儿童之家项目154个、开展慈善筑巢项目349个、关爱花蕾项目22个,开展了衣恋阳光班、“四个一万工程”等慈善教育扶贫项目,发放助学款3.36亿元,帮助16.8万名大中小学生完成学业,惠及2.31万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对于“慈善关爱儿童之家”项目,榆林市慈善协会副会长庞瑶表示,市县慈善协会将中省市累计投资的234.6万元及时拨付给学校,并组织工作人员检查指导儿童之家运行情况,节假日开展慰问活动,动员志愿者到“儿童之家”开展帮扶活动,努力给留守、困境儿童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子洲县马塔留守儿童学校实施“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多次受邀中央电视台《夕阳红》、《幸福账单》等电视栏目组录制节目。
针对工作中缺乏专业管理人才、项目资金缺口较大、项目精细化管理薄弱等问题,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建议,把项目实施作为慈善工作的主要抓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真正使慈善项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原则,加强项目进度和质量监管,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打牢基础,防控风险;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对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慈善老年大学、池河镇中心幼儿园慈善关爱儿童之家、后柳镇三个村庄的慈安便民桥进行了实地考察。(张璐)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