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王万斌)9月19日,由《小康》杂志社主办、西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20营商环境内循环经济专题考察调研活动在西安举行。本次活动分营商环境内循环经济座谈及企业专项考察调研两大议程。
在上午的营商环境内循环座谈会上,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求是杂志社原秘书长盛天启,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周为民,国家审计署原金融审计二局副局长(正局长级)连启华,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员方言,《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厅级研究员任荣社,西安市鄠邑区原政协主席、西安市沣京工业园区原主任徐化民,北达规划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王平,原环保部《环境经济》杂志主编艾铁鹰,西安国维淀粉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宝以及其他企业代表相继发言。下午,出席会议的相关领导和企业代表一同赴西安市鄠邑区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只有好的营商环境 企业才能发展起来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离不开改善营商环境的问题。“有土地有阳光,但是病虫害太多,也长不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高明光指出,做得差的地方不完全是硬件和软件不行,而是非市场化的干扰太多。改善营商环境要诚心诚意、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而发展内循环则要发现新的消费热点和亮点,把内循环的“蛋糕”做大,扩大内需。中央提出要千方百计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很重要一点是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培养购买力,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贺铿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正本清源的一个战略,并就构建国内大循环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进行市场化改革,而市场环境的好坏与政治环境的宽松和谐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发展“亲清”政商关系。二是企业家要创新品牌,发扬工匠精神,要有诚信。三要有核心技术、新技术。四是调节收入分配,有了合理的分配才能更好扩大内需,提高购买力。五是发展民营企业、小企业,要相信民营企业。
盛天启谈到,只有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才能发展起来。他认为营商环境包括两条,一是确定“行政权力干什么”,要为企业服务;二是文化环境,这是重要的“软环境”。
促进国内大循环 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营商环境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改革的问题,即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周为民认为,营商环境包括三方面的环境,一是法治环境,其核心是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的财产权。与法治环境相关的是政商关系的问题,健康的政商环境就是要依法办事。二是政策环境,其要领是政府怎么对待企业、企业家,并强调要助力企业把全部精力用在生产、经营、创新、发展上,降低其他方面的交易成本。要更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民营企业,民富国强。三是意识形态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要有意识形态环境的相应配合,它可以提供可确定的预期,这非常重要。
连启华发言时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有打持久战的态度,而改善营商环境、推进经济大循环是重要的战略举措。“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就讲筑巢引凤,要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企业生存环境”。这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如今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从经济来说就是要建设企业家满意的政府,强调要问责。关于经济循环,他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方言指出,随着国际秩序的改变和今年疫情带来的科技革命,会加快带来新的工业革命,因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要在在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下大力气。而内部大循环势必涉及到企业生存的环境,她认为,创造营商环境、修改国家有些法律条例时要把握好对外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平衡。其次,要考虑政策的连贯性。而“法律是硬件,执法人是软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关键是看执行法律和政策的干部敢不敢担当,对政策理解得深刻不深刻,否则懒政、怠政给营商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比政策还要严重。第三,企业家也要有契约精神,加强诚信。
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是关键
徐化民谈及关于支持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指示方面有很大的偏差。“我们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遇到困难以后,存在等待观望甚至撇清关系的情况。关键是一公里落不实,这是关键,要深思。”有些领导对工业企业重视程度不够,而对房地产的项目热情高涨,他认为作为地方领导应该考虑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政府也不能只唯上,否则“懒政问题比廉洁问题更可怕”。
关于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王平谈到,一些政府为促进企业投资出台了很多规定,但有些是无效的,有的朝令夕改,使很多企业摸不着头脑。他认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没有一套实时的能够精准掌握地方产业、企业情况的系统,因此需要政府有一套互联互通大数据基础系统,解决精准决策辅助问题。此外,政策自动兑现系统也很重要,用系统自动兑现政府的相应优惠政策。
艾铁鹰认为,经济发展面临的很多深层次问题都要在内循环大战略转向过程中解决。“在内循环中,对经济精雕细琢,这个工作非常重要。”环保工作不光是一个环境质量的提升问题,也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有一个法治的前提。
据西安国维淀粉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宝介绍,国维淀粉公司是西安市鄠邑区招商引进的民营企业,经过21年的发展,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0强陕西省第2名,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玉米淀粉生产企业,多年被评为A级纳税企业。现有员工1100人,年加工玉米能力150万吨。2020年上半年,收购农民玉米82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0.7亿元,上缴税金2100万元,发放职工工资2320万元。他呼吁社会各界、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关注和重视地方营商环境的提升,使企业能够在好的营商环境下,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