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儿科主任贺兆平
救治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治好一个孩子,就是给世界一个希望。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有这么一位医生,因为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纯净的心灵,坚守儿科三十年,甘愿为此奉献一切。他就是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儿科主任贺兆平。
贺兆平,儿科主任,主任医师,西安医科大学毕业。获“榆林市突岀贡献专家” 、“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第三届榆林好人” 、“榆林市医德标兵” 等多项荣誉。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重症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专业委员、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网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新生儿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学校卫生与健康专业榆林工作站站长、陕西省卫生高级职称儿科专业评委、榆林市儿科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榆林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榆林市重症医师协会副会长、榆林市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曾先后在西安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儿医院学习进修。
1990年,贺兆平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榆林市第二医院。最初,他希望能去外科工作,贺兆平说:“我动手能力比较强,在大学最后一年实习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生病了,恰好病人急需手术,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一例阑尾手术。但是当时到了二院,外科人比较多,儿科却人手不足,我就服从组织安排,成为了一名儿科医生。”
虽然没能从事自己理想的专业,但贺兆平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开始关注儿科,订阅了5、6份医学读物,每天查完房、上班后都要抽空学习,短短2、3年的时间,专业水平迅速提高,掌握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病的诊疗,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门诊量迅速上升。
贺兆平善于总结思考,当时医院没有专业的新生儿胃管,选用头皮针的软管代替,因为软管在袋内蜷曲,很多护士在给患儿下胃管时经常下不了,贺兆平仔细观察,在下管前将软管前端修整成一个斜面,让下管变得易操作,广受好评。
2003年非典袭来,整个医疗界面临重大考验,疫情没法预估,治疗没有前例,贺兆平却迎难而上,克服心理恐惧,主动请战医院发热门诊,一线坚守2个多月,圆满完成了任务。期间,一个仅3个月大的婴儿患重症肺炎,呼吸、心力衰竭,情况危殆,家属慕名来找贺兆平,他守在患儿床旁一天两夜,随时观察病情,调整用药,在没有呼吸机的简陋条件下,让患儿转危为安。
妙手仁心,托起患儿微笑
儿科服务对象主要为儿童,尤其是意识行为发育尚不完善的孩子,无法说出自身疾病信息,就需要医生的细心与耐心诊断。在贺兆平看来,做儿科医生耐心细心是必须, 经验丰富也很重要,他善于从细微的临床征象发现问题,挽救了很多患儿的生命。
一天上午10点多,家长抱着一个3个多月的婴儿来求诊,主诉孩子呕吐了两次,希望他能给孩子开点儿药。贺兆平将手放在孩子的肚子上,他发现每当自己把手轻轻放在孩子肚皮上,小朋友的四肢就会轻轻的向里蜷曲一下。凭借着这一微小的动作,贺兆平觉得孩子不是呕吐那么简单,要求住院观察,家属不理解,但贺兆平坚持自己的判断。到了中午12点多,复查B超时发现孩子的腹腔有液体渗出,考虑可能有外科疾病。贺兆平联系外院的专家前来会诊,认为最好进行剖腹探查。在与孩子家长充分沟通后,为该患儿实施了剖腹探查,两个小时后,外院专家打来电话,“贺主任,你今天功德无量,又救人一命。这个娃娃是肠坏死,坏死组织有20公分,要不是你第一时间发现,就错过了最佳诊疗期。”
2018年有个8个月大的孩子因发烧2天被家长抱来求诊,门诊以风湿性疾病收治入院。贺兆平看到孩子的检查报告后,第一时间就认为门诊的诊断有误,该患儿血象不高,但血沉快,贺兆平说:“这么小的孩子血象不高但血沉这么快不好解释,风湿性疾病不是这个年龄的多发病,要考虑感染性疾病的可能。”贺兆平怀疑该患儿是化脓性脑膜炎,建议为孩子进行腰穿。孩子的家长起初不同意,贺兆平就按照化脓性脑膜炎为孩子进行先期治疗,两天后家长在多方电话咨询后终于同意穿刺,腰穿结果显示该患儿确实患有化脓性脑膜炎,家属和年轻医生都啧啧称奇,贺兆平却谦虚地说:“这并没有什么,给孩子看病,他自己不会说话,所以医生就要多思考,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临床上解释不了的一定要想的全面。儿科医生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一定要多思考,只要拿到合理的证据就果断施治,误诊就会酿成大事。”
重在践行,铸一流儿科团队
做儿科医生30年,贺兆平经手救治的患儿自己也说不清,走在街上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人拉着孩子指着他说“这就是给你治病的医生叔叔。”每当这时,他就觉得非常欣慰,他说:“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礼物。能为孩子减轻病痛,听到家长的赞誉,我就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
孩子疾病易反复,特别像肺部感染等,有时病情突然加重,家长不理解,因此儿科一直被认为是“麻烦”的学科。很多时候儿科医生不但要给患儿看病,而且还要忍受来自家长误解。因此,贺兆平常常告诫年轻医生,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
贺兆平非常反对给孩子过度用药,每到感冒等疾病高发的季节,很多家长抱着孩子求诊,他总是在仔细检查后,只要病情允许,都会告诉家长回家给孩子多喝水,多休息,仔细观察,要是病情没有好转再来求诊。他也是这样要求科室里的年轻人,总是对他们说:“给孩子用药一定要细思,不光算经济账,还要看这个药对患儿有没有副作用,看有没有替代的药物。”
作为科室主任的贺兆平,经常要求科内年轻的医师多学习,勤思考。“我总会在查房的时候多问他们一些医学问题。”贺兆平对年轻医生们的严厉出了名,他说:“三、五年之后,当他们独挑大梁的时候,就会明白我现在的良苦用心了。”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开展了新生儿换血、经颅微创穿刺引流颅内血肿、新生儿静脉营养等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医学是永无止境的,从医人永远在路上,贺兆平说,要时刻牢记“以患儿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永远坚守“做好人、做好医生”,以更高更精的医术,呵护孩子们的健康。(刘予涵)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