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登顶珠峰,这个惯历风霜的陕西硬汉哽咽了

2020-06-09 23:33:22  来源:人民政协网  


[摘要]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开展的第七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开展的第七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李国鹏,陕西省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

  2020年,亦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记者采访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总指挥、陕西省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听中国测绘人、攀登者们讲述他们用智慧、汗水和生命,默默丈量祖国壮美河山的故事。

再登珠峰之巅

  “在第三次冲顶过程中,三顶登山帐篷被大风撕碎,修路队员们在海拔7790米的大风中几个人挤在一顶帐篷里紧紧抓着帐篷杆避风。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小心护卫着峰顶测量要用的仪器,生怕仪器受到丝毫损伤。”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总指挥、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在队员们第二次下撤之后茶饭不思,不断研究天气和队员登顶的情况,血压曾一度高到要吃三倍的降压药,还不忘宽慰我说‘放心,我们一定能成功!’”

  “‘90后’支援组组长蔡卿,原本的职责是守候在6500米营地,但是7028米需要测量,他就冒着流雪危险赶到7028米,并不断呼唤队友们注意流雪,最终气管着凉,好几天都咳嗽不止。”

  ……

  回到西安几天了,李国鹏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昏昏沉沉,多走几步腿脚还会发软。但过去几十天在世界之巅发生的一切在他脑海中不断闪回,不管何时忆起,那个载入史册的瞬间都令他心潮澎湃。

  5月27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开展的第七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

  5月6日,测量登山队第一次出征冲顶,但由于北坳冰壁有流雪风险而下撤;5月16日,测量登山队第二次向顶峰发起突击,但受气旋风暴“安攀”的影响,7790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不得不再次下撤;5月24日,测量登山队从6500米营地出发,第三次向顶峰发起突击;5月27日凌晨2点10分,测量登山队从8300米突击营地出发,克服了大风、降雪等障碍,一举登顶成功。

  作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陕西省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对这次成功登顶的每一个细节都刻骨铭心。在珠穆朗玛峰的日子里,责任、压力、感动时刻萦绕,队员们成功登顶后,这个常年在野外作业、惯历风霜的硬汉面对媒体镜头时,一度哽咽离席。

  “太不容易了。”李国鹏告诉记者,为了赶上攻顶窗口期,修路队员和测量登山队员们在雪崩随时发生的情况下,依然继续行军,“大家付出了许多艰辛,但是今年的窗口期不太好,如果最后不成功或者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会觉得非常遗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珠穆朗玛峰到底有多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使用自主测绘的数据,既是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李国鹏说。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队员穿越了被国外登山者称为“鸟都飞不过”的“死亡的路线”,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那次登顶被历史标注为“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世界之巅”“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堪称世界登山史上的壮举。

  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会发现,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赋予了这次攀登多重意义,它已经变成中国人与世界的较量。彼时,我国正与尼泊尔就中尼边境划界问题进行谈判。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选择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的攀登珠峰?因为我们要大声告诉世界:珠峰早在几百年前就刻在了中国人的地图上,它不是西方人口中的第十五号山峰,它就叫珠穆朗玛,更早被叫作“朱母郎马阿林”。

  中国登山队创造的奇迹,直接促成《中尼边界条约》于1961年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珠穆朗玛被称为万山之尊、地球之巅,而关于珠峰的准确高程,一直众说纷纭。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共9人再度成功登顶珠峰,并首次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这个就是我们在上个世纪在地理课本上学到的珠峰高度。

  2005年,中国攀登者更新了人类对巅峰的认知,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高程和冰雪深度分别为8844.43米和3.5米。

  山在那里,惟有攀登才能抵达,惟有穿过重重险阻,才能登上巅峰。在李国鹏看来,中国人对珠峰的了解和征服过程,正如同一部浓缩的新中国发展史。人们在珠峰上“书写”历史,珠峰“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崛起。

为何一定要人力测量?

  惊心动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最贴切的形容;极寒、雪崩——登山队员面临的危险无处不在。今日,现代科技和测量技术飞速发展,是否必须登上顶端才能给珠峰测高呢?

  测绘专家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过去珠峰高程引起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围绕高程测量技术和计算的精确性,一个是围绕峰顶雪深。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则必须利用先进技术登顶实地测量。

  李国鹏告诉记者,早期的珠峰测绘多在无人登顶的情况下进行,传统的交会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有可能出现偏差。因为珠峰峰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约20平方米的不规则斜面。从山脚下的各观测点瞄准峰顶测量,目标点难以一致。因此,必须由人将觇标带上峰顶。有了觇标,在山脚下布设的观测点就能更精确地照准峰顶的测量目标,从而测得精确的角度和距离。

  “卫星遥感测量珠峰高程的精度是不够的。”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王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有的卫星遥感或激光测距一般都是在距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轨道上完成的,精度最高在1到2米左右。我国在1975年和2005年两次测得珠峰高程是8848.13米和8844.43米,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而且这些遥感手段只能测出雪顶的高程,而非经雪深雷达探测后得到的高精度岩面高程。

  在海拔8800米以上的珠峰顶,常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雪铠甲”,它的厚度到底是多少,由于测量技术手段的局限,在珠峰测量史上始终是一个谜团。而“冰雪铠甲”厚度的测定,又是精确测定珠穆朗玛峰高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2005珠峰高程测量中,中国测绘工作者首次采用雷达探测技术完成了珠峰顶冰雪层厚度的测量。

  李国鹏介绍说,2005年珠峰复测,采用了传统的经典测量方法,就是以常规的水准测量加上三角高程测量来确定珠峰的高程。同时,采用了GPS卫星大地测量法,把GPS带到珠峰峰顶直接测量珠峰的位置坐标和高程。我们可以通过多个卫星数据,获取珠峰相对于这个地球参考椭球的准确的三维坐标,得到珠峰准确的高程。“采用现代GPS技术,当然必须将设备携带上峰顶。”他说。

  李国鹏告诉记者,本次珠峰高程测量综合运用GNSS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目的就是让珠峰的“身高“更加精准。其中,GNSS接收机、雪深雷达、气象测量和觇标等仪器都需要人携带至顶峰。因此,尽管人力登顶危险重重,却是保证测量精确的关键。

“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

  5月28日20时45分,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全体队员安全下撤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随后,李国鹏拿到了队员们带回的测绘数据。“人安全地回来,高质量的数据拿到手,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气。”那一刻,他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之旅才告圆满结束。

  时隔15年后,中国再次测量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备受关注。

  “测绘工作是为其他许多学科提供基础支撑的。简单来说,大地上有什么,我们就要把它们了解清楚。”李国鹏说,测绘字面理解为测量和绘图,包括大地测量、地形测量、航空摄影与遥感、地理信息等内容,是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的前期和基础性服务。

  以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为例,它并非仅仅测出珠峰有多高这么简单。在登顶测量之前,李国鹏领导的国测一大队已在珠峰脚下和西藏其他地区进行了大量工作,所获得的GNSS、水准、重力以及气象测量的成果,可与以往资料结合,服务于冰川变化、地震、地壳运动等问题的研究。而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李国鹏还以建房为例解释,盖房子必须先有基本地形图,才能进行规划、设计和报建,而这个基本地形图就得由测绘人员经过测量后才能制作。基本地形图还确定了施工的基准点,依照这个基准点才能算出施工的填方和土方。

  令李国鹏难掩自豪的是,从珠穆朗玛峰到港珠澳大桥,从内蒙古戈壁到青藏无人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有“测绘人”的足迹。

  李国鹏进入测绘这一领域已整整20年,他感叹,无论是从测绘装备还是测绘技术的发展中都能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巨大发展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所使用的测绘仪器大多数都是国外生产的。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主要的设备也还都是进口的。现在,我国已经发射了多颗专门用于测绘的遥感卫星,测绘装备研发生产能力也快速提升。”李国鹏说。

  “本次测量,则又有了更先进的技术,这次使用的设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列,其他的测量设备如峰顶重力测量仪,雪深雷达、航空重力仪等核心装备,都由国产设备担当主力。”李国鹏介绍,此次珠峰测高首次运用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2019年,国测一大队完成了西藏自治区连续运行基准站的全部建站工作,填补了我国最后一个省区的北斗系统基准站建设空白。

  2020珠峰高程测量成功,世界之巅的最新身高也将在几个月后揭晓。“6000米永远是氧气不足的,新疆的戈壁滩永远是风沙大的,这是改变不了的。改变的是人的装备,不变的是人的精神。”李国鹏深感欣慰,测绘和登山勇士们履险蹈危,终于不负国人的期待,“一切付出都值得”。

  (来源:人民政协报 记者 王慧峰)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珠峰 高程 测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