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 兜底线 促公平——安康超10万贫困人口享受到低保或特困救助

2020-04-27 20:48:1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截至目前,安康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0.6万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3.9万人,全市17.4%的贫困人口通过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得到有效保障。...

  “截至目前,安康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0.6万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3.9万人,全市17.4%的贫困人口通过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得到有效保障。”4月27日,安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启汉“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外,安康市教体局局长邹成燕围绕教育扶贫进行情况介绍。


发布会现场

  兜住民生底线做实民生保障

  “到2019年底,10.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310元,稳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许启汉介绍说,今年根据疫情原因导致群众收入骤减情况,在全省率先开展提高农村低保覆盖率工作,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发生问题。

  近年来,安康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思路,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措施,有效发挥了民政兜底保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169所,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17486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6%。

  “全面落实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境儿童和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福利政策,让特殊困难群众获得关爱帮扶。”许启汉表示,全市6.42万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42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全面落实,1.8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1.49万名困境儿童、572名孤残儿童基本生活有效保障,3.47万留守老人得到定期走访探视。

  此外,安康市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作用,强化“两不愁”兜底保障,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对因子女就学、疾病治疗等因素影响正常生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据了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有3.54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得临时救助。

  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近年来,安康市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强化教师培训、加大贫困地区学校师资补充力度、建立健全控辍保学体制机制及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有效的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关爱留守儿童

  安康市狠抓控辍保学,坚守脱贫底线,让义务教育真正实现有保障。据邹成燕介绍,2019年全市92251名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99人外,无1人失学辍学,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达到义务教育有保障标准。

  “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邹成燕说,安康市利用中省学生资助信息平台和市县扶贫数据一体化机制,精准认定全市11.06万名建档立卡、1.57万名城乡低保、93名特困救助供养、307名孤儿、2653名残疾学生,为落实各类资助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做到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及时足额拨付资扶资金。2016年以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4.98万人次、10.68亿元,做到了资助政策全覆盖,兑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质量。”邹成燕表示,加快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与人社、扶贫等部门配合,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的订单定向培训模式,打造了“紫阳修脚”“旬阳建工”“汉阴烹饪”等技能品牌。2016年以来,培训农村劳动力19.48万人次,把更多的贫困人口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来昌荣)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低保 特困救助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