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提升生态环境加强湿地保护 推动合阳高质量发展

2020-04-16 16:53:0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秉持区域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景观性、经济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元素,提升合阳当地景观多样性,兼顾经济、文化发展,使黄河流域中游陕西境内黄河沿线具有特色代表性、使湿地和景观区能够满足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求,充分发挥绿色长廊景观区、促进当地旅游、文化、农业、科技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界新闻网讯 (记者 樊星 杨勇) 自2020年以来,陕西合阳县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秉持区域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景观性、经济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元素,提升合阳当地景观多样性,兼顾经济、文化发展,使黄河流域中游陕西境内黄河沿线具有特色代表性、使湿地和景观区能够满足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求,充分发挥绿色长廊景观区、促进当地旅游、文化、农业、科技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河西岸生态走廊建设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黄河西岸生态走廊项目主要以沿黄公路东西两侧为主,从大荔界至韩城界全长43公里,范围170平方公里,建设内容主要以水土保持、西山生态恢复、湿地保护和修复、鸟类保护与人类和谐共处、湿地和鸟类科普教育、旅游和文化宣传等为主。

  合阳当前以大西高铁桥为主线,在南北两侧500米范围内进行湿地保护修复、湿地净化功能体验、科普及鸟类保护、林木质量提升,并结合当地历史人文建设集文化、科普、观赏、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让来此的游人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看得见黄河、看得见鸟类、看得见湿地、看得见森林。

  同时,对原有的防洪路进行适地适树适草适景的绿化和硬化,打造美观、亮丽的滨河路,让大家漫步河边感受黄河的雄伟壮观。同时,在鸟类集中的太里村附近,依托林地和片林,建设集鸟类观赏、科普教育、鸟类救护及栖息的北方鹭岛,为黄河西岸生态走廊添上一道美丽景观。

  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合阳县湿地面积178.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3.4%。,是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块河流型湿地,面积150.16平方公里,2006年被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

  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属于西北地区半干旱区河流库塘型湿地,面积13.86平方公里,2017年国家林业局授牌成立。

  该县一般性湿地,主要分布在金水河、大禹河、太枣河,也属于河流库塘型湿地,面积14.14平方公里。

  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分布,湿地内已发现的水生和陆生动植物保护种类2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名录的植物有野大豆、香蒲;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鸨、黑鹳、金雕、褐马鸡、原麝、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天鹅、白琵鹭、雀鹰、雕鸮、灰鹤等30余种,个别种类也是国际保护的濒危物种。

  近年来,该县加大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力度,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真抓实管湿地工作,把湿地建设与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同时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切实把湿地保护纳入重要工作范畴,使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特色农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2015年,合阳县引进中资国业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牡丹种植、种苗销售、开发、研制、生产牡丹深加工系列产品为主的大型现代科技型企业。

  该公司以科技为先导,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为主线,以完善牡丹资源、全面综合开发利用的科研生产体系。该公司流转土地1.3万亩,涉及合阳2个乡镇6个行政村,已投资1.5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1.5万元。

  合阳县渔业基地位于该县东部黄河西岸,其中开阔滩地15.7万亩,适应于鱼养殖4.8万亩。目前养殖水面4.5万亩,年产水产品4.8万吨,占据渭南市总产量三分之一,渔业综合产值5.7亿元,占据全县农业产值10%以上,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2012年被全国农业部授予“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2013年黄河湾生态园被国家旅游总局授予“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

  打造诗经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合阳洽川处女泉位于合阳县城东20公里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这里鸟语花香、风景别致,自然风景非常优美。先后被授予“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中国最具潜力十大湿地公园”、“第20届金旅奖•最美人文旅游目的地”、“陕西省服务业名牌”、 “陕西省平安景区”“生态山水旅游胜地”等称号。

  合阳洽川,人文底蕴深厚,史称“有莘国”。帝喾陵寝、伊尹耕莘、子夏设教、达摩讲经、木罂古渡等历史遗迹遍布,汉隶精品《曹全碑》在洽川出土。

  西周文王与洽川姑娘太姒演绎了完美的爱情故事,《诗经》首篇《关雎》源自洽川,这里被誉为“中国诗经文化之乡,中华爱情诗歌的发源地”!

  合阳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古老的地方剧种,民间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戏”。它的音乐、唱腔、提线、偶人造型都别具一格,是全国稀有剧种和我省重点保留剧种。

  合阳线腔木偶戏剧目丰富,老艺人传说有500余本,陕西剧目工作室收集到的200余本,现在保存在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合阳提线木偶戏承载着我国木偶表演技艺的重要历史信息,2006年五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合阳坊镇福德村,在乡村振兴中该村以“五个振兴”为总揽,以农村环境整治“三大工程”为重点,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强化村民治理,全面打造精品示范村。

  该村流转土地530亩,主要栽植黄桃、葡萄、樱桃、黄花菜等,发展高效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先后建成了党群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幸福院等设施。开展晒家风亮家训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百良镇徐水社区岔峪村,属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综合利用区。近年来,该村以建设沿黄公路最美驿站为目标,坚持乡村振兴、移民搬迁、乡村旅游、文明家园、三变改革“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共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在人居环境改善、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岔峪村确立了“三变统领、旅游牵引、项目带动、联合发展、壮大集体、富裕农民、振兴岔峪”的发展思路,2017年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流转土地180亩,认定股民303人,并于12月13日挂牌成立村集体合作社,标志着岔峪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产权制度改革初显成效

  合阳金峪镇沟北村现有327户,1276人,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贫困户89户337人,耕地面积3860亩,主导产业以樱桃、苹果、红提、鲜桃等为主。2017年4月,被省财政厅确定为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被农业厅确定为“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

  沟北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从2017年7月19日正式启动,历时4个月,在改革期间,通过“以账查物、以物对账”的方式,共核实村组各类资源型资产6400亩,集体预留机动地582.5亩,经营性资产201.2万元,公益性资产356.5万元。同时,以“户籍在村”作为“总开关”,实行“依法确定常规成员、民主表决争议成员”的方式,有序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确定社员340户、1253人。并通过规范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创新扶贫资金折股组织贫困户抱团发展、引进工商资本建设600亩“红色之爱”苹果园区等方式,流转土地2200亩,做大做强特优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合阳县依托诗经文化、万亩荷塘、湿地公园等资源,在保护黄河生态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下,合阳将迎来健康持续的发展。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合阳 生态走廊 环境 湿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