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通讯员 幸莉莉)4月8日,宜君县观摩团一行就雷塬“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在查看了英家塬村集体经济、雷塬扶贫产品直营店、九寺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后,观摩团一行纷纷对雷塬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雷塬的今天,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能守得住明日的繁华。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雷塬干群力量的团结一心,更离不开雷塬人民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奋斗精神。
勤劳的人们总能抓住最好的春天……暖春已到,农耕时节,一切都散发着勃勃生机,在宜君县尧生镇洛河西岸边,雷塬中心乡村两级干部组成的生产队伍正在为杨柳塬村群众义务栽植花椒树。干劲十足的他们挖出一个个承载梦想的树坑,种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幅丰收致富的景象仿佛已浮现在他们眼前。
岩石地貌、气候干旱,祖祖辈辈都守着这片贫瘠土地的杨柳村人至今都想不到他们能在这片土地里种出新生活。
时间回到3年前,2017年,雷塬综合服务中心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先后4次前往外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最终,决定在杨柳塬村发展花椒种植产业。随后召开了3次动员大会,多次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进一步确定了花椒产业种植的发展方案。截至目前,雷塬共种植花椒4500亩,洛河西岸花椒产业带基本形成,今年已开始挂果,预计每亩将为群众带来6000余元的收益,并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2100亩。
“现在我们的洛河西岸花椒产业带已初具规模,今年到了挂果期,群众今秋就会得到不错的收益。去年,在杨凌农高会上,我中心与陕西盈广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拟在杨柳塬村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设标准化花椒示范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加快雷塬花椒产业规模化发展。”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郭延红说。
杨柳塬村的花椒种植只是雷塬服务中心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现如今中心“塬区苹果、川道中药材、洛河西岸花椒、山区适度养殖”的产业布局在雷塬已基本形成。
这边在栽种,那边忙收获,雷塬中心九寺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景象,群众整齐有序的收获着丹参苗。在政府引进了宜上丰衍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群众把原来种植玉米的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比原来一亩玉米400元的收入高出200。同时,让企业参与“菜单式”产业扶贫,带动27户贫困户种植丹参,户亩均净收入1500元。群众还可以在基地务工,不出远门每人每天就可以得到100多元的收入,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带动作用显著。群众增收的同时,该基地培育的丹参苗还远销到河南省、安康市、旬邑县等地,仅育苗一项收入就达到约260万元,还组建了由博士生、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创业团队,与陕西起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天士力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
近年来,雷塬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带领群众积极发展花椒产业。立足优势,科学制定雷塬中药材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3年内建成4个中药材产业专业村。同时,依托九寺村有山有水的自然资源,积极争取以中医药保健养生、农家乐、莲花观赏、乡村垂钓、生态蔬菜瓜果采摘等特色产业为主的乡村康养休闲旅游项目,力争将九寺村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旅游、养生为一体的康养旅游示范村,郭延红介绍说。
在抓生产的同时,去年9月,雷塬在农产品促销方面也下大力气,培养了农产品销售经纪人12人,在11个村建立了销售联系点,帮助群众稳价快销玉米、核桃、苹果和杂粮。建立运营雷塬扶贫产品直营店,帮助群众代卖自产自加工的农产品、手工品和闲置二手物品,并借力农村电商平台,将大量农产品包装销售到外地。扶贫产品直营店建成以来,累计帮助农户销售苹果500箱,蜂蜜400斤,鸡蛋4500枚,玉米糁360斤,猪肉650余斤等价值12余万元的农产品,在促进群众增收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雷塬中心先后参加了两届铜川市扶贫产品交易会,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成果奖。
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感受最深的依然是广大的贫困群众。对皇后村已经脱贫的群众陈立新而言,这两年的日子好像重生一次。早些年,他因意外失去了右手,父亲和妻子相继病逝,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与自己相依为命,日子很是艰难。
2016年,在国家移民搬迁政策支持下,陈立新一家三口搬进了60平方米的欧式建筑小洋房,这让他对生活重新燃起新的希望。于是,他承担起村内保洁员的职责,每个月可以拿到500元的工资。2017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展花椒种植,今年,5亩多花椒已经进入挂果期,另外,他还种了20多亩玉米,养了5头关中黑猪,年收入可以达到三万多元。不久前,陈立新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9年全市脱贫致富标兵。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闻联播节目里听到的讲话,这两年正在我身上发生,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我信心十足!”陈立新说。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