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线”,从不缺少年轻的“将士” ——年轻,是一个时段;责任感,才是一生的财富

2020-03-20 09:43:24  来源:陕西网  


[摘要] 张耀是汉山街道办一名机关干部,26岁。1月26日,返回工作岗位后,被安排在汉山村村口的防控检查点上。...

  张耀是汉山街道办一名机关干部,26岁。1月26日,返回工作岗位后,被安排在汉山村村口的防控检查点上。

  李凯和张耀是同事,在陶家湾村防控检查点参与防控工作。1月30日,两个年轻人向汉山街道办提出申请,请求到防控隔离救治组工作。防控隔离救治组主要负责疫区返乡人员摸排、隔离人员定期监管等工作。

  “在防控隔离救治组工作需要密切接触隔离留观人员,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携带病毒,危险性陡然增加。”张耀说,17年前,无数人因非典挺身而出守护我们。如今,换我们来守护大家。

  张耀和李凯在请战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截至2月28日,全区在抗击疫情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15人,其中3名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微信图片_20200313130828_副本

  大河坎镇某小区为进入人员测体温 刘一伟 摄

  有一种美好叫青春

  喜神坝公安检查站位于陕川界18公里处,是经国道进入四川的最后一个关口。疫情暴发后,守护南郑南大门第一道防线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们身上。

  检查站有11名交警,除站长朱波以外,都是“90”后。但在朱波眼里,他们工作成熟稳重,个顶个。

  1月25日,接到返岗通知后,大家没有任何迟疑,迅速到岗。

  放假期间,单位炊事员要休假照顾家人,吃饭成了检查站亟待解决的难题。这点困难并没有难倒这群小伙儿,他们走下岗位就纷纷走进厨房,当起了伙夫。

  邹童是站上年龄最小的一个,却有着“老村长”的称号。疫情防控这段时间,他是检查站的主厨,承担着大部分的做饭任务。

  若没有疫情的侵袭,张亮最近应该在忙碌着筹备婚礼。当站领导要求他多回去陪未婚妻时,张亮说:“以后陪她的路还很长,眼下这里更需要我。”

  柏强是家中的独子,妻子是濂水卫生院的一名护士,母亲瘫痪在床。春节假期,本打算为爸妈好好做顿饭,弥补平时缺少的陪伴。除夕前一天接到通知,他和妻子就各自返回到岗位。

  他们虽然年轻,但是在工作上毫不含糊,冒着严寒,夜以继日也从不抱怨。巡警大队队长张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他们提供物资保障,虽然只是几只口罩、几箱方便面、几件军大衣,也给这些干警们带来温暖和信心。

  “大难显大爱,他们身上平凡的小故事却有着大情怀。因为喜欢这身警服,所以选择坚守在这里。”张璟说,疫情袭来,年轻人争相走上战场,成为抗“疫”一线最青春的风景线。

  陶大一,汉山街道办草堰村人,是陕西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大一第二学期陶大一向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2月14日,陶大一在网上看到南郑区招募抗疫志愿者的公告后,他不假思索报了名。参加完培训,戴上发放的口罩就开始上岗执勤。

  收集信息、卡口巡查,陶大一像对待初入社会第一份工作一样认真。他觉得大学生力量有限,只能为自己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汉黎路粮站卡点是新集镇主要卡点之一。在这里,一个身穿军装的帅气小伙显得格外耀眼。

  他叫吴桐,是一所军校的大二学生,假期延长他就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站在这里,能给家乡群众带来一丝安心。”

  家住大河坎镇的郑佳蓉,今年15岁,读初三。在社区微信群里看见招募志愿者公告后,和母亲一起报了名。量体温、作登记、劝说群众,说话掷地有声,工作井然有序。

  在郑佳蓉眼里,一线执勤的大哥哥们的飒爽英姿,是她学习的榜样。

  有一种爱叫榜样

  见样学样。在年轻人眼里,他们也有自己的榜样。

  “不信谣不传谣,官方消息最可靠,防范意识要提高,辟谣……”“疫情还没过,继续家中坐,不要乱走动,稳妥……”这是张成明和队友们一起创作的“土味顺口溜”,他们用快板和三句半的形式录制成小视频,发布到小区业主微信群里。

  张成明是大河坎镇艺苑社区第四党支部书记,今年75岁。他是支部里最年长的党员,2005年从南郑区食药局退休。

  1月26日,艺苑社区通知对辖区小区进行管控。张成明了解情况后,主动向党总支书记宋维华提出申请,要到防控检查点协助物业开展防控工作。

  “我身体好,让我去!”

  “我把孙子已经托付给亲戚了,我也去!”

  和张成明一起来的,还有支部的其他11名党员,都是退休干部。当天下午,第四党支部12名党员组成的防控小分队集结完毕。

  每天清晨,值班人员就早早地来到执勤点。给出入居民量体温、查看出入证、作登记,一套动作一气呵成。

  这样的老年小分队在艺苑社区有5个。自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艺苑社区共组织党员45名,平均年龄65岁。

  2月20日,暮色降临。在南郑区汉山街道办城东社区马家坪小区门口,微弱的路灯下,60多岁的杨宁强正在梳理着今天的出入登记台账。

  杨宁强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也是马家坪小区的普通群众。马家坪小区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

  “疫情当前,我们不能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能做的只有守好自己的小区。”杨宁强说。在马家坪小区,主动参与防控工作的有12人,他们中有退休干部,有普通党员。

  汉山街道办党委书记肖智强告诉我们,辖区有111个住宅小区,其中71个没有物业。疫情期间,无职党员主动承担起小区的排查、管控、消杀工作,为1.2万居民搭起安全防线。

  南郑区新集镇与勉县接壤,从黄河村穿境而过的新勉路成为疫情防控的要紧关口。

  黄河村支部书记危永平是汪山村人,2018年3月换届时,因为工作需要,新集镇党委让他跨村任职。村情不明,底子不清,群众缺乏信任,成为危永平上任后面临的最大难题。

  搭台子建班子,硬化道路,修建水渠……几年下来,黄河村变化日新月异。村委会副主任周桥华和危永平成了“黄金搭档”。

  1月26日,全区抗疫阻击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村干部分头行动设岗宣传、入户摸排、悬挂横幅,一整天紧张而忙碌。

  从1月28日开始,就有群众给周桥华发微信,申请加入黄河村防控工作中来。几天时间,报名的群众就有10多人。

  赵新建最早报名。他今年54岁,原服役于陕西临潼四十七军,退役前在云南前线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村口执勤,他依旧穿着干净整洁的军装。“村里大喇叭、小喇叭,每天都在宣传防控常识。我作为老党员,当年打仗都不怕,疫情面前也要带头。”赵新建说。

  “感动别人的时候,常常被感动。”张耀说,身边榜样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

  有一种价值叫被需要

  病毒可以击垮身体,疫情却阻隔不了真情。疫情期间,群众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突发状况,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一些党员干部主动干起修理工、快递员、心理辅导师……

  南郑区向阳社区是原国有企业驻地,有三分之一居民是企业离退休职工。

  疫情防控初期,向阳社区对辖区3800名居民进行摸底,排查出需要居家隔离人员102人。社区干部实行包联制度,负责联系对象日常监管、信息上报、代买代购。

  小区是开放式老旧家属楼,没有物业,每天有800余人上下班通行。每出入一次,登记、测量体温一项也不敢马虎,短短20几天,执勤点的登记册已经写完厚厚几大本。

  居委会主任单长起,平时在西区防疫检查点值班,空闲时候还当起了治安巡逻员。

  2月4日那场火情,单长起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深夜12点多,一阵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叫醒,有居民发现东区楼道有火情。

  单长起急忙赶到事发地,原来是垃圾通道着火。他赶紧叫醒周围住户,组织群众灭火。幸亏他及时赶到,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如遇大风天气,后果不堪设想。

  2月19日,东区家住一楼的耿召辉着急忙慌地给社区办公室打来电话。楼上邻居卫生间的水渗到他们家墙上,因为疫情影响,工人没有上班,他只能向社区求助。

  水电科柏文涛了解情况后,拿上工具主动上门帮忙修理。处理结束,耿召辉和楼上邻居都很满意。耿召辉说:“没有社区的帮助,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你们需要就尽管开口,能为大家服务,我的这点手艺才有它的价值。”柏文涛说。

  特殊时期,群众的小问题也会成为大麻烦,党员干部无私的帮助就是对为民服务最好的注解。

  大河坎镇蜀汉美郡小区有2070户居民,为协助物业做好防控工作,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冯阳明是西藏武警退役自主择业党员干部,有25年党务工作经验。

  平日里为建立物业和业主良好关系,冯阳明悉心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明晰业主、物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蜀汉美郡,物业和业主相处和谐,业主委员会每年还有10多万元的收入。

  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在小区门口成立党员先锋岗,负责小区管控工作,还承担起代办代缴、代买代购的业务。为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党员干部干起了跑腿、快递员。

  西汉高速汉中东是从高速进入汉中的主要入口,是汉中市区外防输入的重中之重。

  1月24日,南郑区防控指挥部抽调圣水镇、交通局、卫生院、派出所等7个部门40多名党员干部成立汉中东防控工作小组,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圣水中心卫生院院长高晓林任支部书记。

  2月12日下午三点多,在排查中发现,从安康自驾来汉中一行三人有发热情况。高晓林立即安排发热人员到临时留观点进行医学观察,并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情况。

  十几分钟后,负压救护车将发热病人送到汉中市中心医院继续医学观察。直到医院确诊是普通发热病人,高晓林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医生,他明白病毒的凶险,也深知不遗漏一个发热病人的重要性。高晓林认为,冲在最前面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群众的需要是对医生这个职业最好的诠释。

  身体生病需要医生的救治,心理疾病同样不容忽视。对病毒的恐惧,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和居家的压抑,让人们本来就紧张的神经变得更加脆弱。

  南郑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王书文,从事医护工作22年,她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心理咨询师。疫情期间,在她所在的心理援助团队里,线上咨询人数比平日多很多。

  2月4日下午6点多,王书文接到一个来自湖北武汉的电话。“我好害怕,我不想活了……”一位中年女性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声音很低沉。

  王书文从她的从业经验判断,这名女士可能出现了心理危机。她立即细声安慰,询问具体情况。

  女士家住湖北武汉,今年45岁,有一个5岁的孩子。一周前,她戴着口罩去超市买菜,听见周围有人咳嗽后,立即返回家中。

  回到家不敢和家人说话,不敢亲近孩子,总觉得自己被病毒感染。晚上睡不着觉,心里总是发慌。

  为了让她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状况,王书文引导她做专业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她运用放松疗法、安全岛技术,进行疏导治疗,并给留下作业。

  这段时间,她随时都可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电话。王书文每天早上出门都要给手机充满电,确保24小时开机,不想错过一通电话。

  王书文加入汉中市妇联心理援助团队已经7年,在她的团队里有心理咨询师11人。

  疫情期间,他们依托网络和电话,给人们带来安心和希望。他们相信,没有什么比内心更强大,病毒也无法侵蚀。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无本之木。”陶大一说,去年暑假母亲带着自己到脱贫攻坚一线“打下手”,感觉一下子长大了不少。这次疫情中的凡人小事,让和自己和同龄人都有了一份责任感。(当代陕西卢 阳 刘一伟)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将士 前线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