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农业农村局:确保“菜篮子”有效供给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深入陈仓区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御期间我市蔬菜生产情况。
在陈仓区绿丰源、惠生蔬菜园区实地查看了园区蔬菜生长情况,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园区近期蔬菜品种、产量、价格、用工和防疫等情况。据了解,两个园区目前主要以蒜苗、菠菜、黄瓜等蔬菜为主,长势良好,已经于1月27日向市内佳美家超市和30多个农社对接蔬菜经销店配送蔬菜,日供应蔬菜近70吨,基本可满足超市和网点蔬菜销售需求。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蔬菜生产园区和基地的指导,抓好当前在田蔬菜管理,并结合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叶菜和速生蔬菜生产,以保障蔬菜均衡供应。生产中要加强质量监管,绝不能出现因市场急需而忽视质量管理。要在生产、运输、营销等各处环节做好防疫工作,稳定蔬菜价格,保障供应。
目前,宝鸡市在田日光温室及露地蔬菜3.4万亩,预计产量6.7万吨,总量基本保障。
各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园区表示,要在做好宝鸡市蔬菜产销保障的基础上,加大外调力度,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联系电话:0917-3260216)
扶风县:“十个一律”扎牢疫情防控“篱笆”
宝鸡市扶风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向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发出“十个一律”要求,以最严的措施不断扎牢疫情防控“篱笆”。
一是全县所有村庄、小区、单位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员进出一律测温,并出具有效证件。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严控,不得进入,特殊情况由管理人员做好登记备案;二是湖北(武汉)及宝鸡以外地区返扶来扶人员一律居家隔离14天(单人单间,单人用餐,外出房间时必须佩戴口罩),14天内一律不得走亲访友、不得与外人接触、不得隐瞒病情。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街安排卫生院做好医学隔离观察,湖北(武汉)及宝鸡以外地区返扶来扶人员严格保持与家庭其他成员的隔离措施,家庭其他成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得参与社会活动,家中不待客,室内勤通风,家居用品每天清洁并定期消毒。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落实2名管控责任人(1名村组人员、1名镇村卫生人员);三是居民一律不串门、不集聚、不聚餐,坚决杜绝打麻将,尽量不外出,外出必须戴口罩,无口罩不出门;四是各企业(除经批准同意的企业外),在2月9日24时之前,一律不得复工。必须复工的企业,一律严格落实职工健康监测、每天两次体温测量、重点场所消毒、人人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并做好日常记录和管控;五是机关事业单位一律要带头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对本单位宝鸡以外返扶人员的居家隔离措施,严格门禁制度,外来办事人员必须测温、登记,办公期间必须佩戴口罩,定期消毒;六是居家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律第一时间向村、社区报告,由镇街、部门联系县医院接送到其发热门诊规范就诊(联系电话:0917—5231103)。隔离人员不得自行前往。对出现确诊病例的,一律对所在小区、村组、住宅楼单元实行封闭式硬隔离;七是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农贸市场、超市、药店等场所合理安排营业时间,定期消杀,进入人员一律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快递、投递、外卖实行无接触配送;八是“红事”一律停办,“白事”必须从简,并报村(社区)备案,镇街审批监管,镇、村(社区)干部全程参与管理。白事不聚餐,不请乐人,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非本村人员、非直系亲属不得参加;九是全县所有的活禽市场一律关闭,乡村庙会、交流会、赶集等活动全部暂停;十是所有人员一律遵守国家、省、市出台的疫情防控各项规定,严禁散布谣言,谎报疫情。对违反有关防控规定的,依法追究责任,从重从快处罚。
扶风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将采取“群众举报+督查+暗访”方式,建立问题即查快办工作机制,严格实行“日督查”“日通报”制度,重点围绕疫情防控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做到疫情防控监督“全流程、无死角、全覆盖”。
(联系人:赵红玉 扶风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联系电话:13992709526)
宝鸡市商务局七条措施保障市场供应
为确保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市商务局采取七条措施,全力配合打赢疫情防控战。
一、统筹做好防疫和市场供应,全市所有大中型超市、蔬菜批发市场正常营业,保证生活必需品供应。
支持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加大外地货源调运,日进日销;大中型超市加大备货,肉菜、蛋奶、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销售不得断档。
市级肉菜储备企业补足库存,同时加大市场采购和销售。
四、加强与农业部门协作,主动对接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大户,确保市域内供应。
五、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允许企业进销价差率适当浮动,但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协调解决企业应急商品运输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物流畅通;对外地运送我市商品的车辆,提供便利服务。
加大市场监测和舆论宣传,引导市民理性消费。公布市场保供热线(市商务局:白天3260756;晚上3260747),受理解决企业和市民反映问题。
(联系电话:0917-3260747)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