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志愿者在月宫一号住了200天 模拟太空种菜养虫 打破连续驻留世界纪录

2019-04-12 11:05:24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摘要]初始觉得新鲜,如同马拉松初期兴奋不觉累;后来劳作时间逐渐变长,如同跑5公里后步伐的沉重与累意袭身;久之,熟能生巧,劳作时间又变短且趋于平稳。”这是伊志豪在“月宫一号”中的感言。...

  “初始觉得新鲜,如同马拉松初期兴奋不觉累;后来劳作时间逐渐变长,如同跑5公里后步伐的沉重与累意袭身;久之,熟能生巧,劳作时间又变短且趋于平稳。”这是伊志豪在“月宫一号”中的感言。

  他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2013级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研究生,师从刘德广教授;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空间生命保障技术方向,师从“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教授。作为“月宫365”实验第二批志愿者暨副舰长,在密闭舱内连续驻留200天,打破180天的世界纪录,目前在做“模拟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植物与微生物”的相关研究。

  “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是为了集成验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单元技术、研究系统基础理论和方法、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调控技术而建立的大型地基实验系统。

  宣誓的那一刻热泪盈眶

  “初见刘红老师,是在南校区的报告会上。当时我在西农攻读硕士,一直对航空感兴趣的我就见到了这位‘月宫一号’的总设计师。一番了解过后,我发现刘红老师做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不仅仅需要植物栽培,还引入了一种昆虫——黄粉虫,与我的专业关系密切,因此便萌生了参与‘月宫一号’的想法。到了硕士毕业的时候,我给刘红老师发了邮件,询问我可不可以参与她的项目,她非常豪爽地说:‘不管能不能参加,你先过来参观一下。’参观过后,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交谈,我便决定加入老师的团队,去北航读博。”小伊这样说。

  谈到感受,他很激动:“初进舱内的第一感觉是紧张,而后是兴奋,在兴奋之余更重要的是做好交接,马上投入工作。其实我之前并不在意所谓的仪式感。我觉得进去就进去吧,干嘛非得整一个仪式呀。但当那一刻到来时,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宣誓,激动得嗓子都快喊哑了,热泪盈眶。”

  密闭舱里的水是100%的循环

  “本次实验的闭合度为98%,而目前国际最高的水平就是98%。刘红教授是这样解释闭合度的:‘如果一个人需要100公斤食物,有98公斤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满足,那么闭合度就是98%。’除了带一些肉食、佐料以及需要给植物补充的营养液外,团队要完全依靠舱内物资生活,这就意味着我们基本上是要自给自足地生活。”

  密闭舱里的水,是100%的循环。他们日常的生活用水使用完以后,会进行处理,之后要用它们来浇灌作物。植物经过蒸腾作用产生空气冷凝水,系统将水收集起来集中净化,我们就喝这些水。

  另外,植物光照是24小时的,因为呼吸需要的氧气,都得靠植物们来提供,呼出的浊气,也需要植物来净化。“月宫一号”是一个大系统,系统有许多的模块,水循环属于一个模块,气体循环也是。例如植物的秸秆会固定许多的碳,他们的一个任务就是将这些碳从秸秆中释放出来,否则久而久之,环境里就会出现许多的元素不平衡,从而对实验产生影响。他们也曾和著名的实验“生物圈二号”里的志愿者尼尔森(Nelson)博士等人交流过,对方说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气体循环失调,导致后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基于此,他们也做出了许多改变。“所以说,我们是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太空农民”共种植35种植物

  “月宫种植也有学问。我们总共种植了35种植物,每次收获之后就要马上再次播种,保证生长周期内各个状态的连续性,也保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舱内的蔬菜、水果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被我们精心照料。”

  “有了原料,我们便想尽法子做出不同的花样。第二阶段的四个志愿者来自不同的省份,所以我们便有了尝试各地不同口味美食的机会。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还用彩色马铃薯做成了各种点心,我们自主研发的‘月宫蛋糕’‘月宫月饼’‘月宫什锦’不仅走出了舱门,而且被各大媒体报道。通过制作的过程,我们志愿者之间也获得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因为专业的关系,我经常和各种虫子打交道,所以对黄粉虫也比较了解。黄粉虫有两种食用方法。第一种就是先干燥黄粉虫,然后磨成粉,混在面粉里一起做成面包,口感和全麦面包相似,这样在看不到昆虫的情况下,就将高蛋白摄入了。第二种是经典吃法,直接油炸,这样的虫子香脆、酥嫩、可口。吃起来那是嘎嘣脆,类似于炸知了、蚕蛹的味道。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国外参展时,许多外国人对黄粉虫也投来了好奇的目光,经过推介,他们品尝之后也表示很喜欢,觉得和炸薯条的味道有些相像,2015年,欧盟食品安全署也将黄粉虫作为欧盟最具有潜力的食品之一。并且在太空实验中,黄粉虫也有许多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仅能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还可以以系统中植物的秸秆、蔬菜老叶等为食,成为系统废物处理的环节之一。”

  时长打破世界纪录

  初次听闻“月宫365”时,本以为密闭环境会使人压抑,更别说生活200天。而伊同学给出的回答不禁让人感兴趣起来。“‘月宫一号’分为两个植物舱和一个综合舱。我们生活在综合舱,当我们感到压抑时,我们就会去两个植物舱走走散散心。我比较喜欢看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书或是百家讲坛。当然,我们也有负责心理健康的人员,时不时进行通话,聊的也是十分轻松的话题。”相对于外面世界的快节奏,月宫里似乎更有生活的气息,在科研和工作之余,拥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

  “8位志愿者分为2组,交替入舱,第一班60天,第二班200天,第三班110天。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换班实验来检测不同的人对系统的冲击力。”第二班即伊同学所在班次,时长打破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

  谈及此,伊同学说:“是我们的一个尝试,我相信我的团队,我的团队也相信我们几个被选拔出来的志愿者。特别是,一想到自己浑身上下的数据(代谢、睡眠、情绪、行为以及各项生理指标)被记录下来,可以为祖国航天事业提供数据参考,便激动不已。”

  而此次出舱时间比原计划延迟了5天,是“故意”模拟的突发状况,且志愿者事先并不知情,主要是为研究突发状况下他们的心理状态,提供更多的实验数据。

  “在舱内的200天里,我们体验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也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科研经历。在密闭狭小的空间里生活,行动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性格上,相较以前也变得更加耐得住了,更有定力了。科研、劳作、吃饭、娱乐,我们在这朝夕相处的200天里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倘若有机会,真的在月球、火星建立了基地,如果还需要植物学方面的研究者,我是一定会报名的。这样的经历真的十分奇妙,让人向往。”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陕西志愿者 世界纪录 月宫一号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