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微信群消息混杂该怼还是忽视?专家:设定好与人社交的边界

2019-12-17 09:27:08  来源:华商网  


[摘要]谈业务、约饭局、搞社交、看通知、发广告……...

\

  工作群、同学群、家长群、业主群、家族群……

  生活方方面面都有“群”

  谈业务、约饭局、搞社交、看通知、发广告……

  更多的是方便还是被信息侵扰?

  专家

  群多不是问题

  要懂得优化社交能力,明确社交边界

  近日,广西玉林一小学家长群内几名家长讨论喝酒,引发一女家长不满,随后矛盾升级成为辱骂其他家长。该家长自称是中国社科院博士,骂战持续了4个小时,群内老师多次劝停,但无法阻止,老师只好退群。

  如今微信群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人甚至有近百个微信群。但其实很多人只是在微信群中存在着,并不一定参加群内发言,也有不少人喜欢在群内讨论或转发信息,当然也有人在群内错发信息的状况。

  这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优化社交能力?群多了如何处理?心理专家认为,想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主要是设定好与人社交的边界,不能拿生活的边界去上网。

  案例1

  学习群里约人晒太阳 尴尬到无人接话

  鹿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就在前几天,孩子的学习交流群里有个家长将消息发错了群,内容是要约人晒太阳,等她发现时已经来不及撤回了。群里其他老师家长也没有人再回复,这种情况下说不说话都尴尬。”鹿先生说,这是他最近遇到最尴尬的一件事。

  鹿先生说,他平时工作比较忙,再加上孩子的学习,所以微信群特别多,一共有95个群,其中与孩子相关的群有近30个,“这95个群基本上都被我屏蔽了,常用的不超过20个。我最讨厌在群里发广告的人,对于微商我会直接拉黑。平时有事需要与人沟通,我也都选择打电话或者见面说,不喜欢发微信,感觉浪费时间也说不清楚,对方如果没回复还耽误事。”

  案例2

  所有群都屏蔽

  最讨厌群里的话痨

  26岁的王女士在一家企业办公室工作,“我微信有19个群,常用的只有四五个。我所有群消息都是屏蔽的,也不会主动看群消息,除非有人艾特我,否则一律不看,所以也没有遇到过尴尬的情况,就算别人有误发消息我也注意不到。”王女士说,她三年前参加工作,刚工作时加了好几个工作群,“最讨厌群里的话痨,还有两个人不私信聊却在群里一直聊,没一点素质,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所有群都屏蔽了。”

  案例3

  晚上有人发信息

  会屏蔽群聊

  21岁的周先生刚工作,“我手机里有12个微信群,常用的5个群,分别是2个工作群、2个朋友群和一个家庭群。目前还没遇到过特别需要的群,微信群还是挺方便的,抢红包也很欢乐。不喜欢一个大群里两个人互相谝很晚,难道不能私聊吗?对于这种深更半夜还有人在群里发消息的,我会将群会调成消息免打扰。”周先生说,他平时喜欢看电影,有的微博博主说会在微信群更新热门美剧韩剧电影资源,“有的加进去并没有资源共享,而是很多人在里面发小广告,这种就很讨厌。”

  案例4

  曾错发信息

  群里喊“爸爸”

  32岁的张女士在一家设备公司工作,提到发错群的经历,张女士“噗”的一声笑出来,“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那会儿上初中,当时还没有微信,大家都用QQ。那天我们班的QQ群里正在热聊,我当时刚好找我爸有事,没注意点进了班级群,我发了‘爸爸’两个字,接着就跳出来了很多自称爸爸认领闺女的人,群里一下就沸腾了。”

  至今张女士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10年了,微信显示有66个群,“我都没想到我加了这么多群,平时常用的只有几个工作群和家里的两个群。”张女士说,自己的朋友圈已经关闭,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无效社交,平时工作又经常加班,自我的生活时间本来就不多,她就把所有群都屏蔽了,只进行选择性回复。

  案例5

  91个群聊

  常用20多个

  45岁的马先生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我有91个群,常用的20个左右,工作群学习群都有,每个群都是专门的群,一般很少有人在群里说无关的事。最讨厌在群里发广告的人,还有那种不管谁说个啥都阿谀奉承的人。”马先生说,小区物业群里也经常有热心人,有的人废话太多爱刷屏,会让人错过真正有用的消息。

  >>专家说法

  “怒怼的女博士”

  不仅易激惹

  与性格洁癖也有关系

  日本中央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王剑婷说,对于广西玉林家长群中女博士的行为,她分析认为和学历无关,“和她当天自身的情绪有关,小事情激发大愤怒。她想表现自己的强大,别人的行为不符合她的标准时,就会易激惹。”王剑婷说,一方面是间歇性暴怒,和路怒症的人有相似之处,焦虑值高,制怒能力差,另一方面是性格洁癖,通常比较偏执,要求自己优秀,具有强迫性人格特质,同时会搬出身份、后台去压制别人,这种人往往是因为自卑才会这样去武装自己,有不足才会要去表现,“自卑和焦虑是每个人进步的动力,但过度了便属于病例型特点,因一点小事情愤怒持续4小时是很难的。”

  群多不是问题

  重要的在于如何选择关注点

  王剑婷认为,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社交平台不再只是信息平台,“比如微信,最早的功能是传送信息,如今功能扩大化,也是商业平台,要多元地看待微商,无法单纯地说微信里发广告是对或是错。有人会觉得工作、广告太过于打扰生活,可以把微信分开,不同的社交账号添加不同的人,也是一种整理方法。”王剑婷说,有的人加了近百个群聊,但很可能里面都是没有人交流的无效群,而且很多群很久都不会点开,“如果有困扰,无关的群聊可以随时退群。所以群的多少不代表困扰的多少,这个数量和职业性质相关。每个人在群聊中被什么干扰,取决于个人的关注点。”

  如何优化社交能力?

  不能拿生活的边界去上网

  王剑婷说,人在群聊中应该明确怎样设定与人交往的边界,这也是优化社交能力的一个方法,“与人交往的基本应该是不给人添麻烦,如果你觉得别人打扰到了你的底线,那你首先应该搞清楚你的底线是什么。有的人会认为,别人应该为我服务、应该满足我的标准,那与人交往的边界会无限蔓延、放大,环境不同,边界也是不断变化的,不能拿生活的边界去上网。”

  同时,王剑婷认为,以前人们觉得打电话最便捷,如今社会发展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贸然打电话反而不礼貌,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所以不是紧急到需要打断对方手头上的事的情况,一般人们都很少打电话。

  夸夸群是解压方式

  但盲目夸赞会让生活更残酷

  前一段时间微信夸夸群很流行,如今已鲜有人提起。对此,王剑婷说,夸会带来安慰,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情绪,最近比较流行的丧的表达方式和夸有些相似,都是解压和宣泄。“但夸有一个问题是会抬高对周边人的不接纳,减少自身反思,沉浸在盲目的夸赞中会让人的接受阈值发生变化,如果阈值改变对生活是破坏性的,脱离夸夸群后只会觉得生活更残酷。” 华商报记者 佘欣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微信群 家长 专家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