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或将实行刷脸入园 实时查看展馆游客量

2019-09-01 09:36:01  来源:华商网  


[摘要]文学、艺术、考古、旅游、文化产业……陕西的文化发展全面开花,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成就了文艺...

\

\

  文学、艺术、考古、旅游、文化产业……陕西的文化发展全面开花,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成就了文艺,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扎实加强文化建设,让群众享受到了累累文化硕果,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背景

  我们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省备案博物馆达到314家。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具有广泛影响和感召力的盛典。认真做好革命旧址保护工作,弘扬红色文化,努力让每一孔窑洞、每一件历史实物都“开口说话”,去年延安、照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干部群众分别达到901.8万人次、89.7万人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活动,涌现出一批“时代楷模”“三秦楷模”。做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曲”等品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旅游博览会,发起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举办“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等活动,从陕西来了解中国成为越来越多海外朋友的共识。

  ——8月28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介绍陕西的文化建设情况

  陕西文化发展近年大事记

  《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主角》等一批经典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电视剧《黄土高天》、话剧《平凡的世界》、歌曲《一路走来》等4部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柳青》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秦俑考古项目”荣获2010年度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2013年石峁遗址荣获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目前全国仅有两处考古遗址获此殊荣。

  陕西秦始皇帝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成立,占全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的四分之一;西安市政府设立“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这是全国第一个大遗址保护特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7处遗产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8年,实现旅游收入5994亿元;游客接待量达6.3亿人次,相当于全世界每11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来过陕西旅游;境外游客接待量达到437万人次,是1978年境外游客接待量的378倍。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约3.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736.31亿元,陕西正在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故事1

  作家邢小利:

  改革开放让我走上文学之路

  邢小利说,当作家是年少时的梦想,走上文学之路,则得益于改革开放、文学特别受欢迎的时代。

  为实现作家梦

  放弃教师职业和从政机会

  少年时的邢小利在长安的乡村度过,14岁到西安,高中毕业后先在西安新华书店当了3年营业员(临时工),1979年又被招工至陕西钢厂当工人。1980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师专(当时学校的全名)中文系。毕业后在西安市第九十二中学任语文教师,期间考取了陕师大在职本科。1989年在职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199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当作家是我年少时的梦想。”邢小利说,虽然当了教师,但他觉得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也有过从政的机会,他不喜欢,都放弃了。能走上文学之路,特别是能在比较专业的文学单位工作,可能得益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改革开放、文学特别受欢迎的时代。整个八十年代,文学大受欢迎,感觉人人都是文学迷。

  “我认为,当年的文学,也对改革开放、对思想解放、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邢小利说,在中学教书期间,当时的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杂志缺理论编辑。邢小利的大学老师、著名的托尔斯泰研究专家雷成德教授欣赏他,把他推荐给《长安》杂志副主编、理论组负责人李健民,由此被《长安》杂志借用或者说聘用了4年,本来是要调进去的,但学校不放,拖了4年,等学校放人的时候,《长安》却没有人员指标了。机缘凑巧,陕西作协的《小说评论》也缺理论编辑,编辑部的几位老师都认识邢小利,觉得他很合适,不到一个月,就把他调了进去。

  1989年,邢小利在职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199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后,邢小利先后任《小说评论》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陕西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秦岭》杂志执行主编。

  第三代陕西作家铆足劲寻求属于自己的艺术门径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作家,邢小利对陕西当代文学的发展十分关注,也有自己的思考。

  他说,陕西作家大致分为三代。以柳青、王汶石、杜鹏程为代表的上个世纪50年代那一批作家属于第一代,评论家胡采用“从生活到艺术”就概括了那一代作家普遍性的艺术特征;到了70、80年代,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邹志安、京夫、莫伸、王宝成、王晓新、程海等作家相继走上文坛,他们作品的艺术风貌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已概括不尽了;而到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走上文坛的这一代作家,如叶广芩、杨争光、红柯、王观胜、冯积岐、方英文、寇挥等,则几乎是一人一个艺术世界,难以用一种艺术范式和批评模式概括他们。

  比较而言,第一代作家在政治、艺术、生命三者中,艺术和生命是围绕政治这个核心的,第二代作家更加重视艺术自身的价值,而在艺术与生命二者中,又以艺术为中心。他们差不多都以文学圣徒自居,对艺术有一种圣者的殉道精神,陈忠实有“文学依然神圣”的名言,路遥因拼命写作劳累过度而英年早逝,邹志安英年病逝前还说他对文学“不悔”,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到了第三代作家,他们既重视艺术的价值,也重视生命本身的价值,也就是说,他们既看重写得好,也看重活得好。

  农村题材、现实主义,这两大特色是柳青、王汶石等第一代作家给陕西文学奠定的基础,而后陈忠实、路遥等第二代作家承续了这个传统并各自有不同的艺术突破和文学精神上的超越。

  艺术世界比较复杂和丰富的还是第三代作家。从创作方法上看,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王观胜、叶广芩等人,他们在艺术观念上还比较传统或接近传统,他们的小说还着重于描写人物,而60年代出生的红柯、寇挥等则比较先锋,他们的小说重在写意象,作品中的人物已是意象和现代观念的存在了。50年代出生的杨争光、冯积岐、方英文等一批作家,处于新与旧之间,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有挣脱传统追求新潮的一面。可以看到,这一代作家纷纷铆足了劲,正在寻求属于自己的艺术门径,以期新的艺术突破。

  故事2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信息资料部副主任王勇:

  整个社会对文物的关注和对文化的需求都在提升

  王勇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作16年,刚开始说起自己的工作大家都觉得是冷门行业,现在说起来,大家都会好奇地多问上几个专业问题。

  2003年,王勇进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作,实习期做讲解员,随后调入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单位成立信息资料部,他调入该部门,主要从事网络、数字化、信息化工作,目前任信息资料部副主任。

  王勇还记得,2003年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占地面积仅有380亩,3个遗址坑、一个文物陈列厅、一个环幕影院,展示秦俑坑遗址和兵马俑、少量的临时展览。大门正对的是一条长长的街道,两边搭着简易棚,售卖各种粗制的仿制品陶俑,沿途还有不少拉客、呼喊、兜售的现象,园区闹腾腾的、秩序比较乱。

  2004年,在政府支持下,将东门外约400亩的地方征为场馆用地,建设园林绿化区和人行步道,正式入口移到了高速公路和县级公路的交叉口,博物馆占地面积增加到了800亩左右。还建设了兵马俑国际旅游广场和第一个大型停车场(即今天的1号停车场),步行街、商铺、餐饮也构成体系更加规范。

  2009年,省文物局下发文件,确定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建立大型遗址类博物院。秦陵遗址公园占地2.26平方公里,加上博物馆800亩、其他遗址约400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总占地面积超过4000亩。2005年7月30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公布《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将遗址区的保护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最大限度还原秦始皇帝陵

  让游客“近距离”观赏文物

  近十年来,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受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下了功夫。2010年国庆节前,博物院新开放两个展厅,K9901(百戏俑坑)和K0006展厅(文吏俑坑),展示内容不再仅限于武士俑。陵区还对秦陵的城墙进行了展示,还原建筑遗址。今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依据考古资料启动了秦陵内城垣展示工程,对当时的部分建筑进行复原展示,游客很快就能看到长达数公里的城垣和宏大的建筑遗址概貌。

  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五部委制订了“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游客的观赏体验。对秦俑坑遗址和文物做200亿像素分辨率的高清采集,在手机或电脑上就可以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的观察,解决了远距离观看和无法看到全貌的问题。今年6月又进行了升级,提升至500亿像素分辨率、720度全景式观看,让游客收获更直观、更立体的观赏体验。

  下一步将实行刷脸入园

  实时查看展馆游客量

  为了提升服务,博物院推出了许多线上服务功能,支持线上购票、刷证件入园,下一步还将实行刷脸入园。还开发了涵盖军队制度、文字历史等知识答题和互动H5游戏等线上互动程序,帮助大家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特别是“你好,兵马俑”程序,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照片找到相似度最高的秦俑面部,带给游客非常直观的感受。目前,博物院还在尝试实时信息发布,可实时查看博物院人数,将来会精细到每个展厅。

  “以前说起自己的工作大家都觉得冷门,现在说起来都会多问上几个专业问题。”王勇说,很明显的感受是整个社会对文物的关注和对文化的需求都在提升,近年来大家对文化和博物馆的热爱持续增温,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游客量从2003年的100余万人次达到去年的856万人次,在国内文博界的热度仅次于故宫。

  故事3

  西安市新城区西三路社区:

  社区办晚会节目多得演不完

  练书法、唱歌、跳舞、走T台……西安市新城区西三路社区的日常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办晚会,节目多得演不完。

  开辟活动场所

  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这是西三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董养民从事社区工作19年总结的经验,正是因为这一理念,西三路社区的文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

  8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尚德路和解放路十字西北角的西三路社区。

  社区一二楼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三楼为综合服务大厅,四楼则专门开辟为社区活动场所,设置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书画室、儿童图书角等,会议室兼具党员活动、电子阅览、四点半课堂、道德讲堂、法律讲堂、家长学校等功能。记者注意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门上贴了一张课表,合唱练习、葫芦丝排练、舞蹈队、模特队、社区瑜伽、党组织生活、开心教室暑假课堂等课程,从周一到周五安排得满满当当。董养民介绍,社区还特意邀请了小学音乐教师等专业人士,为居民活动提供志愿指导。

  练书法走T台

  实现梦想体现社会价值

  上午11时许,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中老年模特队“雅美艺术团”正在排练节目,身着长裙、妆容精致,走起模特步时尚范儿十足。“年轻时忙工作忙家庭,现在社区提供场地,我们的梦想就能实现了。”队员们说,他们都是退休人员,因为共同的爱好组成了这个团队,每周定期来排练,有时还会出去表演,业余生活健康快乐,打麻将的也少了。

  社区书画室内,书画协会的会员们正在整理撤展作品,他们前几天刚刚举办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展出了100余幅书画作品。“有爱好有组织有活动,让我们在退休后还能体现社会价值。”书法协会会长梁晓东说,日常除了交流切磋,他们还会举行展览义卖等活动,义卖所得捐赠给社区贫困居民。有韩国、澳门社区工作者前来参观,大家还一起现场笔会、互赠作品。记者注意到,书画室墙上挂了一面锦旗,是书画协会给澄城县留守儿童赠送书法时澄城县教育局赠送的。

  文化树立社区正气

  提振社区精气神

  “社区文化团体很多,每次举办社区晚会,节目多得演不完。”西三路社区副主任刘宏说,文化丰富了居民生活,也拉近了居民彼此的距离。社区有一个鸿雁助老组织,一些有爱心的年轻人自发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这一组织的带动让社区形成了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居委会还设立了一面“社区微心愿墙”,社区困难群众将自己的心愿写在上面,其他群众前来认领,有小学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帮助困难群体完成心愿。

  “文化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树立社区正气、提振社区精气神。”董养民说,生活富足了、社会进步了,就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00年成立社区居委会时只租了一间民房,后来盖了几间平房,都没有条件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搬进楼房了、硬件提升了,政府还给提供活动经费,就能更好地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做好后勤服务。 记者 赵瑞利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秦始皇兵马俑 博物馆 游客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