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儿童意外事故频发 家长如何应对—— 扎牢“安全篱笆” 防患于未然

2019-07-19 09:07:03  来源:西安日报  


[摘要]每年暑假,都是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溺水、车祸……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原标题:扎牢“安全篱笆” 防患于未然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熊孩子’放暑假。”虽是玩笑话,却道出了家长的心声。

  每年暑假,都是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溺水、车祸……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暑期溺水成为“头号杀手”

  暑期孩子溺亡的悲剧频发。

  7月14日晚,东郊灞柳西路附近发生一起落水事件,父亲下河救落水的儿子,结果二人双双溺水身亡。

  6月30日下午,周至县田峪河峪口附近两名儿童下河游泳时,一名儿童不幸溺水身亡。7月13日,咸阳市礼泉县一男子跟家人在郑国渠景区一河道游玩时,忽然听到有人呼救,原来是一名六岁女童在玩耍时不慎从石头上滑落水中,在和孩子母亲一起救落水女童时,救人男子被湍急的河水卷走不幸溺亡。

  溺水而亡,已经成为孩子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0到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高达2万名,而同期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为3000多名。

  一次次悲剧,拉响了安全警钟。如何管控“熊孩子”远离溺水事故?首先,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护,不要让孩子在溪边、河边等逗留,不到池塘、河边洗手、捡物品等,不在喷泉、河边逗留聊天、泡脚,不和同伴结伴去河里抓鱼虾、蝌蚪,不私自结伴去人工湖、水区工程等危险区域游泳。遇到同伴溺水,不要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呼救并拨打110。

  误服毒物险酿悲剧

  西安市第三医院日前收治了两例误服毒物的患儿,一个2岁8个月的女娃误服了杀虫剂,一个3岁女娃误服高锰酸钾片。7月3日,2岁8月的女童丹丹误服杀虫剂由家长抱来儿科抢救室。因为难受孩子哭闹不止,儿科医生和护士们立即为她查体、洗胃,清洗出黄色的未溶解杀虫剂粉末,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经过留观后,丹丹生命体征平稳。原来,孩子的家长最近嫌屋子里有蚂蚁就买了几包杀虫剂,放在阳台,想着孩子不知道;谁知家里两个孩子玩耍时找到,丹丹误认为是食品吞下肚。

  据三院儿科主任孙大庆介绍,凡进入人体并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病理变化的物质,称为毒物。儿科中毒绝大部分为急性误服中毒,多发生于6岁以下,是儿科急诊常见病。在儿科,儿童误服毒物的病例并不少见。孩子年幼无知,好奇心强,往往拿到东西就放入口中,将带有甜味的药片或妈妈的减肥药当成糖果吃;把颜色鲜艳、芳香气味的水剂药物当成饮料喝,吃错药、药物过量或者将外用药当作口服药等,都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若能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可以得救;若处理不当,可能会留有后遗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假期开始前,家有“熊孩子”的家庭就应该做好安全“大排查”,比如检查阳台和窗户的安全护栏,收放好家中刀具、剪子和针等尖锐物品,为家中棱角分明的家具贴上安全护角,并提醒孩子玩耍跑动时注意安全,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夏季正是用电高峰期,空调、电风扇都必不可少。因此,家长最好定期检查家里的插座是否漏电、插孔是否用安全盖保护好,并告诉孩子不得在无人陪同的情形下使用电器用品,不要用手触摸电器开关等设备,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家有熊孩子,让人操碎心。”作为家长,监护人不仅要看护好孩子,还要不断地向孩子传授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只有扎牢“安全篱笆”才会防患于未然,让孩子安安全全、开开心心度暑假。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暑期 事故 安全知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