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看变化】咸阳旬邑:机械化收获玉米籽粒 彻底改变传统模式

2018-10-23 10:16:19  来源:西部网  


[摘要]机械收获籽粒一直是玉米生产的短板。今年秋收期间,记者发现,随着新品种推广,在咸阳旬邑,玉米也能和小麦一样直接收获籽粒,改变了多年的玉米收获传统模式。...

  西部网讯 (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杜晓文)机械收获籽粒一直是玉米生产的短板。今年秋收期间,记者发现,随着新品种推广,在咸阳旬邑,玉米也能和小麦一样直接收获籽粒,改变了多年的玉米收获传统模式。

  在咸阳市旬邑县的一块试验田里,已经成熟了两周多的玉米依然笔挺站立,基本没有倒伏,每个主秆上结的玉米棒也几乎在同一个位置,非常有利于机械收割。种粮大户姚忠正家流转的120多亩耕地,今年全部种上了这种适合直接收获籽粒的玉米新品种。

  旬邑县职田镇青村种粮大户姚忠正:“一天时间,将近80亩(玉米)全部脱成籽粒,变成现钱了,过去那个棒子收了以后,回去还要剥包谷,然后垒架,等干了以后还要脱离,费工费时,按我常年种植算下来,(120亩地)要用劳动力将近400多个。”

  记者在收割现场看到,联合收割机“吃”进去的是连杆带穗的整株玉米,通过“腹中消化”后,“吐”出来的就是一颗颗金灿灿的玉米粒儿,可以直接销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农业师郝引川:“你看这个籽粒的破损率相当的低,基本是完好的,再一个从杂质率来讲,基本收的是很干净的,也在0.8%左右,完全满足机收的条件,也达到国家的标准。”

  因为无法直接机械脱粒,人工剥棒、晾晒、脱粒是玉米整个生产周期最繁重的一项体力活儿,而新品种彻底改变了玉米收获方式。专家研究表明,玉米籽粒含水量大于25%时,机械收割籽粒的破碎率将明显提高,会降低农民收益;而要下降到25%以下,玉米杆大多会倒伏,或者玉米棒脱落,机械收割同样会降低农民受益。

  记者在旬邑县看到的是我省玉米育种专家薛吉全团队选育的三个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新品种,这些品种基本都解决了机收籽粒遇到的难题,目前,已通过省上审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农业师郝引川:“你像我们这个品种,比普通的品种要早熟3—7天,在成熟以后,在15天左右,它的水分可以降到25%以下。我们在渭北旱塬这个地方,已经连续进行了四年的试验示范,通过产量对比,我们这个产量稳定在800公斤以上,和普通的品种产量相当。”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近两年时间,我省已审定通过了省上自主培育的5个适合机收籽粒的玉米新品种。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玉米籽粒 咸阳旬邑 机械化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