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绝诗意穿越 文明风尚温暖加持 千年古都焕发现代时尚魅力

2023-05-18 07:47:10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一个厚重与时尚、开放与包容的新西安,正屹立在中国西部这片古老大地上,以独特的“城市魅力”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宾朋...

大雁塔北广场。 (记者 谢伟 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盛唐密盒》演出。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长恨歌》剧照。(记者 李安定 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时针已经指向了5月3日凌晨1:20,看完《长恨歌》演出的山西王先生仍久久不愿离去,震撼、唯美、动容、难忘……这是《长恨歌》4500余场演出中的一场,弦歌不绝,传承着千年古都的悠悠文脉和诗意之美。

  “能与‘杨贵妃’一起感悟爱情与兴衰,能在真山、真水间体验浪漫意象艺术场景,这样沉浸式的表演,真是太享受了!”来自江苏的游客周雨杰这样感慨。

  当然,西安的美并不仅仅体现在唐风古韵的穿越里,文明风尚已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新时代文化标签。

  每次演出散场后,有序撤离的游客、随手带走的垃圾、干净整洁的环境,成为《长恨歌》精美演出背后又一道点亮古城夜空的风景线;城市街道随处可见的“车让人”;旅游旺季市民友好地“让景于客”……这一切,共同造就了西安旅游的“金字招牌”。

  今年年初,江苏林姑娘临走前送给西安的一束花,感谢西安带给她的温暖,“西安治愈了我”是她对这座城市最深的感谢。

  鲜衣怒马又千年的古都西安,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的“演艺之都”“魅力之城”。

  对艺术品质的坚守成就了《长恨歌》的精彩

  古城西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创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是西安原创实景演出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今年五一假期,在西安各大剧场、青山绿水之间,各种沉浸式演出场场爆满。《长恨歌》更是开启一晚4场模式。

  从2018年开演之初一票难送、举步维艰到如今一票难求,扮演第一代杨贵妃的演员李洁,见证了《长恨歌》的起步和辉煌。

  《长恨歌》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陕西省文化厅)正式批准成立的专业艺术团体,主要承担实景舞剧《长恨歌》和《12·12》西安事变实景影画剧的演出任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分寒暑的练功、排练,奠定了台上70分钟的精彩。李洁回忆说:“‘唐玄宗’手中紧紧拽着凌空远去的‘杨贵妃’那一幕,舞尽了依恋、不舍与无奈,常常让观众不禁落泪。而背后20个人的团队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精确运用威亚装置,使舞台的表演空间得以立体化拓展。”

  常年坚持演出,崴脚、扭伤、骨折、肌肉劳损,对于艺术团成员来说早已成为必修的功课。面对疾病伤痛的折磨,他们选择咬牙坚持,形成了“轻伤不下火线”的共识。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对艺术品质的坚守,《长恨歌》连续5年入选“中国实景旅游演艺十强”,自首演以来创造收入14.36 亿元,网络平均好评率达99%以上。为了感谢游客对舞剧《长恨歌》的喜爱,今年五一假期每天安排4场演出,总计演出19场,接待人数5.29万人次,接待人数是2019年的两倍。

  “看了还想看”“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这是观众留言最多的话语。

  “演艺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特色表演,而是一种建构文化原真性的重要方式,是旅游目的地主动建构并展示地域传统文化的尝试,是地域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诠释过程。”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新垣说。

  为了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长恨歌》借助现代科技,营造出了十分震撼的舞台效果。贵妃起舞,水幕扬起,美人丰腴娇柔的倩影若隐若现;安史之乱,熊熊燃烧的火海席卷湖面,热浪扑面而来。万星闪烁的梦幻骊山、滚滚而下的森林雾瀑、展翅飞翔的白鸽、天际荡秋千的贵妃……作为文旅融合的典范,舞剧《长恨歌》实现了让“真山真水真历史”为我所用和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的突破,借助现代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段,实现了常改常新、常演常新。

  2021年冬季为推进旅游市场复苏,冰火《长恨歌》创新推出,实现了北方冬季室外实景演出零的突破,变“冷资源”为“热经济”,打破西安乃至陕西的旅游格局,开辟了中国旅游演艺新的蓝海。

  2022年12月10日,华清宫迅速恢复开启冰火《长恨歌》演出,吹响了文旅演艺复苏的号角,成为文旅演艺行业复工复产的创新案例领头雁。

  《长恨歌》在不断升级中坚持“旅游为体、文化为魂、标准为矛、专利为盾”的“长恨歌模式”。该模式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很早以前就写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促进陕西文化旅游产业走出去的主推模式。

  西安入选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实至名归

  近年来,西安不断拓宽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打造“高颜值”“文艺范儿”“沉浸式”主客共享的文旅项目,在“重体验+高融合+强科技”三张文旅新场景“王牌”的加持下,包括《长恨歌》在内一批文旅深度融合项目频频“出圈”“刷屏”。“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等一系列沉浸式演出,叫响了一批知名文旅IP,极大地提升了游客关注度和到达率。

  今年1至3月份,西安接待国内旅游者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倍;旅游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2.5倍,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西安登上五一热门旅游目的地十大城市榜单,接待游客1330.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4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19.23%、29.59%。

  5月5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推出的“中国美好生活城市(2022-2023)”发布盛典在成都举行,西安入选十大“旅游向往之城”。

  “西安近年来‘出圈’的文旅活动高潮迭起,在各大平台时不时就会看到西安火爆的文旅市场景象。我认为,此次西安入选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实至名归。”“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大调查特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魏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文明风尚与千年古都共荣共生

  “看了大雁塔的音乐喷泉,吃了很多特色美食,还有那么多热心市民,让我在现场热泪盈眶。”今年年初,江苏林姑娘离开西安前买了一束花送给西安,一句“西安治愈了我”让无数人感动。在各大社交平台,热情、暖心、安全、有人情味……成为外地游客提及西安时用得最多的关键词。

  “错峰出行”“让景于客”“礼让行人”这些文明风尚不仅实践于行动中,更是根植在这座城市每位市民的意识里。

  “遇到路口,远远地就看到车辆齐刷刷地停下来,让行人优先通过,真让人有点受宠若惊。走过那么多城市,西安是我见过人情味最浓的城市,这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爱心之城!”山东游客卢先生说。

  “西安我还会再来!”自驾2000多公里的哈尔滨游客王女士表示,这是一座有爱有温度的城市,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2022年5月起,西安广泛开展了320余场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实践、人人共享文明成果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西安共有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两家,陕西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8家。今年五一前夕,又一场声势浩大的文明实践活动——2023“西安因你而美·文明旅游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举行,“垃圾换水”主题环保活动、“文明旅游我践行”百米签名画卷、文旅促销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提高群众文明旅游素养宣传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探索文明旅游实践举措,在高品质旅游体验中感受文明旅游之美,引导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破题之年。西安深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以“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为奋斗目标,不断完善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的机制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以文铸魂助力民族复兴,加快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在经开区,开元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同时拥有超过1200座的大剧场、500座的小剧场以及6000平方米展演空间的场所,可满足歌剧、话剧、舞剧、音乐剧、交响音乐会、戏曲等艺术表演形式的使用需要,不仅成为当地“颜值担当”,还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国内一流文化精品。

  在西咸新区,拥有七大丝路风情主题街区的丝路欢乐世界,通过精美的建筑景观、丰富的文化元素、创新的表现形式,演绎多元丝路风情。市民游客可以感受风格迥异的丝路风情建筑和街区,可以去摩拾光咖啡厅喝舒适的下午茶,可以去琴音剧场欣赏百老汇音乐剧《丝路之声》,也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飞行过山车,还可以品尝特色美食……从而全方位感知丝路文化。

  随着一个个重大文旅项目完工、一座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陆续投用,西安打造出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年,西安将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积极推进,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400亿元,增长超过18%,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一个厚重与时尚、开放与包容的新西安,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的国际化大西安,正屹立在中国西部这片古老大地上,以独特的“城市魅力”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宾朋。(记者 杨明)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