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领:创新驱动 让“非遗”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助力添彩

2022-06-14 09:52:41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王建领介绍: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更是传承中华文明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陕西地处中国东西坐标轴,南北自然气候分界线,长江黄河分北岭,农牧文明分界线,集中国大地原点、北京时间标点、中华文明始点、丝绸之路起点于一处,上下5000年多元文明交融,非物资文化遗产最具典型性、代表性,以《东方红》、国典追悼《哀乐》、《春节序曲》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成为中国人表...

记者 杜静波 摄

  6月14日上午,省政协召开“延续历史文脉,连接现代生活,深入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月度协商座谈会。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王建领介绍: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更是传承中华文明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陕西地处中国东西坐标轴,南北自然气候分界线,长江黄河分北岭,农牧文明分界线,集中国大地原点、北京时间标点、中华文明始点、丝绸之路起点于一处,上下5000年多元文明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典型性、代表性,以《东方红》、国典追悼《哀乐》、《春节序曲》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成为中国人表达民族大悲大喜的必然选择,创造了唱红了天、唱恸了地、唱出一个欢天喜地的文化传奇。作为非遗大省,今天如何续写辉煌,时不我待、大有作为。

  我省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利用,上下合力,各方行动,出现了良性互动、成果出新的好势头。今天协商座谈会“延续历史文脉,连接现代生活,深入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这一主题,就是对非遗工作的最好诠释,体现了政协领导及专委会对当前“非遗”工作的重视与高水准认知。针对我省非遗有项目(国家级91项)缺活力、项目多品牌少的不足,提几点建议:

  一、思路上,保护性利用,利用中传承

  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发展三者关系,保护在于利用,利用在于传承,传承才能发展。非遗皆具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是我们回望历史的文化路标,抢救性保护要的是传统本真,克服类剪纸项目由艺术衰变为技术的倾向。非遗项目不同于标本,创新利用让其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是非遗发展的动力和生命。

  二、机制上,以人为本,市场导向,在地统筹,多方协作

  以人为本,首先是发挥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主体作用,严格认定,系统培养,精准服务,着力解决传承人年龄偏大、示范能力弱的不足,提升传承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让非遗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大局中得到发展。政府支持不是政府包办,用市场导向激发活力,既茁壮非遗项目本身,又可吸引社会广泛参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统筹协作,纵向上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横向上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创造非遗项目互相加持、共同繁荣的环境,变单打独斗为联袂生辉。

  三、政策上,引导扶持,精准服务

  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是关键。在落实国家非遗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财政投入,百姓受益是最原始也最实用的保障政策。政策引导须着眼于发挥非遗在文化建设中的综合作用,开发优势产业、乡村振兴等,非遗应有一席之地。要吸取兰花花、走西口等非遗品牌墙内开花墙外红的教训,政府在塑造品牌上应有所突破。

  四、工作上,抓重点出精品,点上开花面上拓展

  非遗传承发展,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各自为战;又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高原无高峰。非遗工作要开创新局面,必须选中优势项目、优势项目中再打造精品项目、知名品牌,立点、延线、扩面,发挥重点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非物质文化出物质成果,出文创精品,创交流平台、建演示场所,通过大众参与互动,扩大影响,提高效益。三是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易俗社等列入全国重点及知名品牌陆战,与“互联网+”空战结合,加大宣传、提高营销。既注重传统又着力升华,让农耕文明的精神幻化与现代科技对接,让非遗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陕西。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王建领 文化事业 月度协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