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东风劲】百年丰图义仓:古粮仓发展乡村游 描绘乡村振兴新景象

2022-04-25 19:11:3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乡村振兴东风劲】百年丰图义仓:古粮仓发展乡村游 描绘乡村振兴新景象...

  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徐常壹)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确保粮食安全,保障粮食供应,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所重视。位于陕西省大荔县的中国古代粮仓——丰图义仓,屹立百年且至今仍在使用,体现了中国人在粮食安全方面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其建筑更是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4月25日,“踔厉奋发争春早,乡村振兴东风劲”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丰图义仓,中省市30多家媒体记者深入这座百年粮仓,触摸历史痕迹,追寻文化记忆,感受乡村振兴新景象。

  百年悠久历史:全国唯一仍在使用、兼具文物、旅游价值的古粮仓

  丰图义仓位于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始建于1882年,距今有140多年历史,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仍在使用、兼具文物和旅游价值的古代粮仓。该仓为长方形仓城,坐北向南,中有天井,东西宽约133米,南北长83米,仓内建有58孔窑洞,总共可储备5000多吨粮食。

  据史料记载,丰图义仓由晚清朝邑人、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阎敬铭倡议修建。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多人,朝邑尤其严重,所以大臣阎敬铭倡议修建粮仓,竣工后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在光绪二十六年的关中大灾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赈放粮,救活无数百姓。阎敬铭,因此被人们尊称为“救时宰相”。

  丰图义仓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整个建筑格局为城中城,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外城为夯土筑城,是义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而内城以仓墙合一的建筑形式构筑,同时具备防御和仓储的功能。这种集粮仓、城池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特点,在古代军事、粮仓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都极具代表性。

  建筑设计独特:储粮室一年四季恒温 顶层厚度达1.8米

  丰图义仓历经140余年,至今仍然能够承担国家储备粮食的任务,主要得益于其精巧的设计。“储粮室侧墙厚度1米,顶层墙的厚度也达到了1.8米,地面又有木板铺底,而木板与地基之间还建设有通风道,保持气体的流通,这样可以保证粮仓内一年四季都是恒温的。”大荔县丰图义仓粮食储备库主任刘玉宝介绍,通过以粮养仓的形式,丰图义仓一直储粮不断,按时、按量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

  每年的六月中旬是丰图义仓入粮的重要节点,整个入粮过程持续一个月左右。工人们用原始的架子车,将一袋袋小麦依次送往各个储粮室内。“一座清末时期修建的粮仓,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正常使用,这和其建筑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刘玉宝感叹。

  在完成国家储粮任务的同时,丰图义仓正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丰图义仓景区建起了阎敬铭雕像,先后修缮仓顶渗漏部位和排水道,对墙体进行碱化处理,并建成12个文化展馆,还设置了吸引游客的农耕文化体验区。2019年,丰图义仓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逐步发展的景区以粮食文化、廉政文化、大荔文化为特色,正成长为渭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助力当地绘就乡村振兴新景象。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乡村振兴 百年 古粮仓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