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线北移 海绵城市能解决城市内涝吗?

2023-08-19 13:36:11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摘要] 今年夏天,强降雨占领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有网友调侃,西安的一只脚已经迈入“湿润地区”。...

  今年夏天,强降雨占领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有网友调侃,西安的一只脚已经迈入“湿润地区”。

  调侃没错,降雨线北移已成事实,也因此带来了城市内涝和郊区洪涝,7年前的“小寨看海”、两年前的郑州地铁水淹事件,再到今年的京津冀暴雨,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喂子坪山洪。

  面对气候变化和血的代价,北方城市不得不思考,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做好防灾减灾?其实在“小寨看海”事件发生后,西安已经启动海绵城市建设,6年过去了,这一工程是否解决了城市内涝的问题呢?

  近年来北方多地发生严重内涝

  7月底,京津冀地区突降暴雨。

  北京永定河水位上涨导致小清河桥垮塌;门头沟爆发山洪,清水镇斋水镇一带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一度成为“孤岛”;怀柔区桥面下沉。截至8月8日24时,北京全市因灾死亡33人,主要由洪水冲淹、冲塌房屋等原因造成;因抢险救援牺牲5人。还有18人失踪,包括1名抢险救援人员。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近129万人受灾,房屋倒塌5.9万间,严重损坏房屋14.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2.5万亩。

  8月11日,央视新闻报道称,本次强降雨期间,河北省降雨量折合水量275亿立方米,保定、石家庄、邢台等局部地区24小时降水量超过400毫米。降雨量最大处发生在邢台市临城县梁家庄村,累计降雨量达1008.5毫米。因暴雨洪水死亡共计29人。

  可以看出,京津冀强降雨受灾最重的区域集中在山区郊区,但是近几年,也有北方城市的中心城区因为强降雨受灾。

  2021年7月,河南大雨,7月20日下午6时,郑州地铁4号线因为大雨被淹,12人死亡、5人受伤。8月2日的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截止8月2日12时,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而周边的新乡市、平顶山市、漯河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人员伤亡。

  陕西也没能幸免

  今年北方的大雨,陕西也没能幸免。

  8月11日下午,长安区滦镇街道喂子坪鸡窝子组因为短时强降雨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造成死亡、失联人员27名。210国道3处损毁坍塌,3处电力基础设施损坏导致900户居民停电,55个通信基站停机。

  这次的洪灾发生在山区,也让身在城区的市民担忧,毕竟谁也不敢忘记7年前发生在小寨的那次内涝。

  2016年7月24日晚,西安城区内多处积水,小寨天桥下汽车在水中拥挤停靠。因为雨水倒灌,西安地铁一号线、二号线的部分出口临时关闭。当晚,“小寨看海”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也是因为这次暴雨,西安市为了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逐步展开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西安市的海绵城市于2017年7月正式开工,共计62个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

  降雨线北移 城市规划建设抵御灾害能力有限

  北方多地强降雨、城市内涝。我们不得不思考、探寻,其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级教授、博导罗平平介绍,原因有多个方面。

  其一是气候变化,降雨线北移,以往很少出现内涝的干旱、半干旱区域降雨量明显增多。同时,人类活动导致的变化,例如植树造林同样具有两面性,越来越多的植被也会增加蒸发量。同理,流域的水库增多,水面面积增大,蒸发量也会增多。再者,CO2排放增多导致的热岛效应也会增加雨量。

  另外一方面,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讲,相比于人烟稀少的区域,人口聚集越多的城区,对灾难的感知程度有一定的扩大效应。

  罗平平说,从城市的规划上看,对于灾害的预见期较短,应该相对延长预见期以应对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举个细节上的例子,城市的绿化花坛,有很多是高于地面的,暴雨来临水就会从上至下灌到路面。但如果让绿化区域低于人行、车行区域,不仅不会让水倒灌到路面,还能起到储水作用。”同时,应急系统的响应能力、灾害的抵御能力有限,防灾设备开发不足等原因,也让城市内涝的后果变得严重。

  同时,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地上建设常常优先于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排涝体系更新速度跟不上城市的快速扩张。

  此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曾发布文章表示,由于城市人口密度高,用水量大,地下水位低,造成河道基流小甚至断流,城市洼地也被用作新城开发,进一步削弱城市的蓄洪截流能力。这也是我国城市在极端暴雨条件下应对乏力的历史成因。

  海绵城市应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为了应对城市内涝问题,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

  什么是海绵城市?2021年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指引》中写到,海绵城市是指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内涝防治水平,削减面源污染,促进雨水回用,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国家住房建设部的官网也曾对海绵城市的作用作出描述: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以内的强降雨,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

  海绵城市在新建城区效果显著 但在老城区效果有限

  2017年至今,6年过去了,西安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如何、效果如何?

  据业内人士称,西安的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城区,例如小寨片区;另一部分是新建城区,例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建城区的规划合理吸纳了科学的海绵城市理念以及排水理念,并投入建设。但老城区的效果就比较有限了,能起到比较好效果的是生物滞留池、屋顶绿化等,有一部分规划内的内容其实无法真正落地实施。”

  日前,华商报记者前往雁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小寨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工作人员称,小寨片区有海绵城市专门的PPP项目,项目由西安市住建局直接牵头并负责。“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项目,涉及各个部门,而且海绵城市这部分‘毛细血管’起不到太多作用。不是说建一个海绵城市,就不会出现积水了。要说海绵城市建设完成有啥效果,我也不知道,没人能说得清楚。如果说短时间集中降水,导致小寨被淹,应该属于城市汛情。”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称,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各种设置,在源头上把可控的雨水就地吸纳并利用,属于防洪排涝的辅助手段,而且主要针对的是小雨,超标的雨水牵扯到的应该是防洪排涝体系的问题,这部分问题归于管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城管部门。“不要过分夸大海绵城市的作用,要合理看待它,而且海绵城市属于新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沟通工作,甚至存在无法协调的事项,工作很难推进。”

  海绵城市对小雨起大作用 对大雨起小作用

  实施期间的困难在哪?雁塔区住建局的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比如说老旧小区要通过增加绿化,提升自然吸水能力,就要把小区的路砸掉,但是老小区本来就缺停车位,业主不会同意砸掉路面建设海绵城市,相反,他们需要的是增加车位。

  事实真的如前述两位工作人员所说吗?业内人士称,老城区的海绵城市的确只能应对10年一遇的雨,当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大雨来临,海绵城市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且,2016年暴雨后导致“小寨看海”,这件事成为后来小寨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即使现在项目已经完工,也没有人能保证不会再次出现当年的情景。

  而且,近年来我国年际降雨量分布不均,城市开发强度大,仅依靠海绵城市的源头削减措施,很难应对不同程度的降雨。也就是说,海绵城市对小雨起大作用,对大雨起小作用,海绵城市这个新兴概念,一定程度上被“神话”了。

  增设几个“罐子”可以有效避开洪峰

  既如此,该如何应对不断北移的降雨线呢?北方城市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说到排水,除了新兴概念海绵城市,还离不开城市管网,但是,雁塔区住建局的工作人员称,排水管网的流量已经固定,通往皂河的管道只有2米粗,集中降雨的时候,所有管道就会饱和,水收不进排水管网,也就排不利索。尤其是老城区的道路是20年前建好的,都是按照过去30-50年内降雨量大峰值来确定的排水管道直径,现在想要扩容只能重新修路。

  那么还有解决办法吗?罗平平介绍,目前北方城市的防灾智慧平台建设有限,灾难的抵御能力有所欠缺,防灾设备开发不足。要想在灾难来临后让前期的准备真正起到效果,需要一定的决策支持,让水利部门、应急指挥部门等多部门联合,同时培养专业的灾难指挥管理人员,并建立一个综合的全产业链的监测预警响应平台,利用智慧化的手段形成可以预防、及时响应并救援的系统,为防灾提供信息化保障。

  “其次就是防灾设备的开发,例如为了防止地下车库、地铁水流倒灌,利用水的势能设计挡水设备。再就是城市改造,比如说在老旧小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可能就是一个造价不高的罐子,一栋楼配置一个,整个小区算下来,水的滞留量其实不小,对于避开洪峰也能起到不小作用。还有就是汽艇船,这种设备在北方城市的应急设施配备中比较缺乏,但是好好利用起来的话,能在断电的时候起到大作用。还有就是建设固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再联合通讯设备,手机直接导航到避难所。”

  做好这些准备后,需要单独研究极端暴雨,尽可能地从城市管网更新出发,在建设的设计环节预留充足的预见期,结合系统、科学的防灾、救灾能力,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不给灾难可乘之机。

  华商报记者 李新怡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海绵城市 城市内涝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