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新经济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报告发布

2020-03-13 22:49:32  来源:人民网  


[摘要]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新经济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报告。...

  13日,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新经济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报告。该报告由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共同组建的“新经济指数课题组”推出。据了解,课题组后续还将持续发布新经济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及推荐案例。

  报告指出,近年来,互联网新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平台吸引大量用户,积淀了海量信息,拥有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调配能力,具有很强的“公共品”属性。平台企业在个人消费者面前,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如果任其野蛮生长,有时资本逐利需求会凌驾在公共利益之上。顺风车事件的悲剧,用户对大数据杀熟的担忧等等,曾引发舆论对新经济漏洞的批评。201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时评,提出“新经济如何成为好经济”的命题,要求新经济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追求商业利益时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在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经济企业挺身而出,发挥了高新技术的优势,助力疫情精准防控,为宅家避疫的人民群众雪中送炭,保障了社会正常运转,整体上表现出情真意切的家国情怀。新经济也是好经济,在这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中,不少新经济企业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感动甚至动容的答卷。

  课题组考察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中表现突出的互联网平台案例,根据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以及公众对相关服务的关注度和美誉度,由长期研究互联网新经济的专家学者推荐产生“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新经济是一个开放的赛道,在服务公众的赛道上应鼓励万马奔腾。本次案例推荐不仅重视BAT等超级平台,也适当选入一些中小微互联网企业,点赞其服务经济民生的创新尝试。

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案例

一、撑起抗疫后勤保障线的快递小哥

  在武汉宣布关闭离汉通道、市内公共交通停运后,顺丰快递小哥汪勇偶然闯入一个医护人员车辆需求群,由此撑起了一条抗疫后勤保障线。

  在历史上,还没有过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封城”,武汉医护人员的出勤和用餐都出现了问题,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不堪重负。千钧一发的时刻,顺丰小哥汪勇以他的勇气和坚持力挽狂澜。他组织志愿车队,接送医护上下班;联系餐馆和便利店,解决医护人员吃饭问题;奔波筹款,解决医护的各种生活后勤需求。快递小哥,这个网络时代的平凡职业,在汪勇身上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汪勇所在的顺丰快递,也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湖北顺丰先后有3500多名小哥奔走在一线,为医疗机构和市民传递物资包裹。疫情期间,顺丰航空直飞武汉航班量破百,运输防疫物资已过3000吨。同时,顺丰全网合计运输至湖北的包裹达上亿件,为前线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运输提供着强大的物流保障。

  在这场公共危机应急处置中,新经济企业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互联网平台精准对接需供,迅速动员社会资源,强大的物流能力弥补了疫情早期政府应急资源不足和官办NGO运作能力的迟滞。摩拜和青桔单车的参与,让住在医院附近的人有了保障;滴滴被汪勇的执着感动,将司机的接单范围从3.5公里扩大到了15公里。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企业和从业者,用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力量,聚拢温暖,守护英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陆琪)

二、钉钉为5000万中小学生开设在线课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学校延期开学。为不影响学习,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以钉钉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抓住机遇,纷纷打造“云课堂”,为各地“网课”提供平台支撑。据媒体报道,截至2月25日,钉钉已支持了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300多个城市和农村地区,超过5000万学生在线上“网课”,表现耀眼。

  多年来,线上教育一直是线下教育的配角,在本次疫情期间终能一跃站上“C位”,成为各年级学生的主流学习模式。使用互联网技术重塑教育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教育平台一方面能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开、共享,有效解决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教育资源失衡的状态,促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更加适应洪水、雪灾、沙尘暴、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异地场景下的学习需求,成为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全国上“网课”是未来“云学习”时代的一次全民峰值测试。线上教育在获得“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软件捆绑、强迫打卡、缺少互动、强度过大、效果不佳以及偏远地区不能上网等问题。对此,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对各地“网课”及时做出指导和规范。未来,VR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国家标准的建立,将成为线上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战略总监 谷文杰)

三、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和WeLink等在线办公软件助力复工

  2月3日起,国内企业纷纷启动在家办公模式,在线办公软件成为复工复产的“刚需”。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华为等互联网大厂及科技公司纷纷免费开放在线办公软件,微信、钉钉、飞书和WeLink等各显其能,如外勤打卡、300人左右的视频会议、统计健康情况等,方便广大企业恢复运转,满血复活。2月以来,钉钉和企业微信等办公类应用在下载榜单中居前,背后是数以百万计员工的工作体验正在被这些APP改变。

  一手抗疫情,一手保经济,才能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降至最低。微观层面,在线办公软件使得组织中的成员不因物理距离而松散,保障员工协作效率和企业运转活力。视频会议如此好用和普及,让宅在家里也不得不“洗头”成为了网民流行的“梗”,和远程会议相关的网络段子层出不穷。宏观层面,龙头互联网公司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成熟的远程办公解决方案,优化协同工作场景,成为稳经济、稳就业的有力抓手。

  疫情防控推动在线办公软件快速渗透进尚未数字化办公的企业,使得居家办公模式得到普及,也给从4G向5G跃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新的想象空间。这不仅是疫情期间的临时应变,而且将通过互联网再造企业的组织方式,例如分布式办公和云链接,将成为企业运作的常态。这些在线办公软件的升级和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ERP的2.0版。(人民在线主任舆情分析师 董晋之)

四、通讯大数据支撑各地精准防控

  在疫情期间,手机用户可免费查询曾经到达或途径的地点、同程患者、周边疫情等,进行疫情风险的自我评估。几大运营商利用通信大数据,研判人群迁徙、人群分布等情况,支撑疫情溯源和精准防控,还可以通过热力图评估特定地区复工复产进度。

  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精准化。不仅是通信大数据,还有飞机火车、移动出行、电商、商超消费等大数据,反映当下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消费能力;如果再加上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表达平台的大数据,反映中国人的价值诉求和审美偏好,合起来就是中国社会的全息地图。挖掘这些大数据,可以精准把握经济社会运行的脉搏,助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大数据对政务、企业和公民个人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但同时必须恪守法律伦理的底线。个人信息泄露会给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疑似患者带来歧视,也会让健康人群对信息采集产生抵触心理。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要求收集联防联控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应坚持最小范围原则,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毕竟,科技向善而不能助恶,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有待释放的巨大魔力掌握在可控范围内,让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而不是增加不安全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 祝华新)

五、新老电商和门户网站为农产品神助攻

  疫情之下,因销售渠道和交通不畅,多地农产品滞销。以“猫狗拼狮”为代表的头部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帮扶措施。

  ——阿里巴巴启动“爱心助农”计划,集合天猫、淘宝、聚划算、盒马鲜生、饿了么、阿里乡村事业部等,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打造农货销售网络。一场淘宝直播帮助烟台销售西红柿近1万斤、黄瓜1.5万斤、草莓6000斤。

  ——京东开通“生鲜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过京东生鲜、七鲜超市、七鲜生活、友家铺子进行全渠道、多业态落地。在线下,京东七鲜超市、七鲜生活,及社区团购友家铺子等平台,保障农货触达居民。

  ——拼多多探索“市县长直播,农户多卖货”新模式。安徽砀山县县长直播推销砀山酥梨,浙江衢州市市长推销衢州椪柑,广东徐闻县县长推销徐闻菠萝。

  ——苏宁联合苏宁小店、家乐福等旗下力量,扩大农货销路。推出“家在苏宁拼购”直播计划,利用苏宁线下门店主播+网红主播,对农户商品进行一对一帮扶计划。

  此外,快手、贝店、云集、西瓜视频等电商新秀也纷纷启动“助农”计划。拼购、直播等新模式持续发挥重要带货能力。凡是在快手站内发布带有“携手助农”标签的生鲜果蔬类电商短视频,快手电商将给予流量倾斜;亦邀请众多头部主播,免费为需要帮助的农业类电商账号助力卖货。

  人民网、红网、中国江西网等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发起信息化助农,别开生面。人民网·人民优选推出人民战“疫”·助农信息收集平台,及时收集相关地区农产品的滞销求助信息,开展优质扶贫产品线下品鉴展销。红网与湖南一众新媒体联手,在省委宣传部、网信办的统筹指导下,对接省内各政府涉农部门,帮扶加快滞销农产品销售。通过红网等媒体的宣传带动,湘西州蔬菜的销售量从日均200吨左右提升到了340吨,柑橘销售已经完成99%;郴州蔬菜销售了3000多吨,水果销售了400多吨;永州江永县线上线下已销售砂糖柑120多万公斤。

  全网电商平台和各地的“助农”行动,使得线下供应端与线上消费者得以直接连接,果农商家今后会越来越多地往线上走。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变革,打造“平台型”冷链物流体系。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保障老百姓民生、稳定物价,更是通过电商+物流的现代物流体系,对中国广大农村经济零售业的创新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胡江春)

六、多家博物馆举办“云展览”

  受疫情影响,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临时关闭,“云展览”模式同步开展,展品更多,场景更丰富。如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扩容,国家博物馆等8大博物馆在淘宝直播举办“云展览”,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疫情期间合作“云展览”等。这些“云展览”让疫情期间宅在家的观众一饱眼福,同时馆方赢得好口碑,平台也赚足了眼球和声誉,一场共赢悄然而生,“云展览”将是文博行业发展趋势已渐成共识。

  “云展览”模式在疫情前早已有之,但“雷声大雨点小”,一个重要原因是,“云展览”建立在文物数字化登记的基础上,而文物数字化登记是一项卷帙浩繁的工作。此次疫情的发生,倒逼博物馆重拾“云展览”利器。互联网平台也闻风而动,与博物院积极合作,利用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传统文化IP的现代表达。在政府、博物馆和互联网平台等多方合力下,“云展览”的质量和互动体验感显著提升。

  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推动下,新机遇新趋势已然降临。人们期待博物馆“云展览”常态化,与线下展览并驾齐驱,不断推动数字技术升级,提供更丰富场景,提升观众体验,推动文博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数字化“云展览”项目,需要充分处理好技术手段和艺术内容之间的关系,以艺术内容为主,技术手段为辅,才能更好地保证内容的完整和纯正。(人民在线主任舆情分析师 吴汉华)

七、B站:二次元网站变身“学霸”

  哔哩哔哩(B站)一直被认为是二次元娱乐文化的大本营,在这次疫情中,却被上海市教委“钦点”为全市中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之一,展示了线上教育“后起之秀”的勃勃生机。

  不同于传统教育网站,B站等视频网站是青年流行文化聚集地,以娱乐内容为主,此前在教育生态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它们成了在线教育的“冲锋队员”。除上线各年级课程,这些视频网站也同步结合平台原先的学习内容布局,推出不同的专题课程,以扩大内容品类的方式满足学生族的需求,掀起了“到B站搞学习”一类网络热潮。在被官方指定为学习平台后,B站又引发了“不务正业的小破站如今竟然成了大学霸”等善意调侃,画风“一片和谐”。

  在疫情中,像B站这样的视频网站“边玩边学”的特殊气质,对年轻群体求知欲的反向激发作用愈发凸显,被舆论看作是成功的教育探索,为未来线上教育以融合学生兴趣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益参考。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视频网站长期存在的版权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未来进一步转向学习型平台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内容版权的规范,增强课程的质量和独创性。(人民在线主任舆情分析师 李青鹰)

八、阿里推出健康码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杭州率先推出市民数字化健康证明——“健康码”。健康码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健康码实施“绿、红、黄”三色码动态管理。

  健康码的出现,使公众告别了传统的健康表格,告别了“靠腿、靠笔、靠纸”的申报体验,实现了“无接触式”查验,整个流程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健康码一经推出即广受欢迎,迅速推广至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多个地区,两周时间内已落地超过200个城市。

  健康码创造了人与信息高度融合的又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可以说是疫情期间科技助力社会治理的一个经典案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健康码也侧面折射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政务建设的成色。可以看到,一些地方也复制了类似产品,但由于缺少技术支撑和操作经验,遭遇网民吐槽登录困难、使用不便。健康码诞生于杭州并不意外,它正是起源于阿里系的技术探索与杭州城市治理需求的“化学反应”。抛开“地利”的因素,数字化治理如何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协同,更好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值得深入探讨。此外,针对不少网民呼吁的健康码跨省乃至全国层面的数据共享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与之相伴而来的数据安全与隐私等问题,也需要在现实中不断探索。(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刘志华)

九、滴滴组织多城市医护车队

  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全国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举措,日常运力大幅下滑。尽管政府部门定向调配资源,但是很多地方生活医疗物资运输和防疫人群出行的需求依旧未能得到满足。滴滴公司发挥互联网移动出行平台的优势,内部协调资源,组建医护保障车队,免费接送防疫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截至2月25日,滴滴医护车队已在全国14个城市免费接送23680名医务工作人员。

  流动的中国,如何实现日常出行的智慧化管理,是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模块。互联网移动出行平台的应用,可以推动交通领域数据共享,提升资源分配、利用的效率以及出行的舒适度。本次疫情期间,滴滴公司走出当年顺风车事件的阴影,包括滴滴在内的网约车司机与快递小哥一道,受到居医护人员和广大居民的衷心欢迎。滴滴的“口罩佩戴识别技术”,为网约车司机安全规范运营提供了“黑科技”的保障。

  武汉金银潭医院医务人员上下班服务,是“快递小哥”汪勇个人协调社会资源提供保障,汪勇的另一个身份是网约车兼职司机。在交通受限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农产品供求不畅,出现市民“买菜贵”,农民“卖菜难”。滴滴等互联网出行平台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其共享经济的价值还有挖掘的空间。(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战略总监 谷文杰)

十、生鲜配送业和餐饮业共享员工

  疫情暴发后,餐饮业与生鲜外送行业面临“冰火两重天”。盒马鲜生、苏宁、沃尔玛等零售头部企业率先发起跨界租调员工,利用餐饮行业的赋闲人力实现自身的劳动力补位,“共享员工”概念随即受到追捧,并延展至物流、酒店、设备制造和医药多个行业,部分媒体热赞其为实现双赢的新型用工模式。

  疫情特殊时期,“共享员工”发挥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属性优势,成为跨行业自救中的典范,不仅在实体行业层面缓解了一方“用工荒”、一方“复工难”的两极困境,展现了新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更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居家隔离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缓解了待岗员工的焦虑心情,有利于危机下社会群体情绪的健康和稳定。

  共享员工能否在后疫情时代走向常态化?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共享员工”具有诸多积极的社会经济价值,值得规范推广。但也有声音认为,共享员工在劳动者权益保障、员工归属感方面存在挑战,前景未明。事实上,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下,灵活用工即通过数据、管理等手段最大程度调配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方式,已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推崇。而随着5G、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加速迭代和渗透,人力等传统行业拥抱新技术、新模式的趋势是必然的。在此期间,共享员工模式如何突破人力外包服务范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共享”“技能共享”“价值共享”,为个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弹性空间和经济红利,是仍需思考的课题。(人民在线舆情分析师 夏玥)

十一、腾讯多方联动在线门诊

  疫情暴发期间,如遇身体不适,许多人担心去医院就诊造成交叉感染。腾讯公司联合微医、好大夫在线、企鹅杏仁、医联、丁香医生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招募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持证医生,为用户提供快速响应。用户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腾讯医典、腾讯健康小程序等,与医生线上对话,快速判断病情。腾讯健康还利用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呼吸道疾病问诊知识图谱,发布了“新冠肺炎AI自查助手”,帮助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用户自我评估病情,做出合理的就医安排,累计服务用户1400万。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就医习惯,“非接触式医疗”的需求明显提升,有效缓解了线下诊疗的压力。政府也出台政策,进一步放开互联网诊疗的范围,如国家卫健委两次发文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

  此次疫情,我国医疗系统经受了一次饱和式压力测试,在线问诊复通了患者和医生被疫情阻断的连接。未来需要解决互联网医疗的行医资质,医疗作为一种基于证据采集而展开的行为,即便排除面对面的交流,在线医疗能否通过互联网采集证据,进行核心诊疗环节?互联网医疗的另一个隐忧是信息安全,需要妥善保护用户隐私。

  可以预计,疫情将倒逼医疗体系改革。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的移动化、信息化,不是简单地把医院搬到网上,而是打破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重塑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流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让看病不再难,治未病,让人少生病。(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员 廖灿亮)

十二、“人民好医生”为肺炎患者开辟求助通道

  疫情早期,武汉医疗力量严重不足,找人民日报求助成为很多患者绝处逢生的希望。人民日报开展全媒体行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线上求助通道,其中“人民好医生”APP发挥了信息枢纽作用。截至3月4日,共收到约1万条求助信息,及时移交中央指导组,由湖北省派发到各个社区网格,进行核对、救治。根据对求助者的回访,反映求助已得到解决的至少4567人。这个APP还开设了疫情防控中央信息平台,邀请三甲医院的医师做系列视频访谈;开发了“人民战疫总动员”游戏,全方位传播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及时校正公众对防控认知的偏差。

  疫情中逆行的医护人员,赢得了全民的敬重。“你守护生命 我守护你——人民爱医行动”,邀集47家企业参与,拟捐赠价值约11.25亿元的物资和服务,还组织优质农产品送往多地医院,助力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家庭生活。此外,组建人民好医生公益援助联盟,90余家单位捐助23.87亿元物资,驰援抗击疫情。

  疫情中的母婴健康,是人民好医生的另一项关切。近13万名网友填写相关信息,领取了孕妇或婴幼儿配方奶粉近31万罐,其中来自湖北地区家庭的申请100%通过审核,并优先派送。

  领军主流媒体的人民系在公共卫生危机中,不仅提供权威信息,而且发挥体制内的枢纽作用,畅通医疗急救路径,整合社会资源精准对接医院、医护人员、母婴等社群。这些年倡导的媒体融合不仅激活了信息流,而且穿针引线盘活了物流、资金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希望工程”时谈到社会动员机制的创新,看来新闻媒体在政府、NGO之外正在扮演聚合力极强的第三方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像人民网这样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虽然是国内第一家整体上市的主流媒体网站,却在这场公共危机中扮演着“社会企业”的功能,重视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盈利,通过市场化运作,扶助亟待帮助的社群,促进社会健康运行和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 祝华新)

十三、抖音直播开设“云剧场”

  新冠疫情之下,居家防疫激发了更大的娱乐刚需,而线下文娱停摆、库存节目捉襟见肘,造成娱乐供给的严重不足。抖音依托平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设直播“云剧场”,有效缓解了娱乐刚需骤增与线下供给骤降之间的错位。同时,为鼓励公众“少聚集”提供了良性娱乐内容支撑。

  将线下实体演出行业迁移到线上直播,是抖音直播的一次新尝试,也是直播行业链接线下、为其赋能的成功案例。一方面,疫情之下,抖音直播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多个“云IP”的尝试和探索,为线下演出的行业和个人提供了新的表达出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特殊时期抖音对释放互联网势能的深度思考。抖音在某种程度意味着年轻化和创新化,5G机遇当前,抖音直播的入局,或将重新定义文娱产业3.0时代,打破行业发展桎梏,重塑文娱市场新业态。

  抖音开启全民直播计划并使用百亿流量进行扶持,充分说明其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好内容加码抖音直播入局文娱,精品内容IP值得期待。然而,新颖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法律框架。内容“踩红线”仍是直播平台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随着监管趋严,这一风险对平台的威胁程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直播项目中的内容风控也不容忽视。(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员 陈丽)

十四、飞猪、饿了么助力高端酒店数字化复工

  酒店行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据中国饭店协会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酒店总营业收入相比去年下降67.81%。随着越来越多城市进入复工状态,飞猪、去哪儿等互联网平台反应迅速,与各大品牌酒店出台“硬核”措施,推出“无忧客房”“零接触服务”“酒店居家隔离”等创新服务渡过经营难关,确保旅客在防疫期间的出行便利和安全。

  飞猪同步发起了全国酒店“复工放心住”行动,覆盖全国超400个城市2万余家酒店。酒店“安心房”措施包括充分利用“防疫管理系统”APP对各环节进行全面把控,宾客需在系统中如实填报个人健康状况、出发地等信息,酒店应用数字平台为客人提供智能化无接触服务,包括自助入住、零秒退房、远程办理入住等。酒店餐饮服务也是防控重点工作,香格里拉集团、岭南酒店集团等高端酒店品牌纷纷尝试饿了么、美团等线上业务,推出品质外卖餐饮服务和“无接触服务”机器人送餐,全方位为顾客筑起安全之墙。

  疫情促使中国酒店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之路,无人酒店、智能客房管家、机器人酒店等科技创新颇受追捧。互联网平台发挥自身数字化优势,不断升级相关服务,“靶向”解决酒店行业复工复产难题,最大程度阻击疫情传播,为迎接疫情过后酒店市场的反弹做足准备。(海外网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卢永春)

十五、商务印书馆免费开放经典名著阅读资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知识服务平台上1300余种电子图书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随后又有一批22位名家、26部经典、125集学术经典名家视频导读免费开放。与此同时,许多知识服务平台开启了免费数字阅读资源,供因为疫情而拥有“超长”假期的读者享用。

  在知识付费产业链持续扩张的背景下,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知识服务平台免费开放数字阅读资源,分享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吸引读者用户的同时,更彰显一种情怀与责任担当:为读者免费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给读者以充实的阅读,缓解焦虑,力争在疫情防控之余能多一分内心的从容和思想的睿智。这也是对商务印书馆的一种精神传承,其123年前创立之时正是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

  在实体书店衰落、网络抄袭侵蚀知识产权的背景下,知识服务平台的免费阅读不再是常态,付费阅读才有更好的未来。在互联网新经济领域不乏“免费吸引客户,靠后端赚钱”的尝试,但唯有类似商务印书馆的知识服务平台免费开放的数字阅读资源不可辜负,阅读不会因免费而褪色,知识也不会因为免费而贬值,浸润其中的读者需要倍加珍惜知识服务平台的优质阅读资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才能鼓励知识创新、激励更多经典著作问世,也让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知识服务平台蓬勃发展,为读者和这个时代贡献更多的优质阅读资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南储鑫)

十六、e城e家助力蓝领劳动者稳岗就业

  疫情中上海医生张文宏曾经直言:整个城市可以停多久?大家不吃不喝、没地方买菜,有病不能去医院看,这个时候死掉的人要远远高于冠状病毒的死亡人数。大家应该尽快回归到正常生活。如何帮助蓝领劳动者稳岗就业,减少因疫情导致的待岗失业致贫等次生灾害?一家貌不惊人的家庭服务平台e城e家作出了真诚的努力。

  疫情袭来,e城e家平台的签约劳动者暂时无法登门提供家政服务,平台便主动与电商和地方大型商超合作,介绍线下配送的工作机会,增加收入。开放线上服务平台,撮合家庭服务供需,帮助成都、广州、济南、洛阳等地传统服务业劳动者对接订单资源,在疫情缓解的地区推动家政复工,让基层劳动者重新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为长期宅家避疫的居民送去暖心服务。

  考虑到有些地方的家政劳动者一时无法返城务工,e城e家推出2B的“免费企业培训扶持计划”,帮助每家企业建立自己的线上培训平台,开发直播和录播课程,可组织员工在线提升职业技能。2C的《家政知识小课堂》基于微信平台,涵盖相关岗位的几百个核心知识点,3周内开课21次,促进了家政劳动者专业度的提升。e城e家蓝领大学将原本基于线下的蓝领培训全部切换为线上教学,疫情期间学员数量比平时增长了一倍多。他们还在疫情期间启用了上百位优秀蓝领劳动者作为平台招生合伙人,携手促进家庭服务业在更多地方的落地开花。在各行各业处于停滞的特殊时期,合伙人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像黑龙江一位54岁大婶月收入2万元以上,超过了此刻可能面临降薪的白领。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不仅是指疫情染病者,也包括那些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劳动者。随着疫情态势的好转,后者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人民在线主任数据分析师 叶德恒)

  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加快5G网络和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前些年互联网新经济企业经常受到舆论的质疑和拷问相比,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全社会对各新经济平台的贡献可谓有口皆碑,新经济成了公众心目中的“好经济”样本。希望各企业以本次疫情为新的起点,不负众望,继续努力,为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做出一份贡献。

特邀专家点评:疫情推动业态的重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席教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原专职副主任彭波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远远超过2003年的“非典”。企业复工复产后也将面临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在变,供给渠道和方式在变,势必产生资源的整合和业态的重组。

  “互联网+”C端:17年前的“非典”疫情,催生了淘宝和京东等电子商务。此次疫情中,线上餐饮和快递大放异彩,“互联网+”C端业务有了很大增长。家庭重新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场景,催生了“宅经济”。居家所需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借电子商务平台获客成本降低,消费习惯集中养成,可望借疫情锻造成需求强大的产业链。网络视频和游戏给居家的网民带来紧张压抑心情的释放和安慰,疫情将推动娱乐业的在线化。

  “互联网+”B端:此次疫情提示了在线办工、远程会议等B端(企业端)应用场景的诱人魅力,特别是物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会加速建设。疫情会催生供应链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即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G 端:疫情还促进了“互联网+”的政务应用。各地普遍运用电信、交通等大数据,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作用。预计疫情过后,各地会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别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分众化、精准化,特别是提升公共危机的预警能力。

  互联网新经济不仅代表一种新的生产力,也代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像网约车、电子商务,需要政府管理平台、平台管理服务端,不宜简单参照传统的巡游车管理方式。不能用旧的生产关系约束新的生产力。在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高瞻远瞩,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驾驭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和边缘计算的能力,用新技术赋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刘志华)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疫情防控 企业 社会责任 案例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