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慧大棚到“定制”种子 陕西农业活力迸发

2025-07-10 07:57:28  来源:三秦都市报  


[摘要]7月8日至9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杨凌示范区与宝鸡市,从杨凌智慧农业的“指尖管理”、猕猴桃产业的“全链升级”,到宝鸡种业的“硬核突破”,见证了科技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让三秦大地焕发“智慧”活力。...

  孙先鹏介绍“棚掌柜”系统。

  7月8日至9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杨凌示范区与宝鸡市,从杨凌智慧农业的“指尖管理”、猕猴桃产业的“全链升级”,到宝鸡种业的“硬核突破”,见证了科技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让三秦大地焕发“智慧”活力。

  “武装”田间

  从“汗滴禾下”到“指尖管理”

  7月8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采访团走进杨凌示范区。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内,集雨窖收集雨水直供作物根系;无土栽培植物工厂里,蔬菜“栖息”钢架上,人工模拟的“太阳光”全天照射,营养液通过管道循环供给,精准滋养生长。

  更具突破性的是“棚掌柜”系统。“家里手机一点,地里大棚就卷,风、光、水、肥、药全由系统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棚掌柜首席科学家孙先鹏介绍,这套实现“五位一体”控制的系统,已在北方11省推广5万多棚,辐射带动30万亩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降低了农户种棚的劳动强度,为设施农业注入了数字活力。

  示范园内,深蓝智慧渔业示范中心的景象同样令人惊叹:8个白色养殖罐整齐排列,罐内水流循环不息,成群的彩虹鲷鱼苗在清澈水体中欢快游动。“我们的鱼不养在池塘里,全在罐子里‘住’。”杨凌深蓝数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EO苏群介绍,依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这里能实现95%以上的水体循环利用,相比传统渔业的“大换水”模式,节水效果显著。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渔业“靠天吃饭”的局限,具备高密度养殖、集约化管理、产出品质高等核心优势,为渔业发展开辟出一条高效、可持续的新路径。

  智慧果园

  从“等熟”到“智熟”的蝶变

  在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这座占地230亩、国内首个猕猴桃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内,成片猕猴桃树枝头坠着光滑饱满的小青果,藏着现代农业的“智慧密码”。

  在这里,传统果园正蜕变为“智慧工厂”,科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作紧密的“交响乐”。

  “等熟”变“智熟”,一颗果子身价涨。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总经理高志雄介绍,园区的果品预熟库是科技赋能的典型代表,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合作,智能调控温湿度和乙烯浓度,让猕猴桃入库即启动“预熟程序”,消费者开箱即食还能保持15天黄金赏味期。更关键的是,“预熟程序”为每批果实生成上市倒计时,不仅降低损耗,更让市场价每公斤提升2元—3元,成了农户的“增收密码”。

  科技的力量不止于园区内。通过“四改五提升”果业革命,园区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等“三品一标”建设,已在扶风、眉县等地示范推广新品种种植、栽培模式2000余亩,与7个重点基地联动发展全产业链。“230亩的核心园,正带动2000多亩示范田,未来还要辐射更广。”高志雄说。

  智慧“芯片”

  宝鸡种业“硬核”发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宝鸡正不断打磨这枚“芯片”的精准度与力量。7月9日,采访团走进宝鸡市生物育种实验室及田间地头,见证“宝鸡育”品种如何以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宝鸡人爱吃面,臊子面、擀面皮、油泼面……哪一样离得开辣椒?但这辣椒可不是随便种的,得合咱面食的‘脾气’。臊子面的辣椒得‘香而不燥’,擀面皮的辣椒要‘辣得柔和’。”在岐山县连片的实验田里,宝鸡市农科院辣椒油料研究所所长辛鑫手持“宝椒29号”育种材料,道出了育种的“靶向性”。这一品种从当地传统辣椒种质中克隆出香味物质合成关键基因,芳香物质含量显著提升。从育种到产业,辣椒正成为宝鸡“一碗面”经济的“风味基石”。

  在另一块示范田里,自主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宝豆10号”更显亮眼——其平均亩产达294.2公斤,创下全省大豆百亩“实打实收”单产纪录。“这品种是‘多面手’:耐旱、抗倒伏、不裂荚,还喜冷凉,能解决轮作中缺水的大问题。”宝鸡市农科院杂粮研究所副所长屈洋难掩自豪。

  作为宝鸡自主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宝豆10号”不仅丰产性突出,更兼具早熟、耐密植特性,有效破解了季节性撂荒难题。为让良种落地,2024年,宝鸡市农科院在岐山、凤翔等多县区建立示范田,通过采用扩行缩株机械化生产技术以及夏大豆“1234”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机和良法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大面积生产模式。

  “宝豆10号”的成功培育只是宝鸡做强种业“金豆子”的一个缩影。

  “相较于传统育种技术,生物育种具有高效、精准和定向的优势,能够培育出多抗、优质、高产、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还可减少农药使用,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潜力巨大。”宝鸡市农科院院长王周玉说,近年来,宝鸡市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持续发力,选育出小麦、甘薯、玉米、豆类、辣椒等农作物新优品种20多个。

  文/图 记者 谢斌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宝鸡 智慧果园 农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