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今年首只人工孵化朱鹮破壳

2025-04-09 07:12:21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人工孵化是朱鹮种群抢救性保护复壮的一种繁育方式,能有效提高人工饲养朱鹮种群繁育成功率...

  4月8日,记者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获悉:4月4日10时55分,陕西今年首只人工孵化的朱鹮顺利诞生;时隔不到24小时,4月5日8时6分,第二只朱鹮宝宝破壳而出。这两只名为“青青”和“呦呦”的朱鹮幼鸟是陕西今年首批人工孵化的朱鹮。

  “此次诞生的两只幼鸟体重分别是54.1克、56.4克,均达到正常幼雏体重标准。接下来,经过40多天的育雏期,整个人工繁育过程才能完成。”人工繁育中心工作人员李英介绍,“目前,这两只朱鹮宝宝状态很好,非常健康。我们为它们精心准备了‘宝宝餐’,白天喂食4次,夜间喂食1次,保障它们健康成长。”

  每年3月至6月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的繁育期。今年,人工繁育中心首批参与人工孵化的朱鹮卵有7枚。本次出壳的幼鸟为人工饲养的朱鹮亲鸟(环志为C24、C45)所产。朱鹮亲鸟于3月8日开始产卵,共产卵4枚,是今年当地人工饲养朱鹮中产卵最早的。

  “大宝因为出生在清明节当天,取名‘青青’,呼应春天万物萌发、草木初生的景象。二宝的名字‘呦呦’,出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人工繁育中心主任高洁介绍。

  人工孵化是朱鹮种群抢救性保护复壮的一种繁育方式,能有效提高人工饲养朱鹮种群繁育成功率。高洁介绍,今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已陆续有21对朱鹮产卵,预计今年新增幼鸟50只左右。人工繁育中心将继续采取自然育雏和人工孵化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朱鹮种群繁育工作顺利进行。自1992年朱鹮人工孵化工作启动至今,保护区已人工孵化朱鹮400多只,向国内外输出优质朱鹮种源300多只。

  (记者 段承甫 杨露雅)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人工孵化 朱鹮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