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大湾铺村通过党建引领发展壮大生态产业—— 守护好山水 过上好日子

2025-05-11 08:11:09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5月3日下午,在位于秦岭北麓、清姜河西岸的宝鸡市渭滨区大湾铺村,游客王莹与三两好友坐在“见山小院”农家乐里围炉煮茶。山间的风轻轻吹拂,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假期,太惬意了!”...

  5月3日下午,在位于秦岭北麓、清姜河西岸的宝鸡市渭滨区大湾铺村,游客王莹与三两好友坐在“见山小院”农家乐里围炉煮茶。山间的风轻轻吹拂,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假期,太惬意了!”

  山好水好,距离城区仅10分钟路程,大湾铺村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但发展受到了诸多约束。

  “根据秦岭和清姜河保护相关规定,我们村用地、用林、用水都有要求,大多数制造业都不符合,养猪、养牛污染重,也不能搞。村里耕地很少,又没啥产业,有条件的村民大都去城里打工了。”大湾铺村党支部书记高玲芝说。

  “不能再等了,振兴的路子总要蹚出来!”2021年的一次支部会议上,党员干部下定了决心。村“两委”班子到宝鸡、西安多个和自身资源禀赋相似的山村考察后,确定了以党建引领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路径。

  这一年,大湾铺村积极争取国家“巩固衔接”相关资金,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5座温控大棚,发展乳瓜、圣女果等产业,并请来山东寿光的技术员定期指导。

  发展产业谁来干?党员干部来牵头。每座大棚都由党员干部义务管护,大家跟着技术员一同学习作物栽植管理技术,渐渐成长为“土专家”。驻村第一书记、渭滨农商银行职员曹旭峰积极为大棚产业后续发展争取金融政策支持;高玲芝多次前往西安推介村里的土特产;村委会副主任高远前往宝鸡各大超市对接销售;村干部李菁、姚香莉、陈亚利等人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探索线上销售途径……

  大家携手战酷暑、抢茬期、跑市场,大湾铺村的乳瓜和圣女果迅速在市场走俏,每年给村集体带来近30万元的收益。

  大棚发展起来,带动村里10余人就业增收。脱贫群众范慧琴因为要照看身患残疾的丈夫,所以不能到远处打工。村里便聘请范慧琴到大棚上班,每个月工资3500元。

  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和其他项目资金,大湾铺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农村无害化旱厕改造,建立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污水管网接入城市大网,拆除违章建筑,绿化美化房前屋后和村道路,新建了停车场,安装67盏路灯……村里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村容村貌越来越好。

  乡村好风景带来发展好“钱”景。一个青年团队在村中考察后,决定来此投资,将村里的闲置院落改造成名为“见山小院”的网红打卡地。观山望水、围炉煮茶、品尝特色美食、住星空帐篷……“见山小院”每天吸引百余人来此消费打卡,今年“五一”假期更是一桌难求。

  “旅游的火爆也带动了村上土特产的热销。村上还发展了林麝和土鸡养殖产业,去年又添了3座蔬菜大棚,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40万元。”高玲芝说,“我们还到陕南的留坝县考察过几次,未来还想在林下种植猪茯苓、天麻等中草药,不断壮大村上的生态产业,真正让我们大湾铺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陕西日报记者 孙鹏)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