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展现新担当 提质增效实现新作为 ——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编

2020-09-30 08:45:5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西安市政协探索形成“调研—协商—督办”的闭环机制,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为助力西安发展的实效。...

  西安市政协主席岳华峰

  “三实三化”让政协协商成果“落地生花”

  西安市政协坚持把下实功、求实效、出实招作为协商议政的主旨和方向,探索形成“调研—协商—督办”的闭环机制,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为助力西安发展的实效。

  一、坚持以实为先、选题务实,以精品化调研确保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有效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与运用,前提是提高协商建言的“含金量”。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选题、一手抓调研。始终按照党政重视、群众期盼、政协能做的原则,采取党政出题、政协选题、广泛征题相结合的方式,精心制定年度协商计划。今年,我们谋划了28项协商议题,主要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秦岭北麓植被恢复与保护等重要问题。坚持“无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后协商”,把调研于协商之前落到实处,按照“四力合一”目标,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职能部门、群众代表的力量聚合起来,组成联合调研组,确保把问题摸清、把建议提实,为提升协商质量、推进协商成果转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以实为基、组织扎实,以精准化协商确保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严密的协商程序、清晰的协商方向,才能确保协商更精准、建言有质量。我们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先导,着眼于协商计划落实,由市政协制定、市委办公厅印发了《2020年度中共西安市委政治协商工作计划》;着眼于加强协商组织,制定《西安市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着眼于提高协商质量,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委市政府各部门与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工作的通知》。坚持精准协商、靶向议政,实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今年,我们提出围绕全市十项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制定实施《市政协围绕十项重点工作开展协商的安排意见》,努力实现调研视察、专题协商、民主监督三个百分百覆盖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凝聚最大正能量。

  三、坚持以实为本、狠抓落实,以精细化督办确保协商成果转化落地

  有效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成果转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协商议政“后半篇”文章。比如,在围绕秦岭北麓拆违复绿工作进行调研、协商、建言的基础上,本着推动落实、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精细化、点对点视察督办,联合秦岭北麓六区县政协开展42次联动视察,实地查看220处整改点位,反馈1272处整治情况,提出160条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比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成立市政协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广泛开展协商建言,助力全市中心工作落实,贡献了政协力量。

  宝鸡市政协副主席徐勇

  抓好政协党建推动提质增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政协党建向心力

  把组织建设作为政协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委员履职的认同感、主动性和向心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强学习,增强履职本领。严格落实市政协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同时把办公室党支部、专委会党支部、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纳入同步学习计划。邀请市委主要领导讲授委员培训“第一课”,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政治责任。二是完善机构,夯实履职基础。进一步强化“两个全覆盖”,党员委员全部编入专委会党支部,组织和引导党员委员自觉接受政协党组织教育管理和参加党组织活动、进行党性锻炼。三是夯实基础,调动履职热情。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党员委员活动阵地建设,增设了委员服务中心,保证活动经常性开展,有效调动了党员委员履职尽责的热情。

  二、聚焦协商主业,提升政协党建引领力

  发挥市政协党组成员和党员委员表率作用,不断提升政协党建引领力。一是定准方向,确保协商不跑偏。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广泛征求市委、市政府意见,确保把全市重点工作纳入年度协商计划。协商议政前,市政协党组成员带头下基层,带着问题去调研、带着想法去建言,确保政协履职与党委政府工作同频共振、合力合拍。二是把好节奏,确保协商有质量。紧贴全市中心工作和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党员委员示范作用。在宝鸡发展大会召开期间,市政协党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界委员积极联络,邀请知名企业参加盛会,成功签约重点项目90多个,有力助推了宝鸡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紧盯落实,确保协商有实效。协助市委出台文件,建立履职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去年以来,29篇调研报告被市委批转,533件提案立案办结,13条社情民意信息中央、全国政协办公厅和省上采用。

  三、推进履职尽责,提高政协党建战斗力

  党员委员是政协党建的重要力量,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提高政协党建战斗力。一是正风纪,树立党员委员良好形象。通过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教育委员和机关干部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是树典型,激发党员委员履职热情。市政协党组成员走访了解委员履职情况,强化优秀委员榜样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界别委员挺身而出、主动作为,先后有十多人次受到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表扬。三是献爱心,增强党员委员担当意识。市政协党组发挥党员委员岗位优势,带动广大委员聚焦脱贫攻坚,精准帮扶300多户家庭实现脱贫目标,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展现了各界爱心和政协力量。

  咸阳市政协主席汪文展

  发扬学习传统建设书香政协

  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书香政协”新机制

  结合“书香政协”活动,我们对原有53项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废止或合并13项、修订完善39项、新增12项,形成了《咸阳市政协制度汇编》。出台了全市政协系统主席座谈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秘书长座谈会年度“三会制度”。建立了市政协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暨主席会议学习制度、常委会学习制度、“机关讲堂”和“委员讲堂”等5项学习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拓展了“书香政协”新领域,激发了政协干部和委员履职“新动能”。

  二、以“阵地建设”为龙头,构建“书香政协”新平台

  勤于学习是政协自我完善、提升素质、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径。我们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利用现有“学习阵地”,通过多种形式,为委员读书学习提供丰盛的“知识套餐”。变“党员活动室”为“多功能活动室”,集学习、读书、议事为一体。发挥“文史资料室”优势,提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知识水平。运用“学习强国”“咸阳党建”“咸阳政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组织开展线上学习,不断夯实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基础。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自觉把读书活动同实际结合、向履职聚焦,努力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做好政协工作的过硬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工作成果。

  三、以“政协讲堂”为依托,构建“书香政协”新载体

  以“强化政治引领,传授业务知识”为目标,创办了“机关讲堂”和“委员讲堂”。紧密结合政协工作实际,“缺什么,讲什么”,有针对性地提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履职能力。每次“讲堂”设有问答互动环节,让聆听者感到“很解渴”。今年举办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民法典”“政协章程”“认识5G”“学习弘扬周恩来总理精神风范”等专题辅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以“委员团队”为引领,构建“书香政协”新风尚

  政协搭“舞台”,委员唱“主角”。我们充分发挥专委会组织引领作用,依托“委员团队”,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学习、研讨交流、调研协商等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名师工作室”“书法团队”“医疗团队”“爱心助残组织”等30多个委员团队,参与委员300余人。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各“委员团队”积极捐款捐物,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充分展现了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实践证明,“书香政协”建设丰富了委员和政协干部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工作活力,增强了履职本领,提高了建言质量。通过持之以恒读书学习保持思想定力、滋养浩然之气、激发进取活力,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

  铜川市政协主席刘印生

  委员“结亲戚”真心助脱贫

  一、立足功能定位,找准着力点、切入点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人民政协如何发挥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既要围绕脱贫攻坚积极建言资政,还应搭建起政协委员了解社情民意、身体力行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平台。因此,决定开展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亲戚”活动,引导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彰显新时代新担当。

  二、认真制定方案,明确干什么、怎么干

  具体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勤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保持联系畅通,岁末年初多看看,春种秋收多问问,遇急事难事能及时找到亲、有回音;二是常走动,遇传统节日和家庭重要事情送去慰问和祝福,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三是讲政策,宣传解读各项惠民政策,协助落实已确定的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和措施;四是送温暖,通过送科技、送医疗、送文化、送法律,讲述身边典型事例、开展家庭联谊活动,在信心上激励、在教育中引导,激发内生动力;五是办实事,发挥自身和行业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强化考核宣传,激发主动性、积极性

  建立主席会议领导、副主席牵头主抓、农业农村委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实行活动季报送、季通报制度,推动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出台活动实施办法,将“结亲戚”情况作为委员年度履职考评加分项,增强委员履职主动性。在政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通过各界导报、铜川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委员和干部参与热情。

  四、合力推动落实,确保见行动、见实效

  活动中,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示范带头,政协委员用情用力、担当作为,机关干部尽职尽责、积极参与,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初步统计,已联系群众2877次、走动2392次、讲政策1397次、送温暖879次、办实事592件,帮助解决就业153人、开展技能培训500余人次、赠送生产生活物资价值66万余元,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黄宏显委员把“亲戚”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送鸡苗、送货车、修道路,帮扶无微不至;张文娟委员为“亲戚”代养生猪,每年分红2.3万元;李文强委员定期为3户“亲戚”免费体检、送药上门;王江华、罗慧等委员动员带领家庭成员、企业员工、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结亲戚”帮扶活动……

  “结亲戚”活动以亲情为纽带,让贫困群众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拉近了委员与贫困群众的距离,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政协就在身边”,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渭南市政协主席陈俊哲

  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委员作用

  一、创新学习培训,让委员的能力强起来

  一是举办专题培训。坚持与高校、干部培训学院合作,举办政协委员能力提升培训班3期,培训委员340人次。引导委员准确把握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性质定位、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增强履行职责的责任意识。二是定期通报政情。每次专题常委会上,邀请党政领导解读中央和省市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通报相关情况,确保委员知上情、达下情。三是适时专题辅导。根据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的议题,邀请部门、专家、学者对委员进行政策解读、介绍外地先进经验、通报当地情况,提高委员知情明政、建言资政的能力。

  二、创新平台建设,让委员的履职活起来

  一是创新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定期向委员推送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重点选题目录,提高委员所提建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针对性。建立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提案和提案办理结果网站公示机制,推动提案建议落实。二是创新调研视察、协商议政工作。通过政协网站、发送文件等形式,向全体委员发送年度协商计划,邀请委员依据个人优势专长选择意向议题报名参加,提高了委员的参与率。建立调研议政追踪机制,针对在专题协商中委员反映集中的渭南技师学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问题,进行再调研、再协商,形成了2件主席会议建议案,激发了委员参加协商议政的热情。三是围绕重大工作开展专项活动。围绕决战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围绕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织开展社情民意信息征集活动,反映信息140余条。

  三、创新履职管理,让委员的责任实起来

  一是制定《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确履职的方向与内容、数量与质量,对委员参加学习、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服务群众等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建立档案、实时统计,动态管理、定期公布。开展委员年度述职和年度考核,先后有48人次向政协常委会进行述职。二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优秀调研报告、优秀提案、优秀社情民意信息评选和奖励制度,对优秀履职成果在全委会上表彰奖励。通过“委员风采”报纸专栏、渭南政协微信公众号等,对委员履职情况、先进事迹即时报道,提升委员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强衔接,把委员履职情况纳入组织部门、委员单位对委员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统战部门推荐下届委员人选的重要依据。及时对不合格委员实行约谈提醒和组织处理,让委员队伍始终充满朝气和正气。

  延安市政协主席薛海涛

  建立民主监督建议书制度推动民主监督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民主监督形式

  着力破解民主监督议题较少、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把民主监督议题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在加强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等常规性民主监督的同时,创新提出“民主监督建议书”制度,丰富了监督内容和形式。对政协在调研视察、协商座谈等履职过程中,发现的违反法规政策规定、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形成监督性意见建议,经主席会议或秘书长办公会审定后,以民主监督建议书的形式,直接送达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建议被监督单位进行整改,限时办理并回复办理落实情况。

  二、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科学确定主题,精心选择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把协商民主贯穿监督全过程。一是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监督。充分关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确定为监督课题,组织委员深入市县区开展调研监督,形成“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示范点建设”的民主监督建议书,推动政府部门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示范点覆盖范围,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了政协力量。二是聚焦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开展监督。将加快推进城区集中供热、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筛选确定为民主监督课题,采取小分队调研、面对面协商、点对点监督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形成民主监督建议书,直接提交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办理,取得明显成效。三是聚焦助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开展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小区物业管理、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纳入民主监督范畴,通过对口协商,提出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书面监督建议。

  三、树立质量导向,提升民主监督实效

  一是精细监督提质量。在开展监督前,首先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功课,解剖麻雀,敢于实事求是提出问题,把握好民主监督角度、力度和底线,与被监督单位充分协商沟通,形成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有的放矢。二是形成合力提质量。民主监督始终与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保持同步合拍,精心组织政协委员参与调研视察、提案督办、民主评议等监督活动,推动监督性建议落实落地。三是跟进督查提质量。明确民主监督建议办理反馈时限,跟进督促办理落实工作,重点监督议题提请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开展督办活动,有效改变了“建议止于批示”的办理回复模式,确保了“民主监督建议书”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榆林市政协主席刘春桥

  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努力解决人员力量薄弱问题

  榆林市政协把加强市县两级政协组织建设作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的关键来抓,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从源头上着力化解政协工作“两个薄弱”问题,努力推动全市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积极争取市委重视支持

  积极争取市委重视支持,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中共榆林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优化政协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健全委员管理机制,合理设置专门委员会,解决政协机关人员编制不足、年龄老化问题,加大政协机关干部交流力度等关键问题写入文件,为推进市县两级政协机构设置、委员管理、干部交流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为更好地落实文件精神,市政协党组特别注重在市委机构改革、人事动议之前,积极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有关情况,并主动与市委组织部门协商,加大政协机关干部的交流和提拔使用,严把政协干部入口关,保障政协机关干部进得来、出得去、用得好。

  二、积极做好市县两级政协机构建设

  目前,榆林市政协内设10个部门,其中专门委员会7个、办事机构3个,机关在编在册人员67人,成立了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席会议成员8人编制单列,保持了机关机构数量和编制数量的稳定。在做好市政协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协调市编办,解决县区有关困难和问题,县级政协内设机构已由原来的4—5个增加到6—7个,榆阳、定边、横山、靖边、吴堡、清涧、佳县、子洲等8个县区政协主席、副主席编制单列,6个县按政策要求配备了秘书长;县级政协机关人员编制总数增加54个。通过努力,市县两级长期存在的内设机构数量不一、名称各异以及机构设置上下级不对等、对口联动协商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三、积极畅通政协干部使用渠道

  近年来,由市政协机关交流到党政机关任正处级干部4名,其中,任市委政研室、市委党史办正职各1名,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林草局副局长各1名;交流副处级干部3名,其中,任副县长1名、市委机关事务中心副主任1名、省环保厅1名。从党政机关交流到市政协机关7名,其中任正处级2名、副处级5名。市政协机关内部提拔使用正处级干部10名、副处级干部10名、科级干部9名。通过加大干部交流使用力度,充分调动了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严把市政协机关干部入口关,选调大学本科学历、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8名,使机关干部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始终充满活力。在市政协的指导下,各县市区政协也积极争取同级党委的支持,政协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县级政协工作总体上呈现出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汉中市政协主席严维佳

  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着力提高政协工作水平

  一、深化大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在学习中对标对表、深化认识、校准方向。一是抓理论引领。强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作用,在市县政协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宣讲和研讨交流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抓凝聚共识。开办“政协讲堂”,常态化开展走访委员活动,召开民主党派、工商联座谈会,依托市政协书画院联谊委员和各界人士,通报情况、宣传政策,促进委员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增进“四个认同”,主动凝心聚力。三是抓政治提升。在主题教育中聚焦自身问题进行“政治体检”,主动“刀刃向内”开展以案促改和警示教育,通过专项治理构建干部与委员“亲”“清”关系,以政治建设新成效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走深走实。

  二、开展大调研,厘清短板差距

  通过调研摸清基础、起底问题、研究对策。一是领导带头推进。党组专门动员部署,组建8个调研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全体干部下沉基层,分阶段集中一个月时间围绕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开展调研。二是精准掌握情况。落实政协机关必看、政协委员必访、学习情况必听、党建工作必问、联系领导必谈的“五必访”要求,分类设计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基层委员、干部和各方面意见建议,先后开展调研28次,组织座谈会39场,走访对象350多人次,带回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330多条。三是谋划破题措施。认真梳理调研情况,着力谋划工作重点,将破解市县政协工作“瓶颈”列上议事日程,围绕“两个薄弱”掣肘工作、履职建言质量不高、委员作用发挥不足等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管用措施。

  三、抓好大落实,推动提质增效

  抓住最突出的问题落实措施、改进工作、提升效能。一是缓解“两个薄弱”问题。协调设立了市政协及11个县区政协文史馆,每个县区增加事业编制4—6个;10个县区实现“一办五委”机构设置;制定县区政协工作考核评价细则,促进县区党委政府重视政协工作,加强了基础工作和人员力量支撑。二是狠抓协商议政质量。以专题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为切入点,及时将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列入协商计划;出台《提高提案质量的实施意见》《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评价办法》,改进提案提交、审查、立案机制,将立案率压缩至70.3%,大幅提升提案质量和分量。同时建立领导批示问题交办反馈机制,推动办理落实。三是力促委员履职尽责。修订《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健全履职档案进行量化考核评分,采取“选调”“命题”等方式,安排委员撰写调研报告、聚焦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落实提醒、约谈、退出等机制,严管细考,有效强化了委员责任担当。

  安康市政协副主席马晓旬

  推动四个转变提升协商质效

  一、完善选题机制,变“泛泛协商”为“精准协商”

  一是完善制度。出台了《年度协商计划制定办法》。完善了党委出题、政府点题、与部门商题、委员荐题、向社会各界征题等选题机制,拓宽了选题渠道。二是精准定题。增加了选题研判环节,即由政协研究室会同市委、市政府研究室对每年征集的所有议题进行综合研判,筛选拟定20个左右议题作为年度协商议题,经主席会、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报市委审定,由三办联合印发施行。三是落实责任。对年度重点协商任务进行分解,制定月度协商计划,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委室、完成时限等,着力夯实工作责任。

  二、完善调研机制,变“注重形式”为“注重质效”

  一是科学设计方案。尽量做到“切口小、立意深”,以“小切口”撬动“大调研”。如,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课题分为全域旅游等9个专题开展调研,最终形成“1+9”的调研成果,效果很好。二是精心组织力量。建立了由40多名专家组成的政协智库,同时注重吸收专业委员、党政部门专家、机关年轻干部参加,实现优势互补、互动提高。三是全面深入调研。调研前注重培训,明确调研目的和任务要求;调研中坚持视察和小分队、市内调研与市外考察、联合调研与联动调研相结合,既在面上摸情况、又在点上剖麻雀;调研后组织智库成员和相关专家充分论证,着力提高意见建议的针对性、可行性。

  三、完善协商机制,变“自拉自唱”为“多方互动”

  一是创新与基层协商形式。因地制宜,召开“院坝会”“现场会”,吸纳群众代表、村组社区或企业干部参加,让政协走进群众,既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又了解实情、博采众智。二是完善与党政协商机制。保证党政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等协商主体都能到会,真正与委员面对面协商,切实解决“自拉自唱”问题。注重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把基层声音直接传递到决策者。三是拓展区域协商平台。建立汉江流域三省十五市政协联系协作会议平台,横向联手调研协商,纵向联合呼吁国家给予战略重视、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

  四、完善落实机制,变“纸面答复”为“落地见效”

  市委出台《政协协商成果转化运用的实施办法》,完善整理报送、跟踪督办、落实反馈机制,规定政协的协商报告或《送阅件》必须经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审议后才能上报;政协每年选择上年度3个重要协商成果组织“回头望”;市委、市政府要把政协协商成果列入督办范围定期督办;对政协重点协商报告要制定办理落实清单;政府每年底在政协常委会议上通报一次协商成果转化运用情况。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政协建议从“纸面”落到了“地面”。

  商洛市政协主席高健

  聚力搭建六大平台推动履职提质增效

  一、搭建“六大平台”,夯实履职之基

  一是搭建联谊平台,成立经济协作联谊会,打造聚力发展的“枢纽站”。成立了由2070名市内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在外政协委员和海外爱国人士为主的经济协作联谊会,挂牌成立广州等7个省市联络处,为各级政协委员助力家乡发展提供了桥梁纽带。

  二是搭建爱心平台,成立各界爱心济困协会,打造扶危济困的“温馨园”。邀请1955名市县政协委员、爱心人士组成商洛市县各界爱心济困协会,募集资金1212万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募集捐款1104万元、物资724万元,为各级政协委员助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提供凝聚爱心的新家园。

  三是搭建合作平台,成立“政协·院校”合作协商交流中心,打造建言资政的“人才库”。分别向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商洛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授牌成立商洛市“政协·院校”合作协商交流中心,邀请院校30名专家教授,参与政协调研活动,实现了政协与院校的合作共赢。

  四是搭建服务平台,成立委员服务中心,打造沟通交流的“咨询地”。在市、县两级政协组织,建立委员服务中心,确定科级机构建制,一次性解决人员编制45个,依托服务平台网站,委员在线累计提交提案建议和社情民意信息1249条,为提升委员履职水平注入新动能。

  五是搭建智慧平台,组建协商资政员应用型智库,打造资政建言的“聚智处”。以智力密集、专业特长为依托,首批选聘了融协商、资政、合作、参与于一体的26名政协协商资政员,为提升建言水平提供了智力支持。

  六是搭建协商平台,建设委员工作室,打造民主共事的“大家庭”。启动了丹凤县、洛南县委员工作室建设试点,实现了两县所有委员全覆盖,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53条,报送当地县委、县政府参阅,促进相关问题解决,让委员学习有场所、建言有渠道、议政有舞台、履职有作为。

  二、强化“四个服务”,展现履职之为

  (一)服务基层、深接地气是搭建政协履职平台的前提。建立起基层政协组织同委员、同群众之间更密切的联系,打通政协履职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二)服务大局、凝心聚力是搭建政协履职平台的关键。动员委员投入经济建设,开展政策讲解、解疑释惑,保证政协组织和委员在新时代更加有效履职。

  (三)服务委员、发挥专长是搭建政协履职平台的根本。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更加了解实际,让政协的声音发得真、发得正、发得准,探索了基层协商新实践。

  (四)服务群众、回应关切是搭建政协履职平台的核心。把委员之家建到乡镇,让委员面对面倾听群众意愿、收集社情民意,让

  “双走进”更加务实、更有成效。

  宝鸡市金台区政协主席毛秋梅

  “微协商”共话大民生“微建议”架起连心桥

  一、搭建平台+:“创新方式+机制保障”踩准履职节拍

  一是创新平台抓体系。建立11个镇街微协商办公室、44个村社区委员工作室,开通“微信订阅号”,组建1个委员群、8个讨论组群、11个镇街群、27个界别群的“181127”微信矩阵群,构建1次全会、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4次界别、N次微协商的“124N”协商体系,实现履职不掉线、协商全天候。二是创新制度抓机制。制定定期排查、台账、通报三项制度,建立专委会牵头、量化考核、成果转化三大机制,完善“交、督、复”一体落实机制,推动协商从“协商了什么问题”向“解决了什么问题”转变。三是创新方式抓主体。搭建“专委会+学联组+微协商工作室”协商联合体,构建政协搭台、多元参与“互动平台”;采取民主推荐、特别邀请、随机抽取方式,灵活确定群众代表参与协商。

  二、协商民主+:“丰富形式+优化流程”奏响发展旋律

  一是深化协商精度。采取党政出题、政协选题、委员荐题、多方征题等方式,聚焦总部经济、新材料产业链培育等议题,深入调研、靶向协商、精准建言,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丰富协商形式。灵活采用“政协搭台、邀请各方”“基层搭台、政协嵌入”等方式,开展协商议事。紧扣“严防严控、复工复产”开展微协商,加强夜间疫情防控工作等建议被政府职能部门采纳,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渡难关的建议被省市政协采用。三是优化协商流程。推进群众点单、委员买单、协商解单、跟进查单,构建闭环运行机制。就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微信问政界别群众,收到建议129条,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有效衔接、无缝融合。

  三、分类推进+:“牵线搭桥+智力支持”绘就民生乐章

  一是做好牵线搭桥型协商。陈仓镇学联组主动搭建“动迁圆桌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动迁相关方面对面协商、心贴心交流,讲政策、聚共识、解民忧,迅速化解拆迁难题。二是做精智力支持型协商。西关街道依托委员工作室,实施多种渠道提议题、多方恳谈出主意、各界协商拟方案、张榜公示开言路、专家审查定公约、居民表决说了算“六步议事法”,社区“微协商”实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解决。三是做强公益活动型协商。东风路西社区设立七彩“倾听墙”、协商小板凳,推动党派、界别、委员爱心项目向村社嫁接,把百姓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办成开心事、舒心事、暖心事。

  今年以来,开展微协商68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7条,化解矛盾33件,落实民生工程15处,有效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富平县政协主席金爱莲

  建设委员之家激发履职活力

  一、“委员之家”激发了委员履职活力

  一是学习培训的“大课堂”。通过委员之家,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政协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委员思想政治引领,持续增强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二是建言资政的“大平台”。通过委员之家,委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开展经常性协商建言,专委会定期组织界别委员开展协商活动、反映群众诉求,更好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改善。三是交流联谊的“好场所”。通过委员之家,委员交流思想、开阔思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委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委员之家”展现了委员新作为

  一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委员之家”的作用,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意识空前高涨。一是坚定了正确的政治立场。举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等专题辅导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14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委员的政治素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履职活动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是增强了对政协的归属感。利用两个月时间,开展了书法、太极拳、太极剑等培训,参加委员110余人,丰富委员业余文化生活,让委员切实感受到“委员之家”的关怀温暖,政协组织对委员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举办了读书分享会、文艺演出等活动,邀请群众代表和委员同台演出,让群众走进政协、了解政协、关注政协。三是彰显了委员的大爱情怀。组织委员倾情用心为脱贫攻坚献智出力,160余名委员先后参与专题协商监督活动7次,并主动投身结对帮扶、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捐资103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优秀大学生62名,帮助85户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在县政协全体会议上,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30名委员进行了表彰。四是树立了委员良好形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委员们积极响应省政协倡议,坚守岗位、奋勇争先,乐善好施、共克时艰,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价值510万元。葛全洋、张智武、成建强、翟俊梅、石华丽委员被省政协通报表扬,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委员答卷。五是发出了政协好声音。围绕“柿子品牌保护”“农村机动地整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题,深入开展调研协商,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相关部门吸收采纳委员建议,及时修订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组织20名委员开展为期6个月的民主监督,经过委员的共同努力,一件件影响群众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富县政协主席苏合玲

  做实“双走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推进协商民主,搭建有事好商量的“大舞台”

  重点抓好“全局协商”。组织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围绕重点议题专题协商,就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等议题提出意见建议79条。创新开展“微型协商”,邀约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上门与委员和群众开展面对面协商,就山泉水保护、老旧小区改造等开展上门协商11次,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广泛凝聚共识,构建示范引领的“便民网”

  全体委员和机关干部示范带动全县干部以“双走进”为统领,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充分运用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便民联动机制,走进村组、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企业、走进学校,深入基层倾听民声、解决问题化解民忧、广泛协商助力发展,形成了全覆盖的发展与治理民主政治新格局。

  三、发挥通道作用,加速社情民意信息的“直通车”

  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及时反映群众心声和诉求。全县逐级建立了县级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工作等微信群,公布了社情民意征集专用邮箱,落实专人负责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核实、上报和反馈,全面推行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审批改革。这一做法,使群众意见建议第一时间直达县委、县政府领导,让领导指示和处理意见第一时间到达部门单位负责人,让解决方案和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基层群众,许多疑难杂事得到了较好的办理落实。

  四、锤炼干部队伍,点燃脱贫攻坚事业的“小太阳”

  政协5名领导班子成员、18名政协干部和103名委员负责4个乡镇、5个贫困村和1616名贫困群众的包扶工作,通过“双走进”活动的引领示范,全县包扶干部真正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持续推动所包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治理,使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019年末的0.93%,5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4880户14576人实现整体脱贫。

  县政协开展“双走进”活动取得的成效和发挥的作用,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决定将“双走进”从政协机关、政协委员扩大到全县各级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在全县范围内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内容的“双走进”活动,形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目前,全县共开展走进群众5万多人次、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2万多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348件,进一步强化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全县干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追赶超越和蓬勃发展。

  柞水县政协主席王立栋

  探索“联动履职”模式破解“两个薄弱”问题

  一、“联动履职”,夯实基础、健全机构,有效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

  一是切实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设立县政协机关党组、政协系统党总支、机关党支部和3个专委会联合党支部,实现了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二是重点解决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对县政协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联合7县(区)市政协委员共同呼吁并提交《关于县(区)设立秘书长和增加人员的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协和市编办高度重视,为县(区)政协机关增设委员建言资政服务中心,增加事业编制10名,有效破解了政协人员力量不足的瓶颈问题。三是注重优化机构设置及干部队伍建设。对各专委会职能进行调整,新增设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委员会。县委高度重视政协干部队伍建设,及时调整新增了1名专委会主任和3名专委会副主任,理顺了政协系统工作职能。先后为机关调入年轻干部十余名,提拔使用科级干部5名,2名干部到县级党政部门任职,真正做到了“有为才有位”。

  二、“联动履职”,目标聚焦、要素聚集,夯实高效履职基础

  一是把“弱”变“强”。开展“联动履职”,可以把市政协“接天线”和县政协“接地气”的优势整合起来,把两级人才智力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靶向发力。通过议题为纽带搭建协作平台,激发履职活力,提高履职增效。二是把“散”变“拢”。由各单位“孤军作战”转变成市县(区)“联合攻关”,促进履职转型升级。如每年进行一次县(区)政协交叉集中视察重点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达到相互借鉴学习。三是把“虚”变“实”。通过与省市政协联动开展脱贫攻坚、中医药产业发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协商调研30余次,真正促进了县政协协商调研向更实更深层次推进。

  三、“联动履职”,把协商摆在重要位置,擦亮“专门协商机构”牌子

  一是增进横向协作,拓展协商广度。先后围绕特色小镇建设、营商环境、健康扶贫、全域旅游等专题,组织100余名政协委员赴江苏、上海、贵州、汉中、安康等地考察调研、交流学习,进一步拓展协商视野。二是开展联动协商,拓展协商纵深。分批次安排9个镇办政协联络组组长列席县政协对口协商会议19次,邀请群众代表50余人列席县政协界别协商会议,推动县政协工作向上级政协和基层一线延伸。三是建立问效机制,转化协商成果。将政协重点协商活动纳入党委和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实施情况列入督查事项以及考核体系,由政协跟进协商成果办理情况,解决好协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高小青

  狠抓提质增效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提案质量提升,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选题引导。编印提案参考手册,提出年度重点选题,引导委员坚持调研于提案之前,增强了提案针对性和可行性。二是抓好知情明政。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全面把握国情省情,有效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呼声,精心思考意见建议,实现了提案由临时动议型向有备议政型转变。三是突出集体智慧。定期召开党派团体提案工作座谈会,鼓励和引导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专委会发挥组织和专业优势,提高提案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推进工作衔接。按照全局性工作要求,促进优秀大会发言、调研报告、协商成果向提案转化。五是推进提案公开。通过省政府网站、省政协网站,对提案内容、办理结果、协商情况等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同时,在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工作典型、加强工作交流,促进质量提升。六是开展评优奖先。表彰优秀提案,强化“精品”意识。

  二、聚焦办理质量提升,增强工作成效

  一是加强整体督办。利用省政协提案管理系统和省政府建议提案系统,对提案办理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监控,督促年度交付的提案全部按时办结。二是加强重点提案督办。建立省委书记,省政府省长、副省长,省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的工作格局,形成年初主席会议部署,年中副主席率队、各专委会全面参与,年末主席会议集体评议督办结果的工作机制。三是拓展督办形式。会同相关专委会组织开展对口协商督办,组织所涉及的多个职能部门开展集中督办,鼓励委员开展跟踪督办,有效提升了提案的办理成效。四是加强部门检查评议。邀请提案者、党政督查部门和新闻单位,对提案办理工作进行检查评议,加强沟通协商,推进提案办理富有成效。

  三、聚焦服务质量提升,完善工作格局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省委、省政府督查部门联动,协调指导承办单位积极参与提案办理协商;加强政协系统联动,指导市县(区)政协提案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健全制度体系。形成“1+6”提案工作制度体系,为提案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搭建协商平台。充分发挥政协协商平台作用,组织开展重点提案高层协商、综合提案多方协商、同类提案集中协商、热点提案专题协商、难点提案个别协商等提案办理协商活动,不断丰富协商形式,深化协商内容,促进了提案建议的有效落实。四是提供法律服务。联合省司法厅为每位委员配备法律顾问,为委员依法提案履职提供法律咨询。五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升级改造省政协提案管理系统,搭载手机客户端,使提案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为提案者、承办单位和提案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省政协各界导报社社长田东锋

  讲好讲活讲新政协故事着力为政协工作增色添彩

  一、加强新闻阵地建设,把牢“方向盘”,守好“责任田”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提升政治站位。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新闻队伍,作为提升政协新闻宣传传播力的重要保证。深入宣传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政协的新部署、新要求,把牢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精深专”。配齐配强基层记者站,构建覆盖全省各市新闻宣传网络。坚持开展通讯员培训,着力让政协宣传工作活起来、亮起来。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投入使用新的采编系统,实现新闻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新格局。

  二、聚焦政协重点协商,传播“好声音”,发出“同期声”

  一是围绕政协年度协商计划,以新颖视角讲述政协故事。开设“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聚焦月度协商”等专栏,推出各级政协、各民主党派履职亮点系列报道,设置省政协提案工作、“双走进”活动等专版报道,多维度展现政协履职丰硕成果。二是密切跟踪政协经常性工作,做到新闻报道“长流水、不断线”。打造“提案追踪”专栏,开设“社情民意”信箱,推出“政协调研报告”“理论”等月度固定专版。三是加强基层政协新闻宣传。推出基层政协专版,加大宣传分量和质量,突出做好重点履职活动的深入报道,讲好基层故事。办好“基层政协工作亮点”“委员风采”“主席论坛”等固定栏目。持续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政协新闻。

  三、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唱好“多声部”,奏响“大合唱”

  一是推进报网融合,构建立体式宣传新格局。发挥新媒体优势,省两会期间,纸媒刊发“盘点式”回眸报道,新媒体推出“倒计时”系列,为大会营造浓厚氛围。新媒体通过短视频、H5等手段立体化、多平台解读政协会议,唱响政协声音。二是丰富传播方式,讲好政协故事。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月度协商等重点履职活动报道,制作的《政在协商》系列电视专题片已在广电秦岭云播出,推出的“月度协商·邀您座谈”栏目,使人民群众从网上走进政协,在“推进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月度协商会当天,新媒体平台设置的话题登上西安十大热议榜榜首,吸引260多万网友关注、留言、点赞,阅读量超600万次。三是发挥各平台传播优势,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疫情发生后,报社及时调整报道方向,传递政协好声音和委员战“疫”正能量,策划的“在抗疫中前行——专委会疫线故事”系列报道深受好评。新媒体平台策划的“政协力量”“战‘疫’情·陕西在行动”等栏目的多篇稿件被中央媒体和省内各大媒体平台转载。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守正创新 提质增效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