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谆谆嘱托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创新让陕西国企活力加速迸发

2020-09-14 09:03:19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  7月以来,延长石油10名科研人员,连续数十天在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加班加点。8月21日,延长石油高级工程师郭淑静说:“目前,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项目正在进行全流程工业化中试试车准备。”...

  7月以来,延长石油10名科研人员,连续数十天在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加班加点。8月21日,延长石油高级工程师郭淑静说:“目前,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项目正在进行全流程工业化中试试车准备。”

  “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项目”创造性地实现了煤基合成气一步高效生产低碳烯烃,被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该项目催化剂系中科院自主研发,延长石油进行工程化转化,双方合作仅用30个月就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工业中试装置阶段。

  近几年,省国资委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化合作,通过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等平台研发攻关,以新产品、新技术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抢占市场、赢得竞争。

  科技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

  “延长石油产业多元、板块跨度广,集团创新脚步一直未停。”8月18日,延长石油科技与信息化管理部部长王军峰说,“我们每年用于项目前沿探索的经费达2000万元。”围绕产业链创新,延长石油非油产业比重从10年前的不足7%增长到现在的30%以上,其中2019年化工品产量达到575.4万吨,并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最初建立研究院的时候,就将科技创新定义为可以产生巨额效益的产业来用心经营,坚持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两条腿走路。” 8月22日,陕煤技术研究院院长闵小建告诉记者。2019年,陕煤技术研究院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4.7亿元;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情况下,仍然实现收入5.4亿元。截至目前,陕煤集团15个煤矿的19个采煤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与此同时,企业还积极拓展纳米吸能材料、封孔材料、苯甲醚、正银粉、石墨烯防腐涂料等自主研发成果及产品销售工作,新材料、新能源正在成为企业效益增长的新动能。

  8月23日,法士特战略投资总部负责人说,2004年法士特和美国伊顿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时候,美国伊顿公司控股。10年后,看到法士特在中国市场的行业主导地位,美国伊顿公司主动提出与法士特再度合作,这次的合资公司由法士特控股。近几年,法士特自主研发的AMT、AT自动变速器、S变速器、客车变速器、液力缓速器等八大系列新产品和纯电动传动系统等新能源产品,一经上市就迅速抢占市场制高点。液力缓速器产品,被誉为下坡制动的“神器”,刚一面市,国外同类产品就大幅降价。这充分说明企业必须做强做优才有话语权。

  ……

  2019年,省属企业科技活动支出达219亿元,新产品贡献率为10.79%,其中竞争类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81%,同比增长20.6%。

  2019年,省国资委设立省属企业创新投资基金,对矿产资源开发、煤油气化工、装备制造、关键材料等11个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正在对115个项目进行技术适用性审核。

  管理创新:调动每名员工积极性

  在陕煤,体制机制比资源和技术更重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榆北煤业党群工作部部长张滢看来,有些搞技术的,如果硬把他放在管理岗位上,管理不一定在行,但技术却彻底荒废了。

  2019年1月,榆北煤业出台新方案,传统的成长管理“单通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三个序列职业发展体系,不同序列员工从低到高有8至9个台阶。按照新方案规划,技能操作序列的首席技师工资待遇可比肩职能管理序列的业务领头人,从薪酬待遇上解决了众人齐挤管理层“独木桥”的不平衡状态。

  “法士特为研发人员设置1至8级晋升通道,岗位升级与薪酬同步。上升条件包括是否参与核心项目、发明专利、带团队、业绩贡献、学术研究等。目前最高有7级研究员,年收入超过中层管理人员。”法士特人力资源总部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向管理要效益在省属企业已得到认同。

  2019年,陕西有色全面实行精益管理,权属企业完成精益改善项目751个、节约资金7300万元。

  近年来,陕汽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E随行”功能升级,做到订单直报落地,优化客户体验;推进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在没有增加投入的前提下,产能提升50%。

  陕投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树立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内的标杆企业。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陕投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4.3%。

  “2019年的机构改革中,省国资委率先设立创新合作处,整体谋划推动全省国有企业创新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省属企业创新驱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将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通过股权激励、股权分红、收益分红、工资总额单列等措施,突出对攻关团队和核心骨干人员鼓励激励,激发创新活力。”省国资委创新合作处处长黄峰说。

  全员创新:激活每一份创新活力

  8月20日,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延长油田公司定边采油厂东仁沟井场,5台抽油机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每台抽油机上安装了一只黑色的“铁碗”。“这是我们的石油工人利用废油桶和废油杆研发的井口点滴式加药保护装置。这项成果的应用,将两口井的使用寿命从3个月延长到了6个月,每年节约费用3.5万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9年,该采油队的25名工人发明了27项专利,创造效益208万元。

  “设备有故障,就找郭秦岭。”这是陕北矿业柠条塔矿业公司流传的一句话。郭秦岭是创新“工匠”,像他这样立足岗位自主创新的职工在陕北矿业有很多。

  滑靴相当于采煤机的鞋子。其磨损后更换成本相对较高。“滑靴修复,成功提高了滑靴使用寿命,为公司节约了50万元左右成本。”柠条塔矿业公司机电物资中心设备维修科科长姜江说,以前进口设备不会维修只能更换,如今公司拥有了对进口设备主要部件的自主维修能力,大大节省了购机成本。

  2017年至2019年,陕北矿业依托“全员创客”体系,累计申报创新项目8000余项,“双创”直接经济效益累计17.33亿元。

  现下,全员创新在省属企业形成了风气。

  李锋是法士特一名高级技师。有一段时间,壳体三车间加工的外壳运送到装配车间时,有个别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装配。“我师傅李锋花了很久时间,加了一些程序,就能判断出是哪一个班甚至哪个时间段生产的,可以追溯到具体责任人。” 8月26日,法士特壳体三车间操作工黄亚光说。自2015年以来,李锋先后完成40多种变速箱壳体试制,验证优化了新产品的加工流程,为后续批量生产打通了工艺路线,积累了经验。

  记者了解到,陕汽小微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90%。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从规划、考核、激励等多个层面用力,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当好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加快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积极创立有效管用的全新商业模式,进而获取可持续市场竞争新优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郭军)

  本期关注·乘势而上 陕西经济咋发力

  陕西省属企业勇当稳增长生力军

  打好稳增长组合拳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部署要求,制定了促增长任务和责任清单,梳理突出问题278个;印发促增长25条举措,建立“月点评通报”“季约谈考核”机制;出台2020年度稳增长专项考核办法……引导企业全力以赴增投资、上项目、提效益、促增长。

  改革激发增长活力

  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双百行动”“科改行动”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激发企业增长活力潜能。

  创新注入增长动能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本、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持续强劲的增长动能。

  1月至7月,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12亿元,同比增长2%,增幅较上半年扩大1.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3.6亿元,连续4个月正增长,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3.9个百分点。7月当月实现营业收入1018.2亿元,同比增长9.4%;7月当月实现利润总额38.4亿元,同比增长37.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8亿元,同比下降13.1%,降幅收窄5个百分点。

  接下来是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攻坚期,省属企业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取得好“收成”?又从何处发力冲刺四季度,在全省稳经济、促增长中发挥好压舱石、主力军作用?对此,省国资委负责人这样回答。

  8月17日,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 记者 肖晓良摄

  顶风开船 化危为机

  关键经济指标企稳回升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部署要求,制定了促增长任务和责任清单,梳理突出问题278个,印发促增长25条举措,建立“月点评通报”“季约谈考核”机制,出台2020年度稳增长专项考核办法,分类召开教育水利建筑类企业、能源类企业、装备制造类企业稳增长座谈会等一系列举措,引导企业全力以赴增投资、上项目、提效益、促增长。

  延长石油有效应对国际油价暴跌、市场需求疲软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实现营收和实物量稳定增长,1月至7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70.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总额2.5亿元,连续2个月实现当月盈利。

  陕煤集团抓好先进矿井产能释放,调整化工产品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实施降本增效50条措施,1月至7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23.1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利润总额81.2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9个百分点。

  陕投集团全力稳产扩能增效,加快“陕电外送”“西电东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7.5亿元,同比增长61.6%。

  陕建控股注重以投资带动重大项目,深挖企业内部产业链市场,1月至7月累计实现收入721.6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12.7亿元,同比增长27.6%。

  陕汽控股全力以赴抓项目,多措并举保生产,1月至7月累计实现收入545.3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利润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17.2%,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

  ……

  1月至7月,延长石油、陕煤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主要实物量指标再创新高,稳住了省属企业经济效益基本盘,陕建、陕汽、法士特等企业有力拉动省属企业整体营业收入实现反超,陕投等企业带动省属企业整体盈利增速由负转正。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想尽一切办法,稳产增产增效,力争全年各项业务生产量同比增长5%至10%。

  “省国资委将一企一策跟踪服务指导,同时加大考核督导,鼓励效益好的企业多做贡献,让贡献多的企业家获得重奖。”省国资委负责人说。

  8月27日,在中铁宝桥辙叉公司,工人在加工高锰钢辙叉轨顶面。记者 肖晓良摄

  抓机遇 上项目 强创新 推改革

  完成全年目标有底气有支撑

  省国资委将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在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从抓机遇、上项目、强创新、推改革等方面持续用力,指导督促企业充分利用接下来的有效工作时间,对照目标任务和当前进度,强化动态监测和跟踪督导,加强管理和生产调度,全力以赴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全力稳住我省经济增长基本盘。

  紧抓机遇。“中央和我省为了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针对性都很强,含金量很足。”省国资委负责人说,省国资委将进一步指导企业深入研究,切实将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置换等金融、财税、社保各类涉企利好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督促企业积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全面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牢牢把握和充分发挥我省区位、文化、科教、产业、能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抢抓国家实施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从危机和挑战中创造机遇,主动对接、深度融入行业发展规划,积极谋划一批新项目、好项目,创造新的增长点。

  快上项目。省国资委将重点抓好榆林煤炭分质清洁利用、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咸阳机场三期扩建、西延高铁、引汉济渭、东庄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前上马一批原计划“十四五”实施且相对成熟的工业技改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0亿元以上。坚持扬优、补短、强弱、增新,聚焦基础性、公共性、战略性关键领域,紧盯国家战略方向、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方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努力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一批领先企业。

  发力创新。创新是培育企业增长新动能的最有效途径。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是陕西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短板,必须把创新驱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向创新要活力,靠创新增动力。省国资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新”要求,指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中心,大力整合产学研用各类主体和资源要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本、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持续强劲的增长动能。

  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国资国企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不高效、不够强、不够优等诸多问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方式。“必须紧盯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省国资委负责人说。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以筹备全省国有企业工作会及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切入点,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交通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科改行动”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激发企业增长活力潜能。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2021—2025)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也是我省国资国企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我省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完善体制、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要求,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不断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相匹配,导向鲜明、约束有力的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新时代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记者 郭军)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国企 追赶超越 延长石油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